第648章 攻略自带书卷气的男知青18
作者:酸甜果丹皮   快穿系统之年代攻略最新章节     
    在三人合力下做豆腐的流程很快进行到煮这一步。
    滤好的豆浆倒进锅中煮沸中途需不停搅拌,这样用力气的活橙橙交给了自己的好哥哥们来做,而她只需要观察锅里的情况感觉差不多后捞出来放凉,等凝固出豆皮之后再将豆皮捞掉把浮沫舀出来倒入准备好的卤水。
    静置一会儿后放进铺好纱布的盆里叠起来找个特大号的石头压住,走到这一步豆腐就只待凝固成型了。
    先前滤掉的豆渣不能浪费,放到锅里煮沸后等它表面起皱凝固成豆皮再用筷子捞出来循环往复。
    与做豆腐时锅里形成的那层豆皮一样隔着一层均匀的铺在纱布上。
    等锅里残渣豆浆煮到不能再煮就算完成,剩下的也不浪费不讲究的话可以分着直接喝掉。
    捞出的豆皮比较脆弱铺在纱布上这项工作是橙橙做的。
    做这种活很容易烫到手,她在锅边准备好了泡豆子的凉水放着,觉得烫就可以放进去降温。
    豆皮都铺好之后就放在外面风干,现在太阳很大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干了。
    之所以没搞个绳子晾就是因为豆皮很薄容易破损。
    黄豆是个宝,能做豆腐、豆腐皮、豆浆……
    物尽其用做什么都不浪费。
    中午的时候家里就多了豆皮可以吃。包家人都觉得这事做的神奇,特别是爷奶他们不知道豆子还能做出这么多花样。
    谈论起黄豆多少钱买的还想接着做点,得知这豆子价格后才歇了想大肆购买的念头。
    这种豆子他们这边不产,现在能买到的都是从外地运来的货价格要贵一点。
    可照今天这样做很快就能多做一点屯着,豆皮的口感很不错。
    橙橙看他们说着要买豆子还叫他们多带点回来,想到爷奶一直有囤积的习惯,连酸菜都不舍不得吃多了忙提醒两人。
    这黄豆保存好了是能放一年多,保存不好那可是会发霉变质的。
    再者做豆腐和豆皮都很容易发酸不新鲜,还需要大量的水。
    要是决定买了最好还是少买一点。
    包奶奶脸色沉沉地看着她说着:“还没买你就在这里泼冷水!”
    “奶奶,你要这么想我,就当我那话没说好了。”
    “算了不买黄豆了,等你们做好了说的那个什么豆腐的。就给家里每次留一块,我用那个做饭。”
    “奶奶!那是要做生意用的。要是卖的好人多起来还会不够的。”
    “就一块又不耽误你生意,咱家里就你们几个做豆腐用了家里多少东西啊,我没问你们收钱就不错了。”
    “听你奶说的,就留一块豆腐还舍不得!我看你们这生意做不成,哪有做生意这么叽歪的。”
    “爷爷!你也向着奶奶。”
    看着家里又要吵起来,橙橙拦着大哥的手臂说着:“没事的哥,一块就一块。再吵下去就没得意义了。”
    “花眼那都是你花钱买的你不心疼啊。”
    “大哥,你快别提了,你说这话不是在扎花眼的心吗?”
    “老二,我没有……”
    “好了,大哥二哥别吵架,赶快吃吧。”
    这事情分场合论,现在谁家也揭不开锅再不填上家里人的这口锅,怕是会搞出来更多的事。
    本质上做豆腐也是为了改善家庭条件么,现在这样也算好了吃的不再只有酸菜,还能调个豆腐皮,吃上新鲜的豆腐喝上豆浆。
    等卖出去挣到更多的钱家里水的问题就能赶快解决,将来伙食也会更上一层楼。
    ……
    在豆腐成型大卖出去之后的第二天,去开会的大队长夫妇就骑着骆驼回来了。
    带回了一个好消息,当天就开会通知到金沙乡全体村民。
    国家知道这边缺水缺粮的问题得到了反馈方案,他们的救济粮也有了眉目。
    这次开会除了他们乡以外其他乡也都参加了,会议重点就是说的这事。
    本来金沙乡以前没分过知青的,自从扩宽了知青筛选条件改成除去独生子女的孩子家庭的不强制要求下乡,其他的非独生子女都得出个下乡的人选。
    这么一来需要下乡参与生产建设的人就一下子变多了。
    从今年开始,他们这一片极偏远地区也被分到知青名额,才安置好这一批知青住下就碰上了旱天。
    国家也不能不管,市里下面反映的知青也不少,可是这边不下雨受到影响的不只是乡下人。
    城里人也面对喝不上水的问题,为了这件事特地从其他地区引进地下水拉过来卖水回收资金缺口。
    这就直接导致城里乡下抱怨的人更多了,城里还能有暂时性解决的方案,乡下一说买水有多少能出起钱的?
    就这么耗下去,人人都盼着降雨可是这天就是不降,饿死渴死的人太多了,甚至还发展出了灰色产业链。
    市里也跟着头大,如今这时候各地区要说实际粮食产量丰厚的地界几乎没有。
    前几年还有特意去报大产量的地区,为了挣个先进不少地方的小干部都搞出这样的事。
    后面交不上粮上面就停止了这样的作风并下达了虚报不实产量严惩不贷的处罚。
    如今数据是真实了点,但是以现在的产量养不活庞大的人口基数。
    不过能说发救济粮的消息,重点还是为了照顾到乡下知青和农民们。
    再不救助人就活不成了,那人疯起来可就不好管制了。
    说实在话,救济粮谁也知道不会很多但聊胜于无吧,总比没有强。
    村民们不和上面打交道,很多人不知道会发下多少粮食,对他们来说有粮食吃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知青们也开心,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再需要高价去城里买粮食和水了,也不会和家里人写信求着家里人邮寄点能耐放的吃食了。
    为了这要粮食的事不少人和家里闹起别扭,尤其是在这附近城里分到乡下的知青,来的时候全家都还高高兴兴觉得分在了近处好互相照料。
    可慢慢的旱天出现,城乡都变得难过起来城里的人也开始愁了。
    这涨价的粮食和水他们能买的起但也供不上这么多人吃饭,多少张嘴等着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