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炎六
作者:皓翔大叔   乘风界水最新章节     
    家族成员

    妻子

    赤水氏的女儿听訞

    后代

    赤水氏的女儿听訞和炎帝生了炎居、生女儿女娃(精卫)

    炎居生节并

    节并生戏器

    戏器生祝融

    祝融生共工

    共工生术器、后土

    后土生噎鸣

    噎鸣生十二子,待考

    相关世系

    炎帝政权又分为两大支脉,一为炎帝魁隗氏政权,一为炎帝神农氏政权。

    魁隗氏

    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起于赤水(今贵州赤水市),建帝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传七帝而失政,被炎帝神农氏取而代之。

    炎帝魁隗氏政权起于公元前5008年,讫于公元前4766年,历六任帝,传国虚记二百四十三年。这六任帝是:

    1、魁隗,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八年(公元前5008——前4951年)。

    2、炎居,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951——前4918年)。

    3、节并,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公元前4918——前4876年)。

    4、戏器,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年(公元前4876——前4827年)。

    5、祝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827——前4781年)。

    6、共工,在位执政虚记十六年(公元前4781——前4766年)。

    神农氏

    部族首领称炎帝,名石年,姜姓,羊图腾。号神农氏,为神农氏族,始生地在姜水(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传说在位140年(约公元前3216~前3077年),一说在位120年,卒葬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又名炎陵山、皇山)。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厉)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

    炎帝神农氏政权共传八任帝,传国虚记二百五十四年(前4766—前4513)。

    首任帝、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766——前4733年)。

    二任帝、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733——前4692年)。

    三任帝、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4692——前4655年)。

    四任帝、姜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655——前4628年)。

    五任帝、姜宜,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628——前4582年)。

    六任帝、姜来,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2——前4563年)。

    七任帝、姜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公元前4563——前4539年)。

    八任帝、榆罔,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元前4539——前4513年)。

    蚩尤氏

    炎帝之后(一曰先仕于炎帝),出自羊水,仕于黄帝。为主金之官,默观神农世衰,潜铸金类,以为利器,举兵逐榆罔(炎帝裔),自号炎帝。后作兵伐黄帝,并曾请风伯雨师助战,终为黄帝击败于涿鹿之野,被杀。他是战神和兵器之神,而兵器的发明乃源自农具和其他生产工具。

    共工氏

    亦名共攻氏,炎帝后裔。性格暴戾,易于为非。相传因与颛顼争强为帝,曾与东夷族大战,不胜,而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倾地陷,造成人间大灾难。西汉淮南王刘安编撰的《淮南子》中对共工怒触不周山有详尽的描写: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烈山氏

    又叫厉山氏,其首领为烈山或柱。《国语·鲁语上》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礼记·祭法》则称:“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一般认为烈山氏为炎帝后裔,仍为农神、谷神。烈山,本是烧山垦田之意。

    四岳氏

    首领为伯夷,姜姓,传为共工之从孙,曾助禹平治水土。后繁衍出齐、吕、申、许四支后裔。

    第二世,临魁,炎帝长子,在位80年(公元前3076~前2997年)。

    第三世,帝承,在位60年(公元前2996~前2937年)。

    第四世,帝明,在位49年(公元前2936一前2888年)。

    第五世,帝直,在位45年(公元前2887一前2843年)。

    第六世,帝来(厘),在位48年(公元前2842~前2795年)。

    第七世,帝裹(哀),在位42年(公元前2794一前2753年)。

    第八世,榆罔,名克,居长(zhang),在位55年;因德不及其弟轩辕,故让位。轩辕即黄帝,姓有熊氏。

    第九世,名器,榆罔子。

    第十世,名祝融,器之子;卒葬衡山(在今湖南)。

    第十一世,名术嚣,祝融子。

    第十二世,名勾龙,术嚣子。

    第十三世,名垂,勾龙子。

    第十四世,名共工。

    第十五世,名伯夷,著名贤人,佐尧帝掌四岳,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为吕侯,是吕氏得姓之始。姜太公吕尚,即其后。

    *此世系,有叠加部分,存有很大争议;更有史学家认为这是后人的附会之说,不可信。

    故里

    主词条:炎帝故里

    因为炎帝神农,并不单是一个,而是对这一时期多个早期华夏族杰出部落首领的统称,这些人可能距今6000年至5500年之间活动于姜水之岸(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其后部落发展扩大,迁徙并活跃于山东菏泽、湖北、湖南、山西等地,均是炎帝故里。

    这反映了神农部落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其中以宝鸡的炎帝陵为第一代炎帝的陵墓。宝鸡是早期华夏部落联盟主干——炎帝部落(华族)的发祥地。第一代炎帝生于常羊山蒙峪沟,长于姜水,是农业之神,医药之圣,因以火德王,故名炎帝,号神农氏。《白虎通义》中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一代、二代炎帝均生活于陕西宝鸡姜水之岸,其后,炎帝部落壮大辐射到其他地区,后代炎帝活跃于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随州、山西高平等地,使这些地方都留下炎帝陵。

    陵祠

    炎帝神农氏“以姜水成”,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如今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它坐落于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新潇湘人文八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湖南省最佳景区。炎帝陵祭典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根亲文化盛事。主要建筑有炎帝陵殿和神农大殿。炎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