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河图洛书
作者:皓翔大叔   乘风界水最新章节     
    《帝王世纪》:“天地开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拾遗记》卷一:“昔者,人皇蛇身九首,肇自开辟,于时日月重轮,山明海静。”《论衡》:“天地开辟,人皇以来,……女娲已前,齿为人者,人皇最先。”从以上引文看,人皇氏是天地开辟以后最早的三位帝皇之一。地理《春秋命历序》:“人皇出暘谷,分九河”。上述引文中的“暘谷”即《尧典》所言羲仲所宅之地,也即日出之地。从田野考古角度看,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在大汶口文化时期人烟稀少,在山东良渚文化(前6084-前4724年)初期,突然出现繁荣景象,那里的人们过的是“饭稻鱼羹”的生活,因此判断人皇之位在古东海之滨,山东沿海最大的良渚文化遗址,两城镇遗址很可能是人皇居住地兼治所。人皇把治所设在海边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他可以通过海路与良渚古城保持联系。两城镇应是人皇陪都所在,良渚古城则应是人皇正都。人皇氏时代《路史》:“(人皇兄弟九人)别居一方,因是区理,是以后世谓‘居方氏’。”《补三皇本纪》“(人皇)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居方氏”在字面上就是“居住在方形都城里的人氏”之意。以上引文表明,人皇时代是一个城镇时代。而中国田野考古资料表明,中国方形城址出现的年代在良渚文化时代(前9684-前4664年),良渚文化时代就是城镇时代。因此判断人皇生活在良渚文化时代,距今8102-6742年前。

    河图洛书篇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语出易经《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河,黄河。洛,洛水。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河图1—10数是天地生成数,洛书1—9数是天地变化数,万物有气即有形,有形即有质,有质即有数,有数即有象,气形质数象五要素用河洛八卦图式来模拟表达,它们之间巧妙组合,融于一体,以次建构一个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河图洛书和二十八星宿、黄道十二宫对照,它们有着密切联系。河图洛书的来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河图洛书”最早收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但从实证的角度确定河图洛书出在某个具体地点,很难找出严格的科学依据。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源自天上星宿,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被誉为“宇宙魔方“,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图”的这个“河”,其实指的是星河、银河。二十八星宿也是从银河里面出来的,“河出图”不是黄河出图,而是星宿从星河里出来。河图最初的原型是一条白色旋转的龙,将银河画成白龙,围绕着中点运转,而这个中点是北极星。这幅图在后来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逐渐成为了今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在古人的观测中,其它所有的星星都是动的,包括太阳和月亮,只有北极星是唯一不动的,这个唯一不动的星,古称为“天极”,也就是天极神。东西南北和四面八方,交叉点的那个地方叫“中”。这点从河图纹上来看,它正是北极星的这个位置。天上的位置,和地下的位置是对应的。

    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洛书,它的内容表达实际上是空间的,包括整个水平空间、二维空间,以及东西南北这个方向。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又见于《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2014年12月洛阳市的河图、洛书传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源流觅迹“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在传说中有“河图洛书”出于黄河、洛水,其实“河图洛书”中的“河”不是指黄河,而是银河。

    《周易》源于八卦,而八卦又源于“河图”、“洛书”。到了宋代,大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后世多数学者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朱熹对“河图”、“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