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修城郭,广积粮,待天时
作者:狼烟本狼   娱乐:与杨蜜胡戈组建公司最新章节     
    “祖父给我取名‘武’就是这个意思吗?”幼年孙武询问道。
    “止戈为武!”
    听到这个解释,年幼的孙武自然是不解这是什么意思。
    其祖父就用亲身经历来告诉他,他祖父打了一辈子的仗,就是希望能过上太平日子。
    随着爷孙两人交谈结束,灯光也就暗了下来,似乎就好像是回忆一般。
    苏武和李信继续前行,走了几步,又一个舞台灯光亮起,出现了一中年人和一少年人。
    只是还不等李信和苏武靠近,就看见一队甲士押着几人从旁边经过。
    “父亲,这些被绑着的俘虏要做什么啊?”
    询问的自然是那少年,而这就是少年孙武,显然又长了几岁。
    李信和孙武自然是静静地看着,毕竟这是孙武的过去。
    孙武的父亲也就解释起来,这些被绑着的俘虏是用来交换自己国家的俘虏。
    “父亲是负责外事的卿,这就是外事吗?”少年孙武询问道。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外事和军事都是保护国家利益的手段,能用外事解决的事情,不用战争来解决。
    “意思是国与国之间要和平相处,要交朋友?”少年孙武询问道。
    其父亲自然赞同的,毕竟无战事,才能天下太平。
    听到父亲的赞赏,少年孙武就想着他要学习兵法,要学习外事。
    外事自然可以跟着其父学习,兵法可以跟着他的叔父。
    随着述说,转眼间孙武跟着其叔父学习兵法多年,他已经成了大好青年。
    而其叔父已经是苍老了许多,特别是现在病了,身体更加虚弱,仿佛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般。
    “叔父,您怎么病成这样?”孙武担心的询问道。
    “武儿,你快离开齐国!”孙武的叔父叮嘱道。
    听到这话,孙武哪里愿意离开。
    他的叔父现在重病,而且还是齐国的大司马,齐国又是混乱时刻,孙武自然是想要留下来照顾叔父,也想要帮助田氏一族。
    只是其叔父如何愿意,贵族之间斗争激烈,现在田氏一族深陷其中,吉凶难料。
    其叔父就希望孙武可以离开齐国,因为孙武天资聪颖,未来很可能要靠孙武发扬光大,传承田氏的兵法之道。
    听到这话,孙武如何不知道叔父的良苦用心,而且还是他无法拒绝的,总不能田氏的兵法之道在他这里断了传承。
    可是天下之大,孙武也不知道去哪里,离开家,何处才是家啊!
    “去吴国,吴国日渐强大,你定将成就一番功业!”其叔父给出了建议。
    孙武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听从其叔父的话,离开齐国。
    叔父在其临走前嘱咐道,兵法之道,永远是田氏一族立身之本。
    青年孙武从此背井离乡。
    看着离开的自己,看着叔父和父亲,甚至祖父,现在的孙武敢感慨不已,眼泪不自觉的留了出来。
    帷幕落下,镜头又回到了李信和老年孙武这边。
    孙武诉说着其叔父着兵法乃是集合历代兵家之道。
    李信自然也是知道一些史料,关于兵法的事情。
    兵法之道,首在仁本!
    兵者,虽然是凶事,但首重仁道。
    孙武后来听从父辈的话逃出齐国,经历磨辗转来到吴国,在茅庐隐居,潜心修着兵法。
    时间也是来到了孙武青中年时期。
    在隐居的时候,他还救了一人,就是伍子胥。
    同样是一位历史名人。
    伍子胥楚国人,其父亲被人构陷谋反,只能是逃亡其他国家。
    因为逃亡,只能是沿路乞讨,可是却讨不来一碗饭,每想到浑身是伤的时候,被孙武所救。
    可以说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是落魄流亡之人。
    在养伤的时候,看到了孙武所着的兵书,惊为天人。
    甚至赞叹说,如果有明主得遇孙武,将称霸诸侯。
    只是孙武不想称霸诸侯,他只是想将田氏一族兵家之道着成兵书,从而不愧对祖上。
    但是伍子胥不一样,他想要成名于诸侯,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报父兄之仇。
    甚至伍子胥还承诺道:“你我二人便是刎颈之交,若我能得遇明主,必与你比肩,立不世之功勋,扬美名于天下!”
    孙武还说出了自己以后着成兵书的生活,隐居山林、种地煮粥。
    “如果有一日我报了父兄之仇,也到在这里陪着你种地煮粥!”
    可以说这就是所谓的英雄相惜,所谓的知己不过如实。
    那时候的人还是很重义气,重兄弟之情。
    可以说这一段,看的观众都是感动不已。
    毕竟得一知己真的是太难了。
    掌声中,帷幕就此落下。
    李信和孙武继续前行。
    说着之后发生的事情。
    孙武继续隐居修着兵法,伍子胥则是辅佐公子光登上吴王之位。
    后世称公子光为吴王阖闾,公子光上位之后,拜伍子胥为大夫。
    “子胥执掌吴国政事后,一日七次向吴王阖闾举荐我。”孙武感慨的说到。
    而这时候,一遍的帷幕也开启。
    就是伍子胥带着孙武觐见吴王的故事。
    吴王也是被孙武所着的‘兵法十三篇’震撼到,写的真的很好。
    甚至夸赞孙武为天纵之才。
    听到吴王的夸赞,孙武还是很谦虚的,伍子胥没有丝毫不满,也是为好友高兴。
    吴王也就开始问策孙武,他想要称霸天下要如何做。
    两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想法谋划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伐楚兴吴!”
    具体分为三步走,内强吴国,外肄楚国,决战。
    吴王也是信任两人,听从两人的计策。
    内强吴国,首先因为吴国蛮荒城稀地广,楚国极易攻城,需要吴国多筑城郭。
    然后广积余粮,以实粮库。
    再次实兵库,光邀能工巧匠充实兵库。
    第一步强吴已经完成,就开始了第二步外肄楚国。
    外肄楚国,不是直接攻打,而是不停袭击楚军边境,长年累月袭扰,楚军必定疲惫不堪。
    随着战术运用,因为吴国采取主动,楚国疲惫应战,大小数十战,还占领了不少楚国之地。
    吴国等了六年,六年间,吴王采取孙武的策略,充实国库养精蓄锐。
    吴国城郭林立,仓库粮满,兵库充裕。
    也就是说吴国图强之时到了。
    但是吴国还是在等机会,直到有一年楚国悍然出战攻打蔡国。
    吴国知道决战的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