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改革
作者:遥领   三国:面相太狠被错认为无敌战神最新章节     
    “国家不能一日无主,臣子不能一日无君。前几天被李严之事气得我肝火旺盛,伤了肝脏,无论如何都无法恢复了。”
    “所以这次,你接任皇位的事,就不要再推辞了。”
    \"我们的梦想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完成我们的期望!\"
    高远也被这情境深深触动,眼泪无声地滑过面颊。
    \"陛下,请您放心,我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看到高远坚定地点头,刘备安心地闭上眼睛,手从高远手中缓缓滑落。
    刘备去世了,每个人都悲痛万分。
    但正如刘备所说,国家不能一日无主,于是大家按照他的遗愿,推举高远登上皇位。
    高远即位后,沿用了刘备建立的蜀汉国号。
    接着,他宣布全国哀悼七天,以表达对刘备的敬意。
    在这七天里,高远也没闲着,他暂停了对李严等人的追捕,先让朝廷官员稳定情绪。
    紧接着,他召开了首次朝会。
    \"先皇已去,各位请节哀,统一天下的大业还未完成,希望大家不失斗志。\"
    \"关羽,朕任命你为征北将军,兼任荆州刺史。\"
    \"张飞,朕任命你为征南将军,兼任扬州刺史。\"
    \"赵云,朕任命你为征东将军,兼任关中刺史。\"
    \"李子雄,朕任命你为征西将军,兼任益州刺史。\"
    此外,林镜、雒天城、李宏毅、江风四人分别被任命为镇东、南、西、北将军,回到高远麾下。
    鲍子明、陆壮等人则被安排在荆州和扬州等地担任郡守。
    除此之外,徐青和姜维格外引人注目。徐青被封为御林军主将,负责保护高远的安全,姜维则成为洛阳郡守。更有甚者,高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迁都至长安。
    听到这个计划,许多大臣表示忧虑,纷纷劝说:
    \"禀陛下,长安离曹操的地盘很近,万一前线战事吃紧,长安可能会被曹操围困。\"
    \"如果长安的中枢被围,我们的政令就无法传达,局面将非常危急。\"
    然而,高远向大臣们解释:
    \"这几天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从利弊权衡来看,我认为迁都的好处大于风险。\"
    \"雒城虽地理位置优越,安全有保障,但它地处川蜀,对外交通复杂,与外界交流不频繁。\"
    \"我们的目标是统一全国,如果首都设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将极大地阻碍未来的发展。\"
    \"而长安,曾在西汉时期作为国都,历史底蕴深厚。\"
    \"那里有富饶的关中平原,水源充足,粮食丰富,非常适合进一步发展。\"
    六十
    “而且住在那儿,跟曹操做邻居,我每天都能警醒自己,免得堕落腐败。”
    高远这番有道理的解释,让大臣们不再说什么,同时也渐渐安心了。他们从高远身上真切感受到一股帝王之气,那是一种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气息。
    紧接着,迁都的工作正式启动,关羽和张飞等人也立刻走马上任。
    高远这次分封是有计划的,他让刘备的两位义兄分别治理荆州和扬州,这充分显示了他对两人的绝对信任。但同时,他又派鲍子明、陆壮去当地方官,这样可以防止意外,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对于赵云和姜维,高远则表现出了极大的信任和赞赏。因为新都长安位于关中地区,赵云作为关中的刺史,负责管理一切事务。而姜维在洛阳,洛阳与长安互为犄角,如果洛阳出现问题,长安也将面临严重威胁,所以姜维的位置至关重要。
    一个多月后,监督工作顺利完成,中央的所有办公机构都已迁至长安。大家都以为高远刚晋升,肯定会趁机发动战争,但他让大家的猜测落空了。
    高远并不急于行动,他知道要打败敌人,首先要战胜自己,所以他决定先从内部进行改革。
    改革首先从选拔人才开始,由于高远是从另一个世界穿越而来,他对历史有着深厚的了解。于是,他借鉴了科举制度,废除了地方官员推荐就能当官的做法,设立了六个学科类别,并且区分了文化知识和军事能力两个方面。每年通过考试排名前列的人,会被政府录用,分为文状元和武状元。
    接着,他在经济方面做了调整,大力鼓励商业活动,并严禁城防和关卡向商人索取贿赂,而是要求商人定期上缴一部分利润。
    最后,他准备在军队中进行大规模改革,摒弃了以往只追求数量的观念,转而强调质量。他将步兵分为轻步兵和重步兵,改进了弓弩兵,使其操作更简便快捷。
    骑兵改革是改革的重点,他大致将骑兵分为三类:轻骑兵、重骑兵,还新增了一种叫做翼骑兵的兵种。翼骑兵如其名,行动自由,灵活无拘无束。
    这个兵种主要负责侦察任务,还能渗透到敌方内部,打乱敌人的部署。
    除此之外,高远还从系统中招募了五万名白马龙骑兵,这是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部队,由孤影无双担任主将,主要任务是确保高远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