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点拨常茂
作者:凤飞于天   大明国师是个花和尚最新章节     
    宗弥尾随常茂来到了城外竹林,这里的景色还真如常茂之前所说静谧而幽深。
    竹林密密麻麻,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地在低声细语。
    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给这片竹林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宗弥淡定跟在常茂身后,慢慢的走着,欣赏着这一赏心悦目的景色。
    他们穿过竹林,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古朴的庐舍映入眼帘,庐舍周围种满了各种草药、鲜花,宗弥不禁感叹,这里的确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宗弥跟随常茂步入庐舍,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扑鼻而来,让人心神一振。
    庐舍内布置简洁雅致,几张木桌木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常茂引着宗弥来到一间小屋,推开门,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只见屋内摆放着一张木床,床上铺着干净整洁的棉布被褥,一旁的木桌上放着几本泛黄的书卷和一些精致的瓷瓶。
    常茂示意屋内的奴仆出去烧水,之后指着周边介绍道:“这里是家母之前静养之地,之前家父去世,家母心中难以接受。
    所以那段时间都是在此居住,家母喜好药理,所以也在此种植了一些草药,还偶尔熬熬草药。
    大师若不嫌弃,可先在此处居住!”
    宗弥环顾四周,眼中满意之色越来越浓。他轻声道:“郑国公这是羞煞贫僧了。
    此处环境清幽雅致,这可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郑国公愿意让贫僧居住,贫僧已感激不尽。
    只是刚听说此处是令堂静养之地,贫僧居住于此是否会叨扰夫人?”
    常茂微微一笑,道:“大师客气了,家母前两年就已搬回国公府里,这里只是一直都安排人打扫,暂时无人居住的。
    如果家母若知道您也在此居住,必定欢喜非常。”
    说着,他引着宗弥走到木床旁,道:“大师,这里是放置茶具的地方,您若需要品茗,可以随时取用。
    窗外的那片草药园,您若懂药理,也可以随意使用。花园里的花卉你也可随意处置。
    屋后还有一片闲田,若你有兴趣也可随意种植,有所需也可直接跟在下说,在下会让人送来。
    具体的吃食与香茗,在下也都会安排人定期给大师送来的。”
    宗弥点头表示感谢,常茂又细致地为他讲述了附近的地形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常茂如此待他,他心怀感激,他坐在茶桌前,拍了拍身边的坐椅示意常茂坐下。
    常茂看懂了宗弥有话要跟自己说,赶紧让下人将热水送了上来,泡好香茗,一屁股坐在宗弥旁边。
    宗弥闻了闻杯中的香茗,品了一口缓缓说道:“郑国公,你可知贫僧为何能在这乱世之中,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常茂恭敬地垂下头,虚心请教。
    宗弥微微一笑,继续道:“皆因贫僧懂得顺应时势,知进退,明得失。
    你年轻得势,很容易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正所谓枪打出头鸟,所以国公爷你需要的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以你如今的身份地位,不管你日后的成就如何,荣华富贵是享受不尽的,因此国公爷只需记得贫僧的一句话:谦逊不争,无我利他,随缘自在,空性智慧!”
    常茂听后,虽不是很明白,但他知道这是高僧在指点自己,他站起身深深地向宗弥鞠躬致谢。
    宗弥轻轻抬起手,阻止了常茂的鞠躬,但从他的眼中看出了茫然,他直接说道:“国公爷,贫僧知道你不懂佛理,那贫僧就说直白一点。
    现如今形势未明,胡惟庸案虽告一段落,但这并未结束,贫僧虽超脱于世,但是对于当今官场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胡惟庸也属于你们淮西集团,所以这次案件你们淮西集团是逃不掉的,但是你如果想要你们淮西集团损失的更少,此时只有一计。”
    常茂一听这话,赶紧恭敬地拱手说道:“还请高僧指点迷津!”
    宗弥摆了摆手,“贫僧既然跟你提起这个话题,那自然会与你讲清楚明白。
    现在明朝初立,你知道当今圣上最缺什么吗?”
    “呃。。圣上为天下之主,他怎么会缺什么啊?”常茂疑惑的问道。
    “哈哈,国公爷你看的简单了,圣上是天下之主,那也是老百姓的主人啊。你现在贵为国公爷,那也是一家之主。
    你的国公府里大事小事肯定也让你很是烦心,对吧?”
    “高僧说的没错,虽然国公府人不多,但是很是让人费心!要不是有家母协助,那在下肯定也搞不定的!”常茂心有所感的应声说道。
    “那国公爷你有没有想过圣上每天要在政事之上花多少心思,接下来的话我们两人私下里说,可能有些不敬,所以你知我知。
    国公爷,你有想过为什么圣上要处置胡惟庸吗?为何要废除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的丞相制度?”
    “高僧,你不要为难在下了,你也知道在下是武将,胸无点墨,圣上的心思哪是我能够捉摸得透的啊!”常茂求助的看着宗弥说着。
    宗弥点了点空着的茶杯,常茂立马拿起茶壶给他满上。
    宗弥微微一笑,喝了一口之后放下茶杯,目光深远地说道:“国公爷,其实圣上的心思并不难猜。
    胡惟庸一案,表面上看是胡惟庸的野心膨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圣上在稳固自己的皇权。
    废除丞相制度,实则是为了集权于皇帝一身,避免权臣威胁皇权。这是圣上为了国家的长远稳定,所做出的必要决策。”
    常茂听后,恍然大悟,心中对宗弥的敬佩之情更甚。
    他深知,自己作为武将,对于政治的理解确实浅薄,而宗弥这样的高僧,却能洞悉其中的奥秘。
    他暗自决定,日后要多向宗弥请教,以期能在乱世之中,更好地保全自己和家族。
    宗弥又拿起杯子,喝了一口,继续说道:“现在国家初定,治理为重,所以当今圣上需要文官来治理国家,自然就会疏忽你们这些武将。
    而你们这些淮西武将一个个都是骄兵悍将,欺民霸世,兼并土地,你说圣上不杀你们杀谁?
    所以国公爷你现在最好的一条路就是做孤臣,你本就位列六公,还是太子妃娘娘的娘家兄弟,再加上你还是冯公的女婿。
    你的身份如此显贵,还用得着担心这辈子的荣华富贵吗?所以你要做的就只有一点,跟所有的淮西武将、朝中重臣都断了来往,以后再不联系。
    你是大明的郑国公,可也只能是圣上的郑国公,有令尊为大明做的贡献,圣上再也不会为难你一家。
    因此只有这样你才能独善其身,而且你们整个国公府都要按此来行事。
    贫僧可保国公爷这一生都平安无事,官运亨通,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