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国家兴衰,匹夫有责
作者:李羊羊羊   开局女悍匪抢我做压寨夫婿!最新章节     
    此刻的王悍,展现出一种泰山崩于前而神色不变的气度。
    他平静地饮尽茶水,放下杯子后,还用舌头轻舔了一下唇边。
    不得不说。
    古代的茶,未经工业化污染,香气浓郁,回味无穷。
    这是唯一胜过现代的优点,王悍盘算着,回青云山时得多带些回去。
    “宁公子真幽默。”
    王悍淡笑着回应,“若我是那位新晋状元,怎会舍弃京城的大好前程,跑到这穷乡僻壤做戏班子呢?”
    他选择否认。
    这就是王悍的计策。
    即使别人坚信他就是新晋状元王悍,他也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身份。
    果然如他所料。
    此话一出,宁公子平静的神情瞬间闪过一丝困惑。
    云蝶站在一旁,轻轻松了口气,低声说:“先生的身份真是惊人,竟真是新科状元,难怪才情出众!”
    徐知春则缓缓舒了口气。
    作为本地知县,王悍这样的天才出现在他的管辖之地,他深感荣耀。
    况且,只要王悍不是官方身份,他就有办法操控局面。
    \"呵呵……\"
    徐知春尴尬一笑,\"无论先生是否是京都的状元,都不能抹去您在诗词上的惊人天赋。\"
    原本徐知春打算直截了当地表明来意,但顾虑到宁公子的身份,才克制住没说。
    他犹豫地瞥了宁公子一眼,发现对方脸上的疑惑正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豁然开朗的表情。
    \"公子明白了。\"
    宁公子得意一笑,仿佛洞察了一切。
    \"想必那位状元并无从政之意,反而对商业之道情有独钟。\"
    \"先生认为,公子的猜测是否有理呢?\"
    哎呀。
    给了你台阶,你就下呗。
    这位阴郁的公子哥,还真敢缠着不放。
    王悍面色一沉,反问宁公子:\"在我看来,一个自称爱民如子的王爷,居然屈尊护送贡品前往狼国,更让人费解。\"
    \"宁公子,你说说看,这是何故?\"
    噗。
    徐知春吓了一跳,连忙喝茶掩饰。
    云蝶在后面脸色大变,差点没忍住要下跪。
    这位宁公子,竟是小宁王?
    天哪。
    云蝶觉得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离奇的事。
    小小的柳字包厢里,竟然聚集了县令、状元和小宁王。
    这事要是传出去,柳字包厢会被那些附庸风雅的人挤破头。
    宁公子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常态。
    \"不过是朝廷无可用之人罢了。\"
    宁公子自嘲地笑了下,\"古人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先生才情出众,为何不想为朝廷效力,却来到这偏远山区做低贱的商人?\"
    从眼神中看出了答案。
    小宁王是个性格直率,却又故意装疯卖傻的人。
    罢了。
    既然你执意追问,那我就以诗明志。
    王悍悄悄转头,\"徐大人,您此行是为了求诗吗?\"
    若在之前,徐知春还会摆出县令的高贵姿态。
    但现在他知道王悍就是状元后,立刻收敛起心思,恭敬地说:\"若能得一首诗,徐某必铭记先生的大恩。\"
    \"云蝶,给徐大人拿笔墨纸砚来。\"
    王悍准备作诗了。
    云蝶眼神一亮,立刻取来文房四宝,整齐地摆放在桌案前。此时,王悍推开窗扉,凝视着楼下繁华如画的景象,心中却满是疑惑:“该选哪一首呢?”
    背后。
    云蝶美目圆睁,目光全然聚焦于王悍身上。徐知春握着毛笔,神色紧张。唯有宁公子,显得从容不迫。
    他见过不少诗词名家,王悍之前的《卧云》确是令人赞叹。然而听说那是描绘风月场所的女子,宁公子便失去了兴趣。相较于国家社稷,这类带有脂粉气息的诗篇,他并不看重。
    此刻,目睹王悍时而皱眉,时而深思,时而又流露出哀伤之色,宁公子的好奇心也被勾起。
    “身陷风尘之中,想必创作的仍是红尘琐事,听听也无妨。”宁公子端起茶盏,正欲轻尝,耳边响起了王悍淡漠的吟诵:
    “夷陵有布衣,老去志更拙。
    愚心许国何,窃比稷契哲。”
    闻言,宁公子苦笑:“果然是忧国忧民之作,接下来是不是要描绘风月场的情景了?”
    王悍作诗——不,抄诗,实则也饱受煎熬。这首诗长达五百字,幸亏他早已烂熟于心,不至于遗忘。令他纠结的是,诗中描绘的诸多标志物,都需要仔细斟酌改动。例如,原诗中的杜陵,被王悍替换成了他的故乡夷陵。好在改动过后,并未破坏诗的韵律。
    王悍继续诵读。此刻,楼下的文人墨客纷纷注意到窗边的王悍。
    “咦,这诗的笔力真沉厚。”
    “竟将诗人的行程见闻,以诗的形式展现。”
    “诗中描绘的战乱,应该是两年前黄河那次叛乱吧?听说朝廷动用了数十万兵马才平息。”
    “如此关心国家民生的诗篇,作者必定非等闲之辈,此人……难道是南竹先生?”
    “想不到,南竹先生竟有如此济世之志。”
    屋内。
    云蝶眼中充满哀愁,仿佛已沉浸在诗的世界中。徐知春奋笔疾书,不敢有丝毫疏漏。宁公子则举着茶杯,竟忘了品尝。
    直至,王悍诵出下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辱咫尺异,惆怅再难述。”
    “大胆!”宁公子暗自低喝。他竟不敢出声打断王悍的创作。而王悍也不敢稍作停顿,万一忘词岂不尴尬。
    终于,接近尾声。
    随着诗句的流淌,王悍忆起京城富家千金,想起会所的种种;又想起青云山的匪徒横行,自己沦为马夫的悲惨经历。桩桩件件,让王悍深感共鸣,感慨万分。
    国家兴亡,人人有责。
    然而古人又言,国家兴盛,百姓受苦;国家衰败,百姓同样受苦。
    来到王朝衰败的边缘,王悍未曾打算为这时代留下任何痕迹。
    然而此刻。
    随着诗词的最后一个音节落下,王悍的心境,竟不由自主地发生了微妙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