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新起的房子
作者:十九代目   神话演义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接下来的三天里,先是确定了分配的土地的具体位置。
    杨信一家分到的二十亩地的具体位置——就在桃溪——长满野山桃的烂桃山下流经的这条溪流,就是这个名字——土地就分在在桃溪的对岸,背靠烂桃山,面向桃溪。
    位置还是很不错的。
    但因为是野地,需要自己动手开荒。
    而后杨信也见过了关夫人、关平、关兴还有关银屏,当然,也少不了廖化——关夫人代表侯府巡视村庄的时候远远见过几眼——关夫人年纪大概在三十岁出头,长相并不出彩,但语气神态很平和,高高在上的姿态并不明显。
    看得出来,她的确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
    她带着一大家子,每个村子走一走,和刚刚安顿下来的村民们照个面,重申了自给自足之前村民的粮食由汉寿侯府负责的这个问题。
    并且将之落在纸面,张贴在村口。
    长子关平负责点头。
    进一步安了村民们的心。
    每当这样的时候,杨信就站在人群中,只带耳朵,不带嘴;但无论如何,杨信也安心了不少。
    至少,汉寿侯府愿意和黔首们讲道理、谈规矩,愿意予以扶持,而不是以凶恶姿态,亮出刀枪,强制做这做那。
    这就很好。
    就譬如开荒的问题——所有安置下来的村民,都需要开荒,因为分到的土地都是野地。
    在这个问题上,关平还专门听取了村民们的意见——就是说,开荒要多少时间,需要多少工具,汉寿侯府又能予以多少支持等等。
    而不是直接下令。
    这种事若在曹操治下,绝对是直接下令,一個月或者半个月,务必完成开荒,就算累死,也得忍了;至于工具什么的,提供多少用多少,黔首没资格提诉求。
    ——经过商量,各退一步,以两个月为限,在入冬的时候,完成开荒;工具的话,一个村十头耕牛,每户一把锄头、两只竹筐、一个背篓。
    至于生活物资,粮食和盐,会定期送到村里,按丁口分配。
    虽然那些负责具体事宜的士吏多是板着脸不假辞色,但事情本身在杨信看来,还是值得肯定的,能够接受。
    这天,杨信正在给自己的房子封顶——房子就建在烂桃山下。
    安顿在桃林村已是第七日,在确切完成土地划分之后,杨信便在分给自己的土地上修造房屋。
    只用了三天,一座像模像样的泥胚柴扉小院,在杨信的手中渐渐成型。
    六间房,作四合院模样;进门左侧厢房是卧室,杨信一间、蔡琰和小妹暂时一间;右侧是厨房和杂物间;里面两间却不是客厅——没必要搞什么客厅,这两间是杨信的工作间。
    作为一个高级机械工程师,他需要一个专门的工作间。
    房子的主体是泥胚和篾块。地基要求不高,毕竟不建高楼;墙壁简单作了五层,中间层和两侧外层是篾块编织,中间的篾块层与两侧的篾块之间筑的泥胚。
    这样修造出来,墙面如鱼鳞一样交织的篾块,竟有一种美感。
    至于屋顶,也是两层篾块夹薄泥胚,上面再覆盖一层茅草。
    按照杨信的计划,地面还得铺一层石板。
    可惜暂时没有趁手的工具,石板的问题不好解决。
    这样一座院子,就工程量而言,远远比不上杨信之前在乱石荒山布设陷阱那回,但因为更精细,花费的时间反倒更多。
    两三天,才堪堪进入封顶挂梁的阶段。
    他自己是不大满意的,但旁人却无不吃惊——其他安置在这里的流民,大多才刚刚起个地基,杨信这边却竟然都要封顶挂梁了!
    而且杨信的房子看着漂亮,赏心悦目,更是令人艳羡。
    不少人都来求教,他们觉得杨信是一个技术强大的泥瓦匠。
    杨信倒不吝啬,自己这房子怎么建的,需要些什么材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人问,他就说。
    有时候得空,也不吝惜给邻里帮一把手。
    倒渐渐在周围有了点微薄的名声。
    这天正在给屋子封顶,杨信早把茅草扎好,一片片毯子似的;他站在房顶上,拿着根棍子,棍子一端是个钩子的模样,下面蔡琰便把扎好的一片片茅草挂在钩子上,杨信提到屋顶,一块块铺设。
    便有邻居王七奔走而来,远远叫道:“小五哥,侯府来人发粮,我来通知你一声。”
    杨信一听,应道:“知道了。”
    王七并未离开,而是近前,走进门来,啧啧打量杨信的房子,满脸羡慕道:“小五哥,我们可是说好的,你这儿房子建好,得空你得帮帮我。”
    杨信笑道:“一口唾沫一颗钉,绝不食言。”
    王七嘿嘿一笑:“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这两天勤快些钻钻林子,怎么着打几个野鸡,好好招待你。”
    王七是个猎户。
    前日里,他打了两个大雁,路过杨信这里,赠了杨信一只;倒不是说一只大雁有多重要,杨信这几天忙着建房,不然的话,他自己往林子里一钻或者往桃溪里一扑腾,野物鱼虾,都只等闲。
    可这不忙着建房呢么?
    小妹当时就咽了唾沫,杨信便接受了王七的好意——邻里之间走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有多的猎物赠给我,我得空帮你修修房子,正常邻里的人情来往,杨信并不拒绝。
    这儿杨信从屋顶跳下来,洗手,准备和王七去村口领口粮;那边桃溪对岸,正有几个人沿岸而来。
    为首的是个劲装青年。
    他年岁约莫二十出头,身量高大,头上竹冠束发,五官方正,脸上微微含着些笑意,一只手按着腰间的佩剑,正与随行的人说话。
    正说着,不经意举目,看到了桃溪对岸烂桃山下杨信刚起的院子。
    不禁便道:“这家院落倒是别致。”
    正好村正也在随行之列。
    桃林村的村正,是汉寿侯府派来的士吏;因为流民安置之初,会有很多问题,由汉寿侯府派遣任命的村正,能很好的与汉寿侯府接洽,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村正便笑起来:“那是杨信新起的屋子。”
    说:“我们都觉得别致。”
    说:“经我观察,这杨信是个有能力的人,不但精于泥瓦工序,武力也不低;村头有一家南阳来的泥瓦匠,他建的房子,无论精美、效率,皆不及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