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望楼上的棋手
作者:十万菜团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最新章节     
    “袁公谬赞。”
    花厅内,赵都安听到这句评价,受宠若惊,“运气使然。”
    独掌都察院的“清流党”魁摇头:
    “时运哉非运也。”
    他看似平静的脸孔下,是难以遏制的惊讶与赞叹。
    赵都安做到的这些,是运气吗?
    粗看上去,需要对付裴侍郎,就恰好有五郎的把柄送上门,巧合的过分。
    但仔细深思,若非赵都安用了一年时间,将自己搞的声名狼藉,真正被纨绔圈子接纳。
    又岂会有机会遇到裴五郎?
    被对方信任?
    他足足铺垫了一年有余,才有今日看似“唾手可得”的把柄,这又岂能归结为运气?
    当然,令袁立真正欣赏的,还是赵都安的整套“离间计”。
    看似并不复杂,实则无异于刀尖上舞蹈。
    演技稍有差池,露怯,骗不过裴楷之,一切就都将付诸东流。
    但他偏偏做到了,只用了几日,便在无人知晓处,狠狠一口,将裴楷之撕咬得鲜血淋漓。
    尤其赵都安最后一句,对吕梁的“阴谋转阳谋”,更甚合这位大权臣口味。
    阴谋伎俩,终归不上台面。
    唯有擅用阳谋,才是一名顶尖棋手必备的素质。
    袁立自己都未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已将赵都安放在了与自己一般的“棋手”的位置。
    棋手,还是棋子,只差一字,却天差地别。
    而他更没想到的是,当日心血来潮,随意落下的这一步闲棋,竟会于短短数日后,便送上这样一份厚礼。
    “吕梁在何处?”袁立问道。
    “已交由府上管事看押。”
    “很好,”袁立站起身,于花厅中踱步,似在思考,片刻后道:
    “接下来的事,我会处置,你且回去安心等待结果,若裴楷之寻你麻烦,本官会替你挡下。
    若一切顺利,接下来几日,或有热闹看,等尘埃落定,我亲自带你,向陛下请功。”
    截至目前,女帝徐贞观尚对此一无所知。
    “全凭袁公做主。”
    赵都安起身拱手,并不担心,堂堂御史大夫会吞他的功劳。
    至于接下来的斗争,他的段位太低,贸然掺和进去,无异于找死。
    那是独属于,真正大人物间的搏杀,他不想死,最好苟一点。
    二人没再废话,袁立去见吕梁。
    赵都安离开袁府,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在远处屋脊上,等了阵。
    只望见不久之后,一名名官员蜂拥而出,杀气腾腾四散。
    “哈欠。”
    赵都安伸了个懒腰,跃下屋脊,如落叶般飘在马背上,拍了拍马儿翘臀:
    “回家,睡觉!”
    ……
    ……
    翌日清晨,赵都安去衙门后,听到两件事。
    其一,有人意外看到,昨夜裴楷之疑似夜访李彦辅。
    其二,吕梁失踪,涉事相关人讳莫如深。
    裴楷之没有来寻他的麻烦,不知是被袁立挡下,还是已自顾不暇。
    接下来几日,朝堂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某天早朝,失踪的吕梁突兀上朝,于金銮殿上,检举弹劾“前岳丈”,刑部侍郎裴楷之,科举舞弊,贪腐杀人等共十宗罪名。
    且拿出厚如书册的相关卷宗证据。
    一时间,轰动朝堂,裴楷之当面驳斥,李彦辅严厉质疑,袁立则力挺手下御史。
    女帝徐贞观大发雷霆,下令暂时拘捕裴楷之以及涉案人员一十二人。
    命袁立牵头,马阎执行,大理寺监督,共同审理这起距今已有十余年的旧案。
    朝野震动。
    整个京城官场,或瑟瑟发抖,或进入吃瓜模式。
    接下来几日早朝,更是精彩纷呈。
    李彦辅为首的“李党”开始反攻,质疑证据真实性,抛出政敌黑料。
    一日之间,吕梁的黑料传遍京城大街小巷,过往辛苦营造的“明星御史”人设崩塌。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第二日,都察院二十一名御史联名上书弹劾,声势浩大,发动车轮战,朝会沦为双方战场。
    李彦辅与袁立亲自下场,国子监学子们课业都不上了,于各大文会酒楼中,热议国事。
    唇枪舌剑,争吵不休。
    “兄长啊,眼下便是连教坊司中,左拥右抱时谈的也不是诗文才情,风花雪月,而是这出‘翁婿反目’的大戏,真可谓是精彩绝伦。”
    身材矮瘦,模样猥琐,颈后绸缎衣领斜插一柄折扇的秦俅啧啧称奇。
    他半蹲着,用一个别扭的姿势,舔着脸杵在一截楼梯上。
    这里是一座废弃的望楼。
    曾在战时,用来给禁军望风,视野良好,可以俯瞰周围大片街区。
    望楼外头,盘绕旋转的木质楼梯。
    秦俅仰着谄媚笑脸,小眼睛望向站在高处,倚靠凭栏的赵都安。
    赵都安捧着半只西瓜,用勺子挖着吃,间或“呸呸”地吐籽。
    西瓜籽落在秦俅脸上,就成了麻子。
    “是吗。”他随口应着。
    视野中,是成片连绵的青瓦屋顶。
    阳光下,反射湛蓝的光,像一片海。
    让他想起了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镜头里在北平屋顶骑车找女人的彭于晏。
    “是啊是啊,”秦俅舔着脸笑道:
    “便是王猷,董三小爷他们,也都关注这事呢。”
    赵都安知道,他口中的两人,是京圈纨绔公子中最有名的两个。
    前者是礼部尚书家公子,王家更是大虞排名极靠前的名门望族。
    后者是当朝“董太师”的三孙子,为人极霸道,当属京圈第一纨绔。
    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只听其兄长“董大”的话。
    往前一届的第一纨绔,乃是当今的“小阁老”,相国李彦辅的儿子。
    不过小阁老早已不混子弟圈了,如今已是“李党”中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哦,那又如何?”
    赵都安吃着西瓜,眯着眼睛,视线飘向了连绵屋脊尽头,靠近皇宫方向,最高的一座“望楼”。
    也是高度仅次于天师府“大钟楼”的建筑。
    心想:若是站在那里,怕不是能俯瞰半座京师。
    “啊这……”
    秦俅语塞,干笑道:
    “这不是跟兄长说说么。我听说,已是要尘埃落定了,大概明日早朝,陛下便会下最终的决断。”
    赵都安淡淡道:
    “那种朝堂党政,顶级大人物间的厮杀,是咱们能参与的么?”
    秦俅疯狂点头,有些羡慕地说:
    “不知道咱们啥时候,能混进那个圈子。”
    可他却不知道,这场席卷整個官场的大事件里,递出第一刀的,就是站在他头顶,吃瓜看戏的赵都安。
    “呸呸。”赵都安将半个西瓜随手扣在秦俅头上,纵身一跃:
    “我回衙门了。”
    秦俅顶着西瓜头,满脸鲜红的汤汁,喃喃:
    “兄长你想进步,也不急于一时啊。”
    ……
    赵都安去白马监的路上,去买了两坛桂花酒,一大包肉菜。
    前段日子,他就得知老司监来找自己,失望离去,大概是误会了。
    事情尘埃落定前,他不准备解释,避免节外生枝。
    但既然明早这场旷日持久的风波将会落幕。
    那他也不介意,找个人边吃边等,分享无人知晓的喜悦,等待明日进宫领赏——前提是,“斩裴”行动成功。
    好久不见女帝了,还怪想的。
    然而当赵都安拎着酒菜,笑嘻嘻于太阳偏西时,踏入后衙,兜头便被孙莲英一卷书册丢了过来:
    “滚出去!”
    ……
    过渡章节,明天进宫,说起来,这种过渡章在节奏上会慢一些,对追读不利,但我还挺喜欢的。。然后,感谢大家昨天的夸奖,今天看了眼追读,重新开始上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