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违法乱纪,决不姑息
作者:噢大梨呀   三国:大魏庶子,开局截胡邹氏最新章节     
    陆俊连忙下跪,大呼道:“郡守明察!庐江连年征战,各路人马你来我往,将此地扰乱,百姓本就苦不堪言,近年来更有某些人以权谋私,强取豪夺,百姓食不果腹,饿浮遍野也是常态!“
    曹铄对陆俊的反应很是满意,首先是陆俊还在关心政事,他依然还有雄心,另外他还是有着一颗嫉恶如仇的心。
    但是这还不够,庐江的治理,说起来那是一场战争!
    自己可以用强权来压制这些人一时,但是长期该如何?如果他们煽动百姓叛乱又该如何?
    孙策对庐江虎视眈眈,如果被孙策找到了机会,那又该如何?所以曹铄需要考核下陆俊的毅力和决心!
    曹铄听完点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但是又接着问道:“我的治理大方向,相信你也应该有所耳闻,不知道陆大人可有何见解?”
    陆俊站了起来,思考了片刻,严肃的说道:“郡守的政策利国利民,夺回土地权,重新分配给流民,让大家安稳下来,发展农业,恢复人口,都是长远之计。在下对郡守是万分佩服!”
    “只是庐江身处腹地,乃首冲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大人日后肯定也要在此处屯重兵,屯兵就要征兵,征兵除了要钱粮,还要得到本地的大力支持,所以大人最希望的还是要在此处得到民心。”
    听到此处曹铄点点头,自己的想法庐江一语中的,目前正在让吕布练兵,未来要过江打孙策,免不了还要征兵,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在庐江无法树立足够的威信,那么自己也无法得到足够的资源。
    如果要树立威信,让老百姓吃饱饭算不算,肯定算,但是还远远不够!
    人不是简单的动物,不光光是吃饱饭就行,还有情感。
    所以曹铄希望能从深层次的管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很显然寿春就是个例子。
    但是寿春是靠自己的战功打下来的,而且寿春的旧势力早已跟着袁术跑路了。所以阻力相对来说小很多,再加上自己一步一步的经营,才达到目前这样一个状态。
    只是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干,没法在这里亲力亲为,需要一个更帮助自己树立威信的人来做这些事情!
    想到这里,曹铄示意陆俊继续说下去。
    陆俊也毫不犹豫,继续说道:“庐江的大部分读书人,对郡守并不、、、额!十分满意。”
    曹铄听完冷哼了一声,说道:“一群酒囊饭袋罢了。”
    “郡守,目前的形势是不能让庐江的读书人站在一起来对抗,要做的便是将他们逐个击破,消解他们的团体,打消他们的气焰。” 陆俊已经开始出谋划策了,这个情况很好,他已经把自己往曹铄这边靠拢了。
    曹铄对这个回答很满意,要说对付一座坚固堡垒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内部瓦解它。
    那么陆俊就是利器,曹铄笑着说道:“陆大人,庐江的情况你比我熟悉,你的方法肯定会奏效。”
    陆俊谦虚的说道:“家父在时,常常严厉管教下属,也时常派我下县巡察,郡内之事我大都了解!”
    曹铄满意的点点头,又和陆俊闲聊了一些旧事,问了一些本地的人文风土,相谈甚欢。
    谈到深夜,曹铄突然间很严肃的问道:“陆大人,我知道庐江很多人都是陆家的旧部,如果我让你重掌庐江政务,陆大人该如何对他们?“
    陆俊脸色凝重,知道这是对自己最后的考验,回想起往日自己父亲的作为,想了想说道:“惜才,任用人才,但是也要赏罚分明,如果有作奸犯科者,违抗律令者,决不姑息!“
    曹铄大声说道:“好!陆大人是有气魄的,但是丑话我也要说在前面,如果陆大人做不到今夜说的,或者也是违法乱纪之人,曹某也决不姑息!曹某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陆俊听完大喜,虽然曹铄说的是难听的话,但是确实是认定了自己,看来重长庐江已经势在必行了。
    于是连忙接着回道:“清廉正直,是陆家的清正家风,也是家父念在嘴里的兴国安邦之源。如何敢忘?如果陆俊真成为了这么一人,如何能入得了祖坟?郡守大人要给在下职权,我怎么敢忘记家父的教诲,如何对得起郡守的重托?“
    陆俊的话十分的重,曹铄相信一个读书人的廉耻之心。
    “我会为你奏请天子,封你为庐江太守,明日起你便可暂代太守一职!“
    “在我去许昌之前,我会为你留好种子和农具,千万别让我失望!“
    陆俊跪下拜谢道:“郡守再造之恩!陆俊永记在心!“
    曹铄笑着说道:“万莫客气,我也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你这样的人才更应该为天下出力。“
    陆俊再次拜谢,脸色已经放开,轻松了起来。
    于是两人叫来酒水,谈天说地,聊的 十分开心。
    那么庐江的棋局算是布完了。陆俊作为郡守主管政务,拥有几千兵马的调用权。
    而防务,曹铄打算交给轩辕。
    轩辕本不同意,因为他想跟着曹铄北上,好保护好曹铄的安全,但是庐江目前需要一个靠得住的人,等这里的形势稳妥了,再作其他打算不迟。
    曹铄又在庐江待了半月,主要还是为了设立粮食署与督查卫。
    虽然粮食署与督察卫都归太守管辖,但是曹铄用的都是自己的人。
    比如督察卫的主使与两个副使都是在亲卫军中挑选出来的,他们绝对的效忠于曹铄。陆俊虽然能调动他们,但是绝对不可能动摇的了他们的意志和忠诚。
    所以曹铄对陆俊算是留了一手,但是官场就是如此,掌握的便是一个平衡之道,如果让陆俊大权独揽,陆俊名义上效忠汉帝,万一情况有变,搞不好下次自己来庐江,连口茶都没得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