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成人礼
作者:嘟嘟嘟233   承明之治最新章节     
    立政殿内,长孙皇后召见了礼部、太常寺、宗正寺、太府寺。而李二,也在场。商议有关李承乾的成人礼怎么安排。还没商量到一半,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秦琼就差人送来了问候。
    李二看着手里的四封信件:“这四位还真是记得牢靠,高明这小子的成人礼他们四个比谁都积极。”
    长孙笑道:“毕竟是高明的引路人,四位国公上心也是理所应当。高明与丽婉逢年过节都会去四位国公府上看望,而且卫国公与翼国公更是见证了高明的成长。”
    李二:“照父皇的意思,是想热闹一点。可,观音婢,朕考量后还是觉得不应该大办特办,马上入春了,朝堂上下乃至百姓们都会忙碌起来,你说...”
    长孙笑道:“臣妾岂能不知二哥的心思,念及廉政与臣民,何况父皇的意思内库也的确负担不起。父皇哪里,还是要找高明和丽婉去疏通,说通了父皇哪里,一切都好办了。”
    李二点了点头:“来人,传召太子妃。”
    郑丽婉的太子妃依旧没有册封的,但是吧...人在皇宫住了七年,大家都见怪不怪了,乃至平日里还戏称郑仁基为皇亲国戚。虽然,也的确没问题,但郑丽婉终究还没过门不是?但,说和做是两码事,郑丽婉这太子妃太稳了,太上皇看好,皇帝看好,皇后貌似也不反对,太子仿佛也认命了。
    另外这里补充一下,女子的成人礼称上头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成人礼,则在成年礼改变发型。换言之,郑丽婉十五岁并没有举办成人礼,如今的郑丽婉,由李家说了算,最多拉着郑家问一问意见。可以这么说,郑丽婉从十二岁开始,直接被李家从郑家接走养育了。
    所谓女大十八变,真可谓半点不假。高髻覆金瑶,四尺青丝落。皓齿蛾眉妆,螓首若玉霞。璎珞三千珠,墨赤六窈窕。雍雅俱仙姿,慵倦遮精眸。如今的郑丽婉,便如昔日李承乾梦中所见一般。
    郑丽婉端庄入内,上前屈膝一礼:“儿臣拜见父皇、母后。”
    李二满意的点了点头:“嗯,丽婉丫头也亭亭玉立了。观音婢,你看,丽婉这姿容仪态,是个人看到都得想到雍而不俗,卓尔不群。”
    长孙瞪了一眼李二,李二顿感自己失言了,尴尬的低着头,拿过茶杯降低存在感。
    长孙开口道:“丽婉,父皇母后找你呢,是有关高明的成人礼。”
    郑丽婉委婉一笑:“儿臣明白,父皇母后放心便是。”
    李二点了点头:“嗯,丫头聪慧,说话也轻松。高明那小子今日还是去了书宝府上?”
    郑丽婉摇头:“回父皇,殿下今日去了四位国公府上。”
    李二和长孙恍然大悟,原来两个小家伙早就想到了一切,已经提前作部署了。
    长孙点头:“不过丽婉,母后对你还有一点不快。”
    郑丽婉笑了笑:“是,恭请母后教诲。”
    长孙:“你的贫则朴实、富则雍华,母后还是不支持。”
    郑丽婉轻点螓首,表示理解:“母后所言极是,然儿臣拒受。”
    长孙也没生气,毕竟和郑丽婉相处了七年,她也算是把郑丽婉带大的半个母亲了。
    “天家无私事,国事即家事。国强则家强,国弱则家弱。同理,国强当拥威仪不失,国弱当持精简进取。天家附国颜,国容照家仪。奢廉俱如此,奢雅同雍廉。”
    李二摩挲着茶杯,点了点头:“丽婉丫头昔日擅人心诡辩,如今却也通晓家国平衡。东宫内务,无有纰漏,下人一心,精简之为。”
    “东宫内务不过国务,国尚廉政何况东宫?裁撤东宫虚职懒政,废弃闲职以求集中,少府库之耗而反馈家资,内库减免而照应国库。万物制衡,前后对立,大小持恒,莫如此矣。”
    其实就是郑丽婉裁撤了东宫很多多余的职务,改变了东宫内务职务,将很多没必要设立的职务和分散的权力进行了裁撤和集中。以此减小了东宫的维持费用,让内库得以宽裕,进而导致国库压力缓解。虽不多,但效果在。
    李二:“朕没记错的话,丽婉为内库减少了三千贯的开销,国库也少了一千贯开销。虽不多,却也胜过毫无作为的好。”
    “母后精俭持家,以寥寥皇产而供养天家上下,为人子女自当尽心,何况伴随母后之我。”
    长孙叹气道:“那你还自个儿穿金戴银?不该以身作则清贫示人?”
    郑丽婉耸了耸肩:“尽为皇爷爷所赐。何况,损他人而利己,何罪有之?”
    李二无奈的指了指郑丽婉:“你这丫头啊!”
    郑丽婉:“对内自当精简言语,不做遮掩。对外斟酌一二,以求世俗人道。”
    “行了行了,你母后说不过你,朕也懒得管你,你自己把握着度数即可。”
    “父皇且慢,殿下有一事与我相商,求母后增东宫府库一万贯。”
    长孙瞬间炸毛:“一万贯?!那小子想干吗?!”
    “殿下希望重改太子六率。”
    李二皱眉:“太子六率?那小子想改什么?”
    “殿下上月检阅了太子六率,曾言懒散无纪,战力堪忧,难堪大用。要么整改,要么裁撤以节府库。”
    李二不由得脸抽,好家伙,这评价就差说他们是酒囊饭袋了。
    “你去告诉太子,这开销太大了,何况太子六率又不上阵厮杀,耗费无数也不值当。”
    “...父皇,看殿下的意思,估计是想把太子六率拉上前线历练的样子。”
    “?!?!太子六率打仗?大唐又不是无兵可用,用得着太子六率那两万多人?”
    郑丽婉挑了挑眉:“呃...看殿下的意思,估计还要裁撤太子六率的规模。他说兵不在多而在精,数量太多指挥也是问题。儿臣试探了一下,估计会裁撤到五千人左右。”
    李二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六率裁撤到五千人?!开什么国际玩笑?!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整整六个卫府,统辖的军府高达二十四个左右!五千人?撑死也就五个军府,这还不够六率卫府分的!
    太子东宫六卫率--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诸卫率各领军府3至5不等,东宫十率府中的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为太子直属的亲兵,由其直接掌握。
    东宫十率之所以平日里被称为太子六率,就是因为左右监门率府和左右内率府是不统兵的,相当于太子的亲卫,人数不多,可以是几个人,也可以是几十个人,几百个人,但不会上千人。就相当于东宫的禁卫军,负责直接护卫太子本人出行。
    李二一脸狐疑,毕竟李承乾太特殊了。天子和太子,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悬殊却依旧是天差地别。在大唐,能够拥有一支独立的军队,除却皇帝和朝廷外,太子和东宫是唯一的。但也因此,太子更加需要受到约束。
    李二思索的同时,瞟了一眼这个好儿媳,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因为郑丽婉那看似平常的微笑,却给了李二一些猜测。
    “丽婉,你在皇宫长大,咱们也算是一家人了。天子和太子的关系,想必你也有一番你的见解。你来为朕分析分析,如何?”
    一旁的长孙有些疑惑,毕竟涉及这些敏感话题,而且还涉及了军中,郑丽婉能行吗?
    郑丽婉合手躬身:“父有命,莫不从。若非也,父见谅。”
    李二挥了挥手:“无妨,朕准你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郑丽婉:“是,那儿臣就大胆推测一二。其一,殿下从不做无用之事,更不做无意之事。其二,殿下上月突然造访六率,而且是未曾通知的突然访查。其三,殿下早已出师,却依旧时常至秦伯伯与李伯伯府上。”
    李二听得频频点头:“嗯,丫头整理的不错,一下子思路就清晰了。倒过来看,涉及整治六率,联立书宝与李老将军,那么就不难猜测了。那小子突然低调探访六率,意图了解真正的六率军容。可,那小子究竟想做什么?目的是什么呢?”
    郑丽婉:“莫不是隐喻?”
    “隐喻?如今的大唐军制?嗯...那小子也不可能靠一个六率,就给整个朝堂和军方一记可以慑服他们的耳光啊。”
    郑丽婉摇了摇头:“那儿臣便不知晓了。”
    长孙看着这父亲儿媳俩在这里嘀咕:“那你们决定好没有?给不给那小子这笔钱?”
    李二和郑丽婉纳闷的看向长孙,这和我们说的有关系吗?
    李二:“给不给是观音婢你说了算啊,我和丽婉就是猜一猜那小子打算做什么。”
    长孙:“想知道那小子打算做什么,让他去做呗,慢慢也就能看出那小子要做什么了。”
    郑丽婉:“母后言之有理,但若是不给就不用猜了。”
    李二点头:“那就先不给,看看你那小子急不急,到时候再说。”
    长孙一副你们俩是不是有病的神色:“想知道直接把高明那小子叫来不就好了?当着面的问,那小子还能不说?”
    李二和郑丽婉纷纷一懵,随即一想。对啊!直接问不就完了?!李承乾那大孝子还能大逆不道的不告诉李二和长孙?
    李二看向黄安:“去,派人把那小子叫来。”
    而李承乾此时此刻,还在李靖的府上,刚打算走人继续去房玄龄的府上的时候,就被传唤的人拉着回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