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附记 野史
作者:明溪漱石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最新章节     
    吴三桂欲高举义旗,为明朝复仇,但因兵力悬殊,于是亲自前往清国请求借兵十万,以助明朝朝廷洗刷耻辱。清国并未立即答应,吴三桂竭力恳求。清国方面表示:“明朝的文武百官多次失信无义,将军您若想建功立业,我国为什么为难是否发兵协助作战?只是担心在成功之后,不知道会把你置于何种处境。”吴三桂回应道:“我父子深受朝廷厚恩,如今先帝遭遇巨寇叛逆所残害,士人百姓无不痛心,神人共愤。我听说勇士不应因惧怕死亡而是惧怕损害名声,忠臣不先顾虑家庭而是先考虑国家。如今皇帝与皇后皆惨遭杀害,我身为皇帝臣子,岂能坐视不管?如若必须权衡利弊后再行动,便是怀有私心。今日我吴三桂誓死报效国家,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何须顾虑其他。”清国掌权者听后,命吴三桂暂时退下,约定次日再议。
    次日,吴三桂头发散乱,披麻戴孝,再次觐见清国掌权者,痛哭哀求。清国掌权者终于决定发兵援助,吴三桂于是率军破关而入。李自成得知此事后,派遣使者携带吴襄手写书信及招降檄文去见吴三桂。檄文内容如下:“大顺国王顺应天命崛起,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归附。唐通、祖光先等人识得天命所在,诚心归顺,我赞赏其志向,皆赐予彩缎二十匹、黄金二十两、白金四十两,其部下兵卒先行发放四个月的军粮,待立下战功后再行论功行赏;对那些抗拒命令的周遇吉等人,都严厉处以五刑刑罚,全家遭到诛杀,赏罚分明,犹如黑白分明。你们应当审时度势,弃暗投明,既可享有美名,功勋世代流传,免得到时因为顽固抵抗,落得妻子家人遭受屠戮,错过天大福气,结果悔恨莫及。收到此檄文,当知悉其中之意。”
    吴三桂接到檄文后并不高兴,遂回信断绝与李自成的往来,李自成又派唐通前往劝降。唐通见到吴三桂说:“将军您长期戍守边关,功勋卓着,岂料奸臣误国,导致国破君亡,天下百姓早已饱受战乱之苦。如今新主胸襟开阔,广纳英才,虽无尧舜那样的仁慈,却颇有商汤、周武王的德行。新主对将军您极为仰慕,热切盼望一见,届时定会封侯拜将,地位在诸臣之上。”吴三桂假意欣喜地说:“先前使者言语无理,使我一时冲动,导致双方关系破裂至此。如今家父被囚禁,生死未卜,我深感懊悔,幸得将军亲临,我自当改弦更张,共同建立流传百世的功业。但清国的军队已经深入内地,实难立即撤回,唯有与之决战,取胜后才可收兵前往朝见。”唐通表示:“唐通虽才疏力薄,仍愿追随将军左右。”
    吴三桂接着说:“我与清国已有盟约,若突然回师直指,恐无言以对,烦请贵军先行出兵,清国军队仗我相助,战心松懈,无谋略可言。我军可趁其不备,从后夹击,一战即可将其消灭。”唐通听后大喜,率军出关,与清军交战,结果大败而归,只得退至吴三桂营地。此时吴三桂营地突然炮声大作,手下军队杀出,唐通部队遭受前后夹击,被迫只能独自逃走。
    吴三桂在沿途张贴告示,内容如下:“钦差镇守辽东等处地方总兵官平西伯吴三桂告示,为报复大仇,歼灭巨寇,以安定京师,安抚黎民,特此通告。痛惜先皇遭逢亘古罕见的灾祸,惨遭贼寇残害,贼寇嚣张气焰,历代罕有。凡是我朝臣僚士庶,岂能不悲痛欲绝,碎首殒心。今清国义军即将抵达京师,各地绅士百姓应一律身着白衣丧服,齐心协力参与围剿贼军。我军经过之地,各处须准备粮草接济,务必彻底捣毁贼寇巢穴,不留丝毫余孽。如此才能顺利收复京师,稳固宗庙社稷,使得乾坤重振、日月重光。特此公告。”
    吴三桂又发布了一道榜文,内容如下:平西亲王吴三桂,为了安抚遭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拯救民生,特此告示,逆贼李自成残害君主,荼毒百姓,觊觎天下神器,其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幸赖大清朝念及与我朝历代交好的情谊,特命摄政王亲率向李闯问罪之师,以怀柔安抚的政策对待天下,以实现天下太平。摄政王的仁义之声传扬四方,无人敢于违抗其命,但考虑到偏远地区可能消息传播有误,不仅辜负了大清朝止暴安民的意愿,反而可能导致当地百姓因误解而遭受反复劫掠,甚至丧命之灾。现摄政王已精选数十万精兵,配备数百门西洋大炮,正陆续南下,为此特发布榜文,以唤醒无知愚昧之民。沿途各地官吏、军民人等,务必体会大清朝安民之仁德,迅速投诚归顺,各安本职,保全身家性命,切勿固执己见,陷入玉石俱焚的悲惨境地。如果不遵照行事,可能会有不利后果,特此告示。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榜文。
    李自成闻讯后,下令杀害吴襄全家。他对牛金星说:“北方清兵势力强大,京师城中人心惶惶,我军怎能在京城久留。”又说:“即便占据北京,也比不上抵挡秦中的险固之地。目前最好的策略,不如退守关西,以图坚守。”牛金星回应:“皇宫中的金银财宝已被搜刮殆尽,但皇城建筑如此壮丽,怎忍心留给他人?不如仿效秦末火烧阿房宫的典故,纵火焚烧,即便后世评论我们此举,也堪称楚霸王式的英雄豪杰壮举。”李自成采纳了牛金星的建议,于宫中四处收集竹木、桐油、硝石、硫磺等易燃物品,以备放火之用。百姓闻此消息,无不惊骇。
    李自成于四月二十九日率军西撤,临行前下令放火烧毁皇宫。当时仅有陕西、山西、河南、直隶籍伪官员以及此前已被任用的伪官随行,其余伪官见李自成势力渐衰,纷纷逃散。侍读杨观光不愿随行,李自成一怒之下将其杀害于顺成门外。制将军谷大成率五千兵马殿后,李自成率主力自齐化门出城,沿途大肆烧杀抢掠,无数妇女被迫自缢或投井,百姓、官绅被踩踏而死的尸体堆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