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东林书院
作者:香白杏   妻主掀桌拒接盘,宠夫逆袭两手抓最新章节     
    与育华书院的灰白色系的高门院落不一样,东林书院更像是土坯式的围房。
    走进去的第一感觉便是荒凉。
    院子里的花草摆放杂乱,野蛮生长,估计是长期无人打理,青石台阶上长满苔藓,脚踩上去有种滑腻腻的触感,屋檐残破,窗棂看着也似摇摇欲断。
    段双看着这比大门也好不了几分的情形,心情着实有些复杂。
    她在京都,是见过别的书院的装潢的。
    虽有些也算不上雕梁画栋,但好歹明亮,京都里的学子大多都是放了学便回家住,身边仆人小厮一大堆,不会像东林书院这样,学子们寒窗苦读的地方,也是平日里唯一吃住安睡的寝舍。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朗朗读书声从后屋传来,顾凉绕过廊下,看见一个两鬓斑白上了年纪的女夫子正坐在堂上,闭着眼轻晃着脑袋,静静聆听着学子们齐诵的声音。
    与徐临所过的那种养尊处优,只用偶尔讲几堂课的快活日子不一样,这位女夫子只随意挽了个发髻,两鬓有些斑白,不修边幅。
    比起读书人,倒更像是个长年累月干着农活的庄户。
    听到学生念错了,她便适时出声打断,顺带着为其释义,尔后再让学子们跟着复诵两遍,直至理解透彻为止。
    顾凉沉默的站在檐下,耐心的听完这一堂课。
    “好了,今日留堂作业便是此题,你们先写,为师半个时辰后再回来抽答。”
    孟迟布置完一题,便起身离开。
    堂下的学子们也跟着站起身来,毕恭毕敬的朝她鞠了一躬。
    “先生慢走。”
    刚走到檐下的孟迟,也转身朝学子们拱手回礼。
    孟迟朝顾凉看去,温声道,“随我来吧。”
    其实东林书院的房间布置一览无遗。
    外院是学生们的寝屋,都是大通铺,散了学后,众人可以挤在一团看书,时而讨论经义,时而高谈阔论,也能驱散些许深夜的寒凉。
    内院便是上课的学堂,孟迟的房间就在隔壁,小而简陋,除了满屋子的书,也只留一张简单的书桌和床铺。
    段双拿出江晏准备好的束修,沉甸甸的一个荷包。
    恭敬的递给孟迟,就见她摆了摆手,“不必,你们方来,尚不懂东林书院的规矩,我不收钱物,可以书代礼。”
    她指了指一旁堆成小山的书,“这些都是以往学生们送来的束修。”
    顾凉看了一眼,有许多都是重复的书册,心下了然,这些书,想必也是给后来的学生们课上用吧。
    “学生顾凉,有本书想赠予先生,不过可能需要书院学子们相助。”
    “哦?此话怎解?”
    把欠书说得这么清新脱俗的可不多见,孟迟好整以暇的看着她。
    顾凉从包裹里拿出一册,递给孟迟,“此册集录了近十年大乾科考的试题,其中注明了应试场次、出题考官、倾向文风以及主要考点。”
    贺冬只给了她个题,剩下的都是她调研得来的。
    二十年的太过久远,许多人也记不清,出题考官有些也告老还乡了,所以她只重点整理了近十年的。
    孟迟一页页翻着,脸上的神色逐渐激动,果真与她记得的有些题是一字不差。
    “这……这真是近十年来的所有考题?还包括地方上的。”
    以往可从未有人尝试收集过这些考题,一是难以收全,二是耗费心力。
    “是,不瞒先生,学生两次秋闱未中,才想着查阅以往试题,也好对症下药。”
    顾凉继续说道,“考官们一般都会参考往年试题以及当下时政定题,难度及思想大致统一,以题练之,对于科举,只会更事半功倍。”
    对于一心只想读圣贤书的人来说,这样的学习思路确实太过功利。
    可是对于十年寒窗只为搏一条出路的寒门子弟而言,这样的一本册子,重要性不言而喻。
    孟迟懂,她是见惯了苦读的。
    世家门阀树大根深,她的这些学子们日日悬梁刺股,却也像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顾凉缓缓问道,“不知先生,可愿受学生这本书?”
    她大概能猜到孟迟的选择。
    这个朝代还没有这类教辅书的存在,她便是要做这大乾国第一册。
    但若是让她自己写完破题思路和详解,怕是得费上个大半年,所以才会想到各大书院。
    而其中,就以她想来的这所东林书院最为迫切。
    原本还想着要怎么说服孟迟,但看她以书代束修礼的规矩,顾凉就知道——
    孟迟一定会答应在这书上冠以东林书院的名字,只为这些贫苦求学的寒门学子们谋个生路。
    “你很好,书也很好。这束修礼,为师收下了。”
    孟迟扶着她的肩,微笑道,“秋闱在即,你去前院收拾好便来学堂吧,为师这几日不释经义,只论题。”
    顾凉点了点头,朝她行了一礼,“顾凉谢过先生。”
    孟迟也回了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