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杨兴武登场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城外,杨垣紫和杨元奇在城门外并肩而立,杨老爷要到太原府了。
    算算差不多三年多没见,杨垣紫和杨元奇打算出门接一下。
    杨垣紫道:“你跑到城外来,是不是担心杨府被你搞的一团糟,提前和老爹说一下,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杨元奇道:“他一个武将出身,在外面也能风餐露宿,哪会在意这个。倒是你,这么想着离开杨家了?”
    杨垣紫眼圈一红:“不想!只是总要嫁出去呀。”
    杨元奇道:“嫁出去还不能回娘家?要是那个家不舒服,让我姐夫回来做上门女婿就是。”
    杨垣紫道:“你扯个什么呢?”
    杨元奇道:“可不是开玩笑。跟你说,我是听得很多故事,关于赘婿的。那简直就是神级一样的人物。最让人羡慕的职业就是吃软饭,有点本事还能阴人装b打别人脸,投胎第一人选。”
    杨垣紫笑骂:“滚一边去!不过你这么闲扯,我倒是高兴很多。”
    杨元奇道:“现在杨家可真没钱,不过老姐你要嫁出去,杨家有的是股份,这事我得提醒老妈,谢姨娘还有个儿子呢,得给他留点。”
    杨垣紫道:“股份?!你想什么,你老姐不怎么管事,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很多产业最后只能有一个决策者。母亲当年退出太原府不就这样,她要在,那不管我做的什么决策,对错都好,一旦其他人看不清,就有意无意会找到她那里去的。所以后来她干脆不来这了。”
    陈氏当年可是顶着质疑拆撤杨家商行,这事杨老爷都来坐镇,给大家留下的形象根深蒂固。
    杨元奇表示懂,杨垣紫对太原杨府的人的影响力浸入心灵,顔楼还好,毕竟挂着是杨元奇的名字,谁都不敢吭声。
    潘杨杂货则不然,现在里面充斥着杨家的人,杨家本来店铺的人员就得安排,反过来潘家过来的人还没那么多,潘金莲实际是个人持股,自然不可能很多人跟过来。
    在潘金莲没有做出实质成绩让人信服前,大家本能会往杨垣紫这边靠。至于潘金莲在潘家的成就,下面人如何知晓?大部分人知晓也不会信。
    真正让潘金莲地位稳固的,是她住进杨家,还是带着一大堆嫁妆,这让大家不得不寻思,潘金莲和杨家真正的关系。
    杨垣紫呵呵笑着说:“那个开封杨宏在库房闹一场还是好事,现在都知道潘金莲的嫁妆就放在那里。”
    事情就是这么阴差阳错,那天过后,明显院子里的丫头嬷嬷对潘金莲多了份恭敬。
    要不,大家还认为杨家是大户,你一个潘家闺女跑来,不就是为了一起开店赚钱么?现在这个关系明显透着不一样,大家就有所收敛。
    杨元奇道:“现在这里就我们两个,老姐,我得说了,折二哥好差不论,折家……折家太大了!”这是杨元奇最担心的。
    杨垣紫道:“刚才你不是说能回娘家么?!切~你是担心嫁妆了?”
    杨垣紫如果嫁折家,杨家希望她幸福,那这笔嫁妆其实息息相关。大宋朝女方嫁过去,对跟去的嫁妆是有决定权的。
    杨元奇郁闷道:“废话!钱很难挣的!”
    杨垣紫不客气的说:“你可以的!加油!”
    远处,几个人疾驰而来。
    ……
    “晁盖晁老弟,你有官身,这番何苦和我回太原。”一个魁梧军官道。
    那名叫晁盖的男子道“我年纪这么大了,一个刚刚入流的武职,有什么好恋战的,我可是听刘唐那小子说,杨家薪水足,都够他去百花楼泡着了。哈哈……”
    “晁二哥,别听刘唐鬼崽子胡说,杨家算大户,你要是不嫌弃,我在杨家庄给你找房媳妇。”说话的也是一名大汉,他叫杨雄,是杨家庄的人。
    他和杨老爷一起庄子里出来,就一直跟在杨老爷身边。别人叫他“病关索”,杨家出来的人一般都是使枪,或者也是上马枪下马刀,只有他是用刀的。至于病字,那可就是给外人的一种假象。
    “你们几个叔伯回来就回来呗,非得拉上我来。”最后一个军爷说话,却是年轻不少。
    魁梧军官说道:“你叔爷把你托付给我,当年……唉……你年轻,非得呆在军营么?出来不一样有的是路子,你就和我一起去转运司吧。”
    晁盖旁边说:“董平,你听你杨大叔的。大哥,转运司给他补个吏员问题不大吧。”
    魁梧军官道:“问题不大,虽说吏员告身出自转运使,总会分几个出来,到了再说吧。”
    魁梧军官就是杨老爷,他这次从麟州调出来,带了几个人,但不多,一般都没有官身,毕竟哪怕九品芝麻官,你调人出来也得落实手续,更为重要的是,在麟州他们的官就是实职。
    杨志和刘唐最先到太原,杨老爷有过思虑的,年纪辈分均合适,他们军营出身,太原他儿子女儿在,他可不想大家闹腾什么事来。杨志和杨家庄合宗,以后都算杨家庄的人,且不多说,宗族血缘是一个很好的保障。刘唐性子耿直,孑然一身,除了长得不怎么样,是个好苗子。
    这一行加他其实有六个人,另外一个也是杨家庄的人,由于他们几个直接去往太原府,他得去杨家庄送个信。
    杨雄从小在一个庄子长大。
    晁盖和他战场过命交情,也是行伍一起呆的最久的,他其实有官身,只是他不愿呆在行伍,交了印信借这个机会出来。
    最年轻的董平入伍不到四年,是来顶他叔公的缺。由于他叔公的原因,大家对他颇多照顾,除去武艺,他也识字。
    最后一个一直没怎么说话,名叫箫让,这人是个刀笔吏,杨老爷最先确定的就是他,也就是为了把他弄出来,杨老爷付出不小的代价,军队中缺的不是舞刀弄枪的,缺的是这种笔杆子出众的。
    杨雄突然说:“前面城门好像是大小姐和大少爷。老爷,你仔细看看,这可有三四年没见了呢。”
    杨老爷举目望去,一儿一女在远方驻足眺望。
    ……
    远处一骑迎风疾驰而来“驾……得……得……”
    杨垣紫和杨元奇看着远处身影由远及近,果然是杨老爷。
    杨家庄的家主——杨兴武。
    杨元奇往事瞬间涌上心头,他自幼记忆深刻,这个人对他视如己出啊,不对,呸呸,他就是他生的。
    “老爹……”
    “老爹……”
    “哈哈……我家闺女和儿郎都长大了呢。”杨兴武开怀大笑,家人团聚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