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韩公廉的作用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韩公廉是过来帮忙在东侧建立一个简易的堡垒,那里山势可以利用。
    杨元奇是不打算放这个人,一个精通几何计算的人在战场上有大多作用,他比谁都清楚。
    韩公廉和杨元奇去查勘地形,问明这个军事要塞的用途,他直接就把这个堡垒往后挪了几里,用他的话说,你需要的是对清风寨形成一个的保护,那不需要卡住对面,只需要弓弩手能对下面最平缓的路形成一定威胁就行。这样更适合防御,至于空间拉大了,他们能通过一段小坡地绕过去,这是没有办法的,你部队不前出的情况下,无论如何都堵不住。不如让他们难受就行。这样做最大的好处这个堡垒很容易建造,更易守难攻,但坏处就是木波镇丢了,它几乎没什么作用,西夏兵不需要管它直下环州。
    杨元奇采纳了这个意见,环州这条路的门户就是木波镇,守不住这里都是白搭,不如节省兵力守木波镇。
    韩公廉把省出来的钱打算多开一条通道,明面这条相对容易被发现,会让西夏兵认为堡垒是能前出救援木波镇的,另外一条往侧后开,可以布置人员偷偷进出。要是都被发现,那不过多增加守一条道路而已。这种道路很好守。
    杨元奇道:“韩大人,那就拜托你和将作监的人把图纸赶紧定下来,我下个月问章帅能不能把民夫和资源运来了。”
    韩公廉点头应承下来,军事要快这个他还是懂。
    韩公廉对于木波镇的土堡进行了一些调整,拆掉和增加了几个箭楼,杨元奇只得说专业的事专业人来做,杨元奇觉得神臂弓营的威力会大增,这会让箭楼本身形成相互呼应的体系。韩公廉对于神臂弓的射程太了解了,本来就是他们产的。
    韩公廉不清楚他越做得多,杨元奇让他走的可能性越小。他是想着赶紧事干完赶紧走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杨元奇现在能想到的办法,让军营里的参军们多和韩公廉沟通,吃饭喝酒哄着他,有了情谊才好说话。
    ……
    章楶的一封函把杨元奇好心情打到屁眼,他问及上次西夏战马缴获事件。章楶正在组建一支精锐骑兵,他以折家为底,想扩编出一支快速骑兵军队来,这个将军他选的就是折可适。
    折彦质过来办理这事的时候,杨元奇知道他藏不住了,240员哨骑是有册记录的,其他的马他留不住了。章楶这种老人家太精明了,他都不打算让环州种家来问,把折家人丢过来,你杨元奇不会藏东西了吧。
    杨元奇没好气的说:“我留270,剩下不到一百匹马你全拉走吧。”
    折彦质道:“那我不客气了,太缺马了。章帅也没办法,四处找马,你这里都算是最后了。”
    杨元奇说:“最后不最后结果不一样。给了多少编制?”
    折彦质道:“折家原来就有2000骑,这次打算增加2000骑,差不多凑齐两个军。”这才是大手笔,折家有这支部队,在西夏中路战场势力大增。
    杨元奇问:“折家调整了吧,你回去没?”
    折彦质摇头:“府州折可求会过来,这个任命报上去了。我父亲统领这支骑兵,原来的步兵司的那个军由折可求带,他在府州本来就是正八品的职位,不过是个平调。”
    折彦质道:“章帅要想有三万人的机动队伍,至少一万是骑兵,他的想法沿用了当年的策略。外线形成一道防御圈,内线组织打反击的力量。他对这支机动部队要求很高。”
    这是当年新党打西夏最常见的办法,西夏要是不来,继续往外推出去建城寨,原来的外线变内线,一步步挤压西夏的生存空间。虽然看着很蠢,确实有用。最大的麻烦是,这得花很多钱。
    杨元奇说:“能不能你回头找章帅,给我多整点生铁之类的,我简单处理一些给后勤车蒙点皮。”
    折彦质道:“这估计不行,你不如想点其他的。你要这些意味着你必须前出。你这个位置前出个啥,守住就是大功。你还不如多弄点箭矢。你这里位置太靠前,不能放太多铁匠,你要生铁意义不大。”章楶需要的是环州有前出能力,不是木波镇。
    杨元奇道:“那就直接箭矢吧,这可得帮我多要点。”
    折彦质点头,杨元奇把马爽快给出来,章楶怎么也不会这时候留点箭。
    折彦质问:“你扈三娘的事搞定了?你姐都被你弄过去了,不会一点办法没有吧。”
    杨元奇道:“我哪里是靠我姐,你又不是不清楚我,我直接搞定潘金莲,那我岳父就不会出声,还有比这更简单的事?!我家那里,也就嘴上说说。”
    折彦质说:“你算了吧,那还让你姐往太原跑。”
    杨元奇怒了:“她到你们折家一年多了,回个娘家都不行?你又没在凤翔府,章帅现在动作这么多,你还能回去不成?!”
    折彦质不和他争辩,杨垣紫去了太原就会回趟府州,这事也不全说就回娘家。
    折彦质说:“你这个军营就是干净,总感觉有些不一样,回去我得捋一捋,以前不在意这个,现在感觉还是有点用。”
    杨元奇道:“很多看似简单无用的东西,堆积一起就会改变一支军队气质。一会你去找朱全,他那里有很多卫生条例,不过很多也还没公布,大家还在理。这个比大宋军规多了很多,你拿回去看看吧。”
    折彦质点头,在作战方面,以前他能说比杨元奇懂,现在杨元奇一战成名,他不敢再多说,在他们这一代,杨元奇走得最快,这也和杨家有关,折家人太多,要想出头,比他难熬,仅“可”字辈就还有一大堆人。
    折家发展到现在进一步难,大宋朝会若有若无的压制他们家族继续壮大。杨家不一样,朝廷或许还希望这支将门快点发展起来,杨元奇只需把自己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