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随他去吧
作者:盐蜉   汉末三国之乱世道皇最新章节     
    崇德殿,刘协打开刚刚送来的奏章。

    黄琬从豫州调走,到朝廷出任司徒,接替黄琬的居然是袁滂。袁滂字公熙,曾任大司农。要说能力,这人的确有能力。但是这人的政治倾向有问题,他是一个中立派。如果袁滂去了豫州,那么袁术在豫州,就如同鱼儿入了大海。用不了多久,袁术就会壮大起来。

    但是谁去豫州呢?袁家现在可是大汉朝冠族,谁敢去同袁家争呢?还真找不到这么一个人。

    袁绍封渤海太守,这个刘协没有意外,毕竟历史就是这么走的,袁绍在渤海有了根基,这才拿下了冀州。

    看看奏章的签名,居然是袁隗和董卓共同具名,也就是说,这份奏章是袁隗和董卓商量过后的结果。

    现在刘协尚未亲政,说白了,这份奏章送到刘协这里来,只是让刘协了解一下而已,刘协根本没有能力阻止。就算刘协不同意,二人也可以以朝廷的名义下命令,只不过不是天子诏命而已。

    董卓得到了什么好处呢?刘协继续向下看。

    董璜为中军校尉,掌西园军。也就是说,董卓彻底收编西园军,洛阳的军队,除了刘协直管的亲卫队,就剩下刘表手中的五营将士才没有在董卓的管辖范围内了。

    这道奏章一旦下去,那就成了袁隗统领文官,董卓统领武将,这一文一武要是能够齐心协力,那就是好事。可是他们能够齐心协力吗?刘协心中一阵心悸。

    可是刘协能够不准吗?不准有效果吗?没有。

    刘协现在尚未亲政,监国的何莲已经死了。就剩下两个总览军政大事的人,而这两人已经达成了共识,根本不需要刘协是否允准。

    也罢,只能把希望寄托给上苍,虽然刘协从不相信苍天。

    提起主笔,刘协在奏章上写下:将相和。

    这是赵国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刘协在奏章上写下这几个字,目的是提醒袁隗和董卓,要同廉颇蔺相如一样,把国家利益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不要二人私下斗气。至于效果,刘协不知道。

    将相和三个字,不算允准,但是命令照样在执行。袁滂离京,去接替黄琬,杨彪去了司空府,刘器到司隶校尉府上任。

    最倒霉的是曹操,从典军校尉变为骁骑校尉。看起来是独立领军,可是只有将没军。董卓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军队划拨给曹操呢?曹操有的,就只有从西园军里面带出来的亲信数十。

    ******

    曹府,曹操郁闷的箕坐在地上,手边放着一个酒壶。

    曹操身边,是酒鬼郭嘉。

    刘协的到来,并没有给二人带来多大的震撼。

    “皇上。”曹操简单的拱了拱手,口中说道。

    “大胆······”刘协身边,潘颖见曹操如此无礼,顿时怒喝。

    “潘颖,退下。”刘协没有计较曹操的无礼,反而把潘颖叫出去了。

    “你是······郭嘉郭奉孝?”刘协楞了一会儿,才想起这个病鬼似的人是郭嘉。

    “草民郭嘉,见过皇上。”郭嘉也是狂人,见到刘协,居然同曹操一样,没有施大礼。

    只不过,在刘协心目中,这二人都是大牛。一个是魏国的开创者,一个是三国时期排得上名的谋臣。只不过,现在二人均已半醉,说话做事都没什么准数。

    “刘协这厢有礼了。”也就在一瞬间,刘协产生了拉拢郭嘉的心思。

    刘协今天来,原本就是想拉拢曹操,曹操在历史上的战绩可是杠杠的。现在曹操正是事业低谷期,而且胸中对朝廷的信念还没有完全丧失,正是拉拢曹操的最好时机。

    现在郭嘉也在,如果在拉拢曹操的同时,拉拢了郭嘉,这对刘协今后的事业无疑是一种推动。

    所以,二人礼数不周,言语不敬,刘协也不计较了。

    “皇上客气了,请坐。”郭嘉见曹操懒疲,对刘协爱理不理,也就主动招呼刘协入座,又抓起身边一个酒坛,推向刘协。

    “朕是打扰了孟德的雅兴?孟德仿佛是不欢迎朕啊。”刘协自顾自的坐下。

    这时候的曹操还是孤家寡人,身边就招揽了一个夏侯惇。西园军中,赵融与曹操关系密切,但是还不是臣属关系。郭嘉更不用说了,这个郭氏旁支子弟,心气可不是一般的高,曹操现在这个样子,可没被郭嘉看中。

    至于郭嘉最后帮曹操,那是郭嘉去找袁绍,结果袁绍因为郭嘉是郭氏旁支,根本看不上郭嘉,所以郭嘉才离开袁绍,被曹操勾搭去了。

    这个时候,那些心比天高的士子有两个去处,一是北方袁绍,二是南方袁术,只不过,有识之士很快就会明白,不管袁绍还是袁术,都不是他们理想的主公,最后还是投靠了曹操。

    “哪里,哪里,皇上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曹操反唇相讥,语言有些不善。

    刘协脸色沉了沉,想到面前这人,是今后的大军阀,不想把曹操得罪死了,于是开口说道:“孟德有什么想不通的,说出来,朕帮你参谋参谋。”

    “皇上,你说说,操什么地方没做对?别人杀人放火,操救人救火,但是杀人放火者得高官,救人救火的丢了兵权。”

    曹操想不通,是因为曹操经历太少,曹操幼时依靠着曹腾、曹嵩的势力,自然顺风顺水,只有曹操欺负别人,哪有别人给曹操委屈的,所以被人称作洛阳三虎。

    但是时代不同了,曹腾曹嵩不在位了,朝中局势袁隗杨彪都没弄清楚,哪有曹操的份。

    刘协没有思想包袱,是因为刘协上一世吃的苦太多了,工作被人调换,女朋友跟着别人走了,年纪轻轻就面临死亡,一次次磨练,刘协才有今天的韧性。

    “孟德,当今乱世,贪官遍地,民不聊生,孟德难道就这样萎靡下去?”刘协劝道。

    “哈哈,皇上,贪官遍地,民不聊生,这岂是一个骁骑校尉能改变的?”曹操大笑,只是怎么感觉比哭更难听。

    “孟德何不与朕一起,为国为民,做点实际的事情?”刘协终于把自己来的目的说出来。

    曹操突然睁大眼睛看着刘协,只不过一瞬间,又恢复了眯缝眼:“不行,却不说皇上尚未亲政,就算亲政,又能如何?袁隗董卓把持朝政,袁家弟子门生遍布天下,董卓兵马数十万,而皇上呢,手中有什么?”

    “朕有大义,大汉朝四百年,多少能人志士隐居朝野,只要他们站出来帮朕,朕何愁大业不成。朕这次科考,就是要选出那些被世家排挤在外,被朝廷遗漏的能人志士,让朝廷真正的为国家发展努力。”刘协说得慷慨激昂,只不过,两个醉鬼一点反应都没有。

    刘协一阵尴尬,转头看向郭嘉:“奉孝,朕听闻奉孝多有奇谋,何不协助朕,复兴汉室。”

    “皇上,奉孝才疏学浅,还不打算入仕。”郭嘉说。

    “奉孝难不成想去做董卓的幕僚?”刘协说道。

    现在董卓进京,取代了何进,成为与袁家分庭抗礼的又一个实力,难道郭嘉要去投靠董卓。

    “董卓,匹夫而已,纵得高官,也是贱民,我等士人,岂能低头伺董。”

    汉朝人的观念就是迂腐,郭嘉也不例外,董卓虽然出身良家子,也就是军户之后。如今董卓手握大权,而郭嘉只是因为董卓出身不高,而排斥董卓,在刘协看来,这就是迂腐。

    不过郭嘉这个消息给刘协提了一个醒,如果真是这样,董卓与袁隗相比,危险系数明显降低很多。

    没有士族归附,董卓手下的人才早晚会枯竭,到时候就是董卓败亡的时候。

    不过刘协可不要董卓这么快败亡,刘协还需要董卓这把刀,把朝中那些没有用的大臣割掉。东汉二百年,朝堂之中很多陋习,贪污腐败,人浮于事,这些都要依靠董卓这把刀来割,所以刘协还得留着董卓。

    “如此说来,奉孝有意于袁家?”刘协不难猜想郭嘉的想法,董卓出身不好,郭嘉不愿意归附。

    那么出身好的,就只有袁家的袁术。袁术离开京城,在袁隗的操作下,收编葛陂军,离开汝南,进兵穰城。

    穰城在秦岭南面,与洛阳相隔一个秦岭,不远不近,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洛阳。

    “嘉学业未成,想四处走走,各处看看,增长见识。”郭嘉虽然这样说,但是并没有否认去找袁术。

    也就是说,现在郭嘉面前的一个皇帝,一个骁骑校尉,郭嘉一个也没有看上。

    “唉,也是朕无福,不能招揽奉孝。”刘协叹道。

    “皇上,奉孝年轻,心还未定,皇上来之前,操已经问过奉孝了,奉孝是想多走走,多看看,增长阅历。”曹操替郭嘉解围。

    不管怎样,别人不来,刘协也不能够强求,随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