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科考取士选人才
作者:盐蜉   汉末三国之乱世道皇最新章节     
    洛阳的冬天,还是那么阴冷阴冷的,隔三岔五的来一场雨雪,让人心中不是很爽利。

    长江没过去,袁术没找到踪影,吕布的方天画戟也没找到,刘协心中有些莫名的烦躁。

    安置好了军队,刘协回到皇宫,三岁的刘建大半年没见到刘协,有些认生,让刘协心中更加不舒服。

    自己辛辛苦苦究竟为什么?刘协一瞬间居然有种想要放下的想法。不过很快,刘协就收拾好了思绪,不努力就得死,这是刘协现在面临的境况。

    朝廷看起来风光无限,可是一旦失去百万大军的支持,刘协就是粘板上的肉。那些世家豪族,随时都有可能反扑过来,把刘协撕成碎片。

    还是得加紧军事力量啊,刘协心中暗叹。看看温馨无比的椒房殿,刘协强行压下自己从骨子里面冒出来的想法,对潘颖说道:“准备一下,朕去小王子看看螺旋桨研究的怎么样了。”

    小王庄,这是刘协起步的地方,如今这里设置了学校和研究院,成为整个大汉朝工业中心。当然,在小王子的地下,是刘协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信息机构。

    “陛下,微臣已经尝试了这么多材料,适中找不到一种适合密封的材料。”史子眇情绪有些低落的告诉刘协。

    在蒸汽机面世过后,刘协就让史子眇组织人力,研究船只的动力系统。可是三年过去了,船只的动力系统倒是研究出来了,但是水下密封的技术始终过不了关,船只漏水现象解决不了。

    最为后世来的刘协,自然知道,没有橡胶很难做成水封。而橡胶是南方地区的产物,刘协现在只掌握了北方诸郡,南方更不不再刘协的控制范围内,想要大规模的获得橡胶,更不不可能。

    也罢,科学不是一蹴而就的。

    “改用车船呢?”车船,也就是叶轮船,是一种靠着叶轮转动,推动前行的船只。因为叶轮撞在船只的两侧,轮轴一般都在水面上,所以对水封的要求就没那么高。

    “车船倒是能够生产,只是动力系统的隐秘性不高,容易被破坏,而且危险性相对较高。”史子眇回答。

    车船因为叶轮在船只的两侧,几乎是裸露的,所以后容易被攻击。一旦叶轮被损坏,船只就失去了动力。还有就是,叶轮旋转,很容易把船边上的人绞入叶轮,造成伤害。所以,车船在历史长出现的时期不长,很快就被轮船替代了。

    “在叶轮外面做一个罩子,保护叶轮,防止叶轮绞住东西。”刘协说道。

    史子眇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可是有没有说出来。说实话,刘协也知道车船的弊端,可是现在没有足够的橡胶,也只能暂时生产叶轮船了。

    刘协看看史子眇:“朕也知道叶轮的弊端,但是时间不允许我们继续等待,因此,洛阳船厂开始生产车船,用蒸汽机带动叶轮,减少人力。等我们获得大量的橡胶,研究处水封过后,再建设海船生产厂,生产海船。”

    内陆船与海船不一样,内陆虽然有风,但是浪涛不大,也轮船能够用。但是大海不一样,大海之中风高浪急,这种也轮船可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

    “遵命。”潘颖得到指示,立刻让人去通知造船厂,开始生产车船。

    “告诉甘宁,立刻挑选人手,组建水军。一年时间,朕要看到一支能征善战的水军。”刘协说道。

    “遵命。”

    从小王庄出来,刘协又去了太学。朝廷这些日子外派官员太多,行政省那边已经出现压力。要解决官员的问题,还要靠太学。

    大汉朝的选官方式是推荐,可是刘协信不过那些推荐的人,所以这些年都没有用推荐的官员。

    “微臣郑玄参见陛下。”郑玄是太学祭酒,负责太学一切事物。因为正直,甚至是迂腐,所以教出来的学生大多清正严明,洁身自好。所以,刘协这次来太学,就是要在太学中选一批士子到基层锻炼。

    “先生请起,朕这次来的目的,先生想必已经知道。如今天下近半已经回归朝廷,朕需要更多的官员。太学生在先生手中受教多年,也该出来为朝廷办事了。”

    郑玄听了,倒是没什么表情。这些大儒,对官位看得不是很重,他们更注重的是自己学术的传承。

    但是作为太学祭酒,郑玄自然要服从朝廷的安排。这些学子在太学读数,总是要出来做事的。

    “请问陛下怎么挑选?”郑玄问道。

    按照过去的规矩,皇帝挑选太学生,一般就是把太学生叫道面前,询问一番,看对方的回答。回答较好的,自然授予官职,回答不上的,自然回去再读。

    这样一来,许多太学生就巴结太学博士,把自己的名字靠前,争取被挑中的机会。以至于,太学之中流行着一种不正之风。郑玄身为太学祭酒,自然知道。不但知道,而且还反感。所以,刘协提到挑选士子,郑玄有此一问。

    “明年吧,举行一次考试。全国各地的士子都可以来参加,只要优秀的,都可以选拔为官。具体的事宜,就由你来主持。”刘协说道。

    “全国考试?”郑玄惊道:“仿照前几年的科考?”

    “对,就叫科考。就定在明年三月,题目就由你来出。内容包括经学、算学、音乐等等。只要有能力的,都可入选。”刘协大致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没有把后世的高考拿出来,毕竟高考太惊世骇俗了。刘协的想法大约与唐朝的科考差不多,便于郑玄接受。

    “嗯。”郑玄听后,觉得很是可以。随后,郑玄有问了一些细节,这才把科考事宜定下来。

    从此,科考成为朝廷选人的又一途径,随着时代的推进,慢慢的替代了推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