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节 战列舰飞行实验
作者:重复阅读   我成了野猪人最新章节     
    我自然想尽量隐瞒战列舰的存在,但是这么大的东西起飞是很难隐藏起来的,所以我只能选择了向海洋上飞,当然不只是隐藏,这样就算是出现意外坠落也是掉进海里,我的战列舰就算入海也可以当船用,有羽落术法阵加持,就是铁球也能像羽毛一样浮在海上。

    我在指挥室门外,有些不想进去,因为里面能够看到大地,而我恰好看不了大地,天上到是可以看,但是总仰着头很傻,所以我决定一会进了太空在进去看看。

    时间不长,大约一小时,我能明显感觉身体一轻,然后我们就飘起来了,这个情况并没有让我手下慌张,他们拿出绳索将自己固定在了墙壁上,墙壁上有一些半圆形的突起,类似蘑菇状,可以将套索套在上面,另外一边挤在腰上,然后用一个绞盘控制线的长短。

    移动的时候摘下挂在墙上的绳索用手拿着飞出去就行,说实话很不方便,尤其对于一群新手宇航员来说,就更不顺利了,不少船员都飘的到处都是,满地乱飞的。

    我觉得我应该买一个人工重力装置,就是不知道有没有组装版的,毕竟交易平台上什么都有,所以理论上我应该能买到,回头一定看看,这真是太郁闷了。

    我飘进了指挥室,然后联系了控制室,那边状态良好,两个推进器系统一切正常,能量水平正常,系统稳定,控制人员虽然是双份的,但是同步不是问题。

    我根据情况下达了调整命令,此时战列舰从侧向慢慢回正到尾部向后,头部向前的姿态,然后我又看了看月亮,距离我们似乎不远,但是我知道,至少也是十万公里起步的。

    我其实研究血月成因,虽然上月球很危险,但是我觉得有机会应该去看看,现在当然不行,我开始命令手下“检查全舰状态,确认武器系统和各个区域是否正常,确认船体是否泄露,所有人员检查自己的活动区域内是否有异常情况。”

    对于这样的命令,我其实早就想喊喊了,是中二了些,但是确实很过瘾,也许算是童心未泯吧。在我确认战列舰进入地球同步轨道之后,身边的罗瑞开始记录地图,这次是直接在兽皮上画星球的地图所以她画的很认真也很高兴,貂蝉有些震撼的看着眼前的景象,希尔瓦娜要镇定很多,她对于高空并不敏感,只是看到大地是球形的时候,明显有些不敢相信。

    吉尔的空港也能看到外面,此时一点也不惊讶,反而问我“大人,我们已经进入同步轨道了,让战舰保持航向和航速,我要让手下出舱实验了。”要是加速的话,外出如果脱离舰体就会出现加速度不够而被丢下的现象,所以停止加速才能保证安全,尤其我现在只是实验阶段,谨慎第一。

    我现在已经在东部联邦上空了,能够明显看到东部联邦的东侧还有大片的土地,而且距离库拉斯特港口不远,而卡利姆多和东部联邦直接的巨大海洋和中心的巨大风暴漩涡就非常引人注目。

    此时吉尔得到我的批准,已经开始进行出舱实验了,他们身上挂着很长的绳子,站在减压舱里,跟准备舱之间有一个门,减压舱这边的门框上只有一半是多几厘米的一个框,门的对应位置有一圈橡胶,可以把门严实合缝的关上,减压舱的外门打开后,由于气压原因,内测的门上的橡胶就会紧紧的被挤在多出的门框上,形成密闭效果。

    随着外门打开,减压舱空气迅速跑出去,减压舱马上就变成了真空,动力装甲战士开始向舱外飞去,这些野猪人战士的胆子很大,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情况,但是他们执行力很好,所以使用动力装甲的时候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战列舰的各项指标都汇报了上来,一切正常,船体内的环境也很好,除了一些没有固定好的东西在仓库里四处乱逛之外,并没有其它问题,当然修理室和生产车间处于瘫痪状态,他们正没法在失去重力的时候进行工作。

    宇宙中肉眼观察,这本身就有点开玩笑,但是我并没有安装任何雷达系统,也没有任何光学观察设备,我领地没掌握合适的技术是主要原因,所以战列舰虽然强大,但是目前只是摆设,我连眼前3公里内的目标都无法准确观察到。所以武器实验并没有进行。

    随着舱外的动力装甲部队确认装甲一切正常之后,就开始返回,这次他们没有出去太远,长绳子只有几十米,根本就到不了太远的地方,他们这次主要目标是进行动力装甲实验,同时战列舰内部的人员也陆续适应了内部的这种失重状态,罗瑞也画完了地图。她用的是炭笔,我可以没有圆珠笔,所以不存在书写需要重力的情况。

    从太空上看去,卡利姆多的边上,冥海和地狱海清晰可见,而且在南极位置两个海是相连的,卡利姆多南边的一块区域明显成紫色,那是虫族的标准颜色,只不过这里的虫族是安其拉虫族,不过也差不多了,虫子已经很多了,在太空能看到好大一片,这说明离它们已经快装不下了。

    战列舰开始解除羽落术,然后我能明显感到轨道的变化,然后我让战舰重新启动羽落术,这是为了确认意外发生时,战舰有没有第二次机会,因为现在高度足够,所以出了问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撤离。

    随着推进器的启动,我的战舰开始加速,然后我想看看能多快,速度在逐渐提升,战列舰的状态毫无变化,我能明显看到下方的星球旋转的越来越快。

    现在的速度最少是之前的10倍了,既然加速实验完成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减速实验了,随着推进器前方的反向推进器开始工作,飞船开始减速,能够明显感觉到速度变化,甚至身体有前冲的感觉,速度很快就降到了失去轨道的范围。

    随着速度降低,战舰开始向下,反向推进器停止工作,然后侧后方向的推进器开始启动,战列舰开始向大气层内部驶去,推进系统做的大不是为了增加推力,对于有羽落术加持的物体来说,给一点力就可以加速,大是为了增加数量,同时增加防御,每个方向一个喷口,然后多来几个方向,增加可选的前进方向。

    在行动的时候,比较忙碌的就算控制室了,这边有百多个需要人控制开关的喷火陷阱,所以需要很多人在这边听从命令进行操作,至于集成?我暂时没那个脑子,复杂的集成可以在这次实验完成后再进行,直接就集成,那要是出了问题整个实验就作废了,严重的可能整个战列舰舰体都会在大气层被烧毁殆尽。

    现在的战列舰有五个传送门,主炮尾部各有一个传送门,中心有一个传送门,推机器前部各一个传送门。只要我有1小时的缓冲时间我所有手下就都可以通过传送门回领地,这么大的船体这么坚固的外壳,烧也得烧一会,所以人员上不会有损失。

    随着船体慢慢下降,我现在已经到了东部联邦的平流层上空,然后战舰开始转向,我准备近距离穿过海洋上空,看看那中间的大漩涡到底是什么,毕竟我没有望远镜,在外空也没时间看,现在进入大气层了,也基本上安全了,毕竟飞天猪已经充分证明了技术成熟。

    经过反复确认,整个战列舰结构没问题,也并没有减压的现象,出舱进舱也很安全,内部压力损失不大,用配套的空气管路通过传送门从星球上打气过来就行,这样可以补充损失的空气。虽然原始了一些,不过以后可以技术升级,这么大的船,这么原始的技术,我没能力上来就完美无暇。

    高层大气本来是不好过的,大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好在我船体中有大量的黑曜石矿物成分,具有极高的抗性,火焰抗性非常高。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重力恢复上,当战列舰停止下降之后,恢复平衡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个情况有些不好,这种情况极大的限制了快速入轨作战的可能性。

    另外就是漩涡产生是因为大量的气旋,但是进入平流层后,气旋没到这里,是无法影响我的战舰的,所以这边飞过去可以近距离观察一下里面的情况,海水过去是非常危险的,即使是使用全部进水也不会沉默的利维坦,我也依然不想尝试。

    跟外空利用星球引力飞行不同,进入大气之后,速度已经很慢了,即使我使用推进器也不能增加速度,为了不浪费时间,我需要再次进入外空,然后再回来,毕竟空气阻力非常影响速度,反正我已经去过一次了,再去一次也没什么关系。

    吉尔的手下又进行了一次外出,此时战舰表皮并不像我预计的那么好,不少地方还冒着黑烟,还有部分木材燃烧着,当情况汇报给我的时候,让我也是无语了,想不到现在外面温度已经这么低了还是能燃烧,可见外壳承受了多高的温度。

    由于大量的黑曜石应用,战舰外部的装甲都是混合装甲,想不到还是出现了破损,不过我这个可不是一次性的火箭,所以我将安装在核心位置的树妖之心激活,那些燃烧的地方瞬间就熄灭了,在魔法的力量下,木材停止了燃烧,而没有燃料,那些金属材料自然也迅速开始冷却,整艘战舰看上去虽然完整,但是表皮上确出现了很多细小的斑点,那都是金属外皮被烧没了的结果。

    随着战列舰再次升高,自身的速度也因为空间阻力的减少而逐渐加快,在到达一定的高度后,战列舰开始减速,重新回到对流层上方,这样一个几小时的跳跃,我前进了数千公里的距离,已经到了漩涡外围,利用平流层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进行加速,这也是空天飞行器为什么能那么快速的在星球表面移动的原理。

    当动力装甲战士再次去察看外部的时候,此时的战列舰已经有很多失去装甲的位置出现了大量的凹陷,其中的多数木材都燃烧殆尽,那是控制不好高度,再次进入热成层造成的加热燃烧产生的,我再次让手下启动树妖之心,很快坑洞就被补上了,当然里面损失的金属也一起被木材补上了。

    此时下面的巨大漩涡产生的气旋,能够肉眼可见,所有的白色云雾都在向一个方向转动,形成了许多密集的线条,看上去很壮观,漩涡中心在很远的地方。

    战列舰接近这里之后,就已经开始接受气流的扰动,跟着转了起来,但是由于不是气旋内部,所以绕动力量并不大,所以我现在可以随时控制战舰转向。

    为了方便行动,我又将战舰的高度抬高了一部分,随着高度增加,绕动力也随之减少,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度,我保持住了战舰姿态然后继续向中心靠近。

    确认方向后,自然是要轮班吃饭和上厕所,总不能就这么一直不吃不睡的坚持着,从出发到现在已经十几个小时了,我手下如果不是野猪人,早就停摆了。吃饭的时间有些多,前前后后几个小时,这到是让我很意外,可能是野猪人都饿坏了,吃的比较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