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清秀的母牛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最新章节     
    郭阳三人沿着牛房中间的水泥道一路往前走,两侧分别是黄白花色的西门塔尔牛和紫红色的秦川牛。
    几人走过时,两侧的牛都抬起头来,发出哞哞的叫声。
    更有个别的牛主动的凑上前来。
    背着背篓的张伟笑道:“看来这牛鼻子也很灵敏啊,知道我们带了好东西过来。”
    蔡彬这时想抓把苜蓿去喂牛,郭阳连忙阻止,“先别喂,等问了管理员看看再怎么喂。”
    郭阳知道农业这东西看似简单,但很多时候一个善意的举措反而会犯了大错。
    尤其是养殖这行业,风险更大。
    有句话说得好,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走到底,才看到了这里的工作人员。
    两个穿着防护服的人正在清理卫生。
    看到有人过来,其中一个高高瘦瘦的,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停了下来。
    “张伟,蔡彬,你们过来干什么?这会儿正忙呢。”
    张伟上前一步,指着郭阳说:“不是来找你玩的,我们带公司老板过来喂牛。”
    年轻人有点讶然,哪个老板会亲自来喂牛啊!
    但两人背着背篓,背篓里还能看到青草,看起来也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
    张伟接着介绍道:“老板,这就是丁吉,种牛场的管理人员,那边那位是双桥村的村民,是牛场请的工人。”
    郭阳笑着对丁吉点了点头。
    前段时间他都在天禾忙着推进种子基地建设,牧场这边很少来,种牛场更是第一次来。
    但苜禾农牧报过来的资料和文件他都有看过,其中就有关于种牛场的进度,里面也有丁吉的信息。
    老向休假前也专门和他提过丁吉。
    丁吉才毕业没几年,原是某大型奶牛场的繁育技术员,工作不太顺心,就想着换個工作。
    经人介绍后,丁吉接触到了苜禾农牧。
    面试的时候,听说苜禾有20万亩苜蓿草场,加上工资待遇又给的高,丁吉没有多问,就满心欢喜的答应了。
    只是到场地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有点大。
    当他看到那浅浅的苜蓿草时,心里便不由咯噔一声。
    这该不会就是那20万亩草场吧!
    丁吉心里大感不妙,草种明显才播下去不久,草场甚至还没有完全覆绿。
    苜蓿的长势也是参差不齐,从露出的土壤也能感觉到土壤不是很肥沃,很可能还是生土。
    就这样的草场得生长多久时间才能用来喂牛啊!
    但他还是决定再看看,草料没有就去外面买呗。
    然而等他来到牛场时,看到那空空荡荡的牛房时,丁吉愣住了。
    我的牛呢?
    没有牛你招什么场长啊!
    等他了解到,整个牛场不仅没有牛,员工也只有他一个人时,顿时就蚌埠住了。
    我说我一个繁育技术员怎么就应聘上场长,原来是光头司令啊!
    丁吉很想逃之夭夭。
    但想到那丰厚的工资时,又犹豫了。
    最后还是选择见了见苜禾农牧的负责人,向天山。
    经过一番交谈,丁吉终于明白了苜禾有建大型奶牛场的计划。
    但还得等一段时间才会实施。
    因为牧场还在进行盐碱地改良,前期的大部分牧草都会直接用作绿肥还田,改良土壤,草料的产量不会高。
    但是按照老板的要求,种牛场的工作又得开展起来。
    所以才有了这个岗位的招聘。
    在他之前,已经有好几个人来面试过了,但最终都没有选择留下来。
    郭阳看着丁吉还在愣神,便主动问道:“那个,刚割回来的紫花苜蓿能不能喂牛,上面还有雪水。”
    郭阳没喂过牛,对牛的理解还停留在‘吃’的层面,牛肉、牛筋、牛腩、牛排……
    丁吉回过神来,“可以喂,只要不超过30%的比例就行,喂多了会发生膨胀病。但你们在哪儿割的新鲜苜蓿,不会是外面草场上吧,那么短你们都能下得去手?”
    说完,丁吉走近了背篓,等他看到那娇嫩翠绿,叶片又密又小的苜蓿草时,整个人有点恍惚。
    “草场上有这么好的苜蓿草吗?”
    郭阳几人都跟着笑了笑,他们初看到种子田时的神色比丁吉还要夸张许多。
    “这是种子田那么的苜蓿新品种,老板割了点来试试牛喜不喜欢吃。”
    丁吉笑着说道:“这段时间喂的都是铡碎的秸秆和饲料,这种新鲜的苜蓿青草牛可喜欢吃了。”
    “不说牛,就是我都想弄点来吃。”
    “这玩意人也可以吃吗?”张伟好奇的问道。
    “嘿嘿,不懂了吧。苜蓿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平咳止喘,防衰老,预防前列腺炎,骨质增生,甚至还能减轻冠心病人心绞痛症状。”
    张伟和蔡彬都齐齐的扭头看向郭阳。
    郭阳也干脆的问道:“怎么吃的?”
    “嫩苗或者嫩茎叶洗净,入沸水中焯过,捞出后再过几次清水,沥干,切碎凉拌、炒食、做馅都可以。”
    “挑一点,等会儿回去试试。”
    张伟把背篓放下来,开始挑选苜蓿草。
    而周围的牛看到青绿的嫩草,顿时就不干了,哞哞的叫个不停。
    丁吉试着安抚牛群,却没想到牛越来越暴躁,有个别强壮的牛甚至想试着翻过牛架。
    一双圆鼓鼓的大眼更是直直的盯着背篓里的青草。
    看到这一幕,郭阳心里有了想法,“把这一背篓苜蓿全喂一头牛可不可以。”
    丁吉将背篓提起来估了估重量,“多了,搭配饲料可以喂两到三头牛。”
    “行,那我挑两头牛来喂。”
    郭阳开始仔细的打量起牛群来,他不太懂牛,就让丁吉跟着在一旁介绍。
    “西门塔尔牛主要是作为杂交父系使用,对改良国内的地方品种效果明显。”
    “秦川牛历史悠久,原产于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地区。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苜蓿种子,在关中地区广为种植,用以喂牛,使秦川牛的品种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郭阳挨着挨着的看着,每头牛都观察了一会儿。
    他发现黄白花色的西门塔尔牛普遍体型高大,肌肉看着也十分丰满;
    而秦川牛的脖颈厚薄更为适中,较为的耐看。
    尤其是其中一头,毛色不是常见的紫红色和红色,而是秦川牛中较罕见的黄色。
    郭阳盯着这牛看了一会儿,居然感觉这牛十分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