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新的目标
作者:天下南岳1   天骄非凡最新章节     
    调研座谈会现场突然进来纪委的人,陡然间,气氛便变得紧张怪异起来。
    纪委工作人员径直走到戴春红面前。戴春红头都不敢抬,额头上的汗水涔涔往下掉。
    “戴春红,请跟我们走一趟吧。”
    戴春红便站起身,小声问道:“你们找我?”
    “对,找你。”纪委人员面无表情地说道。他们顺手将戴春红的椅子拉开,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戴春红脸色顿时变得苍白,他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
    戴春红带走后,座谈会的气氛顿时松弛了下来。所有人似乎都如释重负一样,悄悄舒除了一口气。
    刘非凡眼看着火候差不多了,便提议道:“同志们,现在我们就推行免费医疗制度,谈谈各自的看法吧。”
    接下里的座谈进行得异常顺利。再也听不到不同的声音了。
    戴春红成了出头鸟,在刘非凡的猎枪响过之后,应声落地。
    医疗腐败问题,是所有腐败当中表现得特别突出的一种。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社会性特别广,对医疗系统的腐败问题,一直存在难以取证,难以问责的状态。
    戴春红之所以被当场拿下,在于他太不懂看风向了。
    其实,在刘非凡的内心深处,并没有要拿人祭旗的想法。他虽然知道医疗系统的腐败问题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但考虑到医护人员的付出,他是有意网开一面的。
    早在他准备对医疗系统调研之初,他就接到了举报戴春红腐败的材料。
    戴春红的问题,显然比其他人要严重得多。说白了,他的吃相太难看。
    比如,市第一医院进口了一台器械,医院为此支出了八千多万。这种国内还没有替代产品的仪器价高是共识。人人也都知道购买仪器的背后,存在着灰色的交易。但是,没有人会想到戴春红的胃口会有那么大。
    一台报价一千五百万的仪器,到了戴春红面前,他毫不犹豫在后面添了一个0。
    做医疗器械生意的人,都是精得像鬼一样的人。在购销协议达成后,戴春红的账上便多了五千万元。
    事后,戴春红在院务会议上标榜,没有他据理力争,价值上亿的仪器,不可能用八千万拿下来。
    一台仪器就让戴春红成了千万富翁。市第一医院每年添加设备、更新设备,支出的费用,最高的一年,超过五个多亿。
    这些钱究竟落在了谁的口袋,大家都心知肚明。
    医疗器械还只是其中的一项,医院每年用药,更是不计其数。
    但是,没有戴春红点头,任何药品都进不了医院的药房。
    据举报材料举报,戴春红一家在一年前已经移居海外。留在香河的,仅剩下他一人。
    戴春红的这种现象,在官场内被称为“裸官”。而在他们医疗系统,则被戏称为“裸医”。
    刘非凡没有想到,戴春红会积极跳出来,阻扰推行免费医疗制度。
    他已经是个既得利益者了,如果借着这股改革的风,他完全可以安全落地的。但是,戴春红自己把戏演砸了。他被拿下,全是他咎由自取。
    医疗系统的调研,要比公安系统复杂得多。
    首先,它是一个事业性单位。不像公安系统,是个典型的行政单位。
    事业与行政,看起来没有太多的不一样,其实,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简单点说,事业单位等于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少会出现异动的情况。而行政单位,说白了就是升迁方便。
    行政单位的人,都是公务员的编制。而事业单位,并没有这样的身份。
    其次,就在财政拨款的不同。
    行政单位是全财政拨款,本身不具有任何创收的条件。而事业单位,主要就是为创收而设立的。
    香河市的财政,有三分之一来自各事业单位的创收。这也是香河gdp畸形所在。
    调研会上拿下戴春红,在香河市引起了轰动。
    戴春红本身就是脑科权威,在香河的医疗系统内,他的医疗技术一直就是神一般存在的。戴春红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一位市干部。
    在戴春红被拿下之后,各类传言迅速传播开去。
    刘非凡在香河的名气,也因此上了一个台阶。
    过去,他拿下了香河市委副书记许广。连带许广胞兄许毅一同落马。许广的倒台,不亚于在香河引起一场震级相当高的地震。
    许广的落马,牵涉到了香河首富高成林。如今,这两人已经成了阶下囚。未来他们的命运将会怎样,还待燕京巡视组的结论。
    如果说许广是香河近年来落马级别最高的人。那么,戴春红的落马,显示着反腐的利剑已经斩向了学术界。
    刘非凡比谁都清楚,要想自己在香河有所作为,势必把他前进路上的障碍要一扫而光。
    医疗系统的调研还没完全结束,刘非凡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教育界。
    不可否认,香河的基础教育,在全省还是排得上名的。
    当年,刘非凡从平梁一中考进燕京大学读书,与他同期被保送的香河籍学生,就有三个。
    燕京大学每年能从香河招收三名保送生,说明香河的基础教育,已经让诸如燕京大学这样的名校认可。
    随着香河教育名气的不断扩大,进入教育界的资本也越来越多。
    短短不到十年,香河的民办教育便异军突起,成为了全省的一枝独秀。
    民办教育虽然定义为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投资教育的资本,那会做慈善?
    既然不是慈善,那么高学费就成了压在所有求学家庭头上的一座山。
    据统计,全市有各类民办学校近二十所。这些学校打着与公办学校联合办学的幌子,从公办学校吸收优秀教师,充当他们的教学主力军。
    当然,前提是,在民办学校当一名老师,工资收入比在公办学校要翻五到十倍。然而这些在民办学校教书的老师,他们依旧顶着公办教师的名额,领取着属于他们的一份工资。
    简单点说,就是拿国家的工资,做私人的事。
    民办学校由于拥有最好的教学资源,这就让家长趋之若鹜。但是,要想得到最好的教育,就得付出最昂贵的代价。
    有人算过了一笔账。在民办学校读一年书的支出,可以支撑一个学生读完整个高中阶段的三年。
    群众怨声载道,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没有一个家长愿意把孩子的前程浪费在省钱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逼着家长掏干家底,送孩子进入民办学校读书。
    刘非凡下一步要下手的,就是民办教育机构。
    他知道,如果再不动手,教育资源将完全被私有化。而私有化的背后,就是家长无穷无尽的付出。
    一连调研了公安系统和医疗系统,刘非凡放缓了调研的脚步。
    但是,他已经有了明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