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潘阿婆五保户的身份
作者:苍鹰   重生:1977最新章节     
    石铁柱离去后,尹天水关好大门,落下门栓。
    他去自己房间撬开地洞上面的地板,一步步走下去。
    里面排列着四口棺材。
    尹天水打开他上次拿过两幅古画的棺材。
    里面除了上百件字画,下面铺满了各种款式、颜色深浅的匣子。
    匣子里面,是各式不同的珠玉。
    他在一个匣子里拿起一串有一百零八颗珠子串起来的珠串。
    圆润的珠子有一公分左右。
    因为上面有‘佛头’、有隔珠用的‘青金石’等配饰,拿在手里掂了掂。
    很有分量。
    尹天水上辈子虽然对古董字画不识货。
    但他也是经常参加各类拍卖会,和朋友一起去参观博物馆。
    被喜欢收藏的老总朋友邀请去看他们的收藏。
    听他们吹嘘各种宝藏的来历和背后的历史故事。
    真真假假。
    但也让他长了很多知识。
    所以,多活了一辈子的尹天水,比现在很多的‘专家’还要多懂一点。
    况且,凭着他现在超神的记忆力,超强的身体感应功能。
    加上严格民强塞进他脑中的各类鉴宝知识。
    尹天水现在拥有的知识,在古董字画、珠宝玉器等方面,已经超越了一般的鉴宝大师。
    越是年代久远的,他的认知度越强。
    只是,他现在对自己,还没有这个认知度。
    曾经的他,看见过一个节目,里面就出现过这样一串珠串。
    东珠。
    又称朝珠。
    贵不可言。
    是清朝皇室的御用物品。
    他拿手电筒对着珠子看,里面隐隐约约折射出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的光泽。
    可这样珍贵的物件,他手里现在拿着--三串。
    颜色都不相同,浅黄、金色、奶白色。
    其他的匣子里,有装夜明珠的。
    有他叫不出名字、颜色多种的珠子。
    那圆润度,光泽度,告诉尹天水,这些都是上上品。
    在另外一口棺材里,他还看到了被后世炒得比翡翠、玉石还要离谱的‘琥珀’和‘蜜蜡’。
    数量之多、五颜六色,夹在各种金、玉饰品里面,晃花了他的眼睛。
    尹天水自从拿到这些财宝,就一直猜测,藏下这些宝物的到底是什么人?
    这里面的物品,可以延及几个久远的朝代。
    另外三口棺材里面的东西,他大概看过,都是历朝历代的古董饰品。
    黄银饰品居多。
    还有各种把玩玉石和挂件。
    有不知道什么朝代的青铜器。
    有‘唐三彩’、‘青花瓷’。
    有金元宝,金叶子,有······
    他认识的叫得出名字的不多,朝代也有待考证。
    但他只要走近,就能够感受到里面传出来的神秘力量。
    强大!
    弘厚!
    尹天水犹豫了一下,拿了十幅画。
    都是唐代大家所画。
    他小心翼翼的放进那个军绿色大旅行包。
    盖好棺材盖,他轻松舒了一口气。
    如果阿婆肯告诉他这笔藏宝,他就会和阿婆坦诚自己已经拿走的事实。
    尹天水知道阿婆比较偏爱大姐,他不介意把这些财宝和大姐一起分配享用。
    为的就是报答阿婆对他的养育之恩。
    可等到现在,阿婆还是守口如瓶。
    尹天水想知道的,是唐其正告诉他的。
    潘阿婆的老房子,原来是属于一个潘姓地主家的厨房。
    包含他和大姐现在的宅基地周围,那一大片废墟和竹岗,都是潘地主家的。
    那个地主,曾经是潘家湾方圆几十里内唯一的大财主。
    老地主解放初期就死了。
    家人就没有再出现过,估计,全部都跑出去了。
    听唐其正说,潘姓地主家也只有五六百亩农田。
    包含桑田、棉花田。
    家里长期雇了五个长工,农忙的时候,临时雇短工干活。
    潘地主家不是靠种地发家的。
    他的儿孙全部在沪市、港岛开厂做生意。
    甚至听闻有好几条船停靠在沪市船码头。
    港岛也有几条船。
    几条?
    谁也不知道。
    传言跑的是外洋,和外国人做生意。
    唐其正告诉尹天水:
    “我也只是在十来岁的时候见过那个老老头。
    整天含着烟筒,话不多。
    有一次正巧是过年的时候,我和几个赤卵兄弟走过潘地主家门口。
    潘阿婆给我们派发柿饼、长生果、芝麻糖等吃食。”
    唐其正说到这里还啧啧嘴:
    “那个老老头躺在躺椅里,笑眯眯的看着我们。
    小水,说实话,他没有给我‘恶霸’的印象。”
    “那土改在他们家里搜到财宝了吗?”
    尹天水那次是特意让唐其正喝兴奋了,才问起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
    起头尹天水问的是潘阿婆的事:
    “唐伯伯,我阿婆一直没有家人的吗?
    难道她小时候也和我一样是孤儿?”
    前世,尹天水就没有关心过这个问题。
    就像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为什么是‘孤儿’一样。
    现在想来,在农村能评上‘五保户’的,都是‘上无父母亲人、平辈里没有兄弟姐妹。
    下,没有子孙后代,而且要失去了劳动能力的老人。
    标准‘绝子绝孙’的孤寡病、残老人。
    唐其正当时还奇怪尹天水会问这个问题,他认为尹天水是应该知道的:
    “潘阿婆为什么是五保户你竟然不知道吗?
    解放前她是在潘地主家做佣人的,孤苦伶仃一个人。
    土改的时候她已经五十出头,所以给评了‘五保户’。
    那时候政府有没有调查过她的身世,我还小,不清楚。
    不过,潘家湾很多人得到过潘阿婆暗中的帮助,所以村里人对她也一直挺关照的。”
    尹天水恍然大悟。
    怪不得老房子里面的那灶台砌得既有年代感,又比一般农家的灶台用材好,结实!
    就不知道下面那个地窖,是什么时代挖的?
    潘阿婆这个‘潘’姓,恐怕也是随了地主家来的。
    只是为什么给他和大姐取了一个‘尹’为姓呢?
    这里面有什么其他特殊的原因吗?
    赐一个‘潘’姓给他们姐弟,住在潘家湾,不是更合情合理?
    他们小时候就不会被那么排斥和欺负了哇?
    尹天水心里充满了疑惑,却没有问出口。
    顺着这个话头,尹天水知道了一些‘潘老地主’家的事。
    “他很少和村里人说话接触。”
    “他不会大声骂人。”
    “潘家湾人家里有人生病,他会送药。”
    “如果病弱家里缺吃少穿,老地主会让潘阿婆送米送粮。”
    尹天水忍不住问:
    “也就是说,潘老地主并不恶毒,还会救济不是因为懒惰的穷人?”
    “对,如果那个地主没有死,土改的时候应该也不会太吃苦。”
    唐其正分析道。
    尹天水不会这样想,‘地主’和‘农民’永远是对立的。
    ‘仇富’心理会让很多人忘记别人曾经给与他的帮助。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这也是人性中卑劣的地方。
    尹天水不会和唐其正争论这些毫无价值的事。
    “那时候做这些给人施恩的事,都是我阿婆出面的吗?”
    “对,大多数是潘阿婆出面,有时候也会让其他长工去做。”
    唐其正点头确认。
    接下来,唐其正还说了一些他知道和听说的潘老地主家的事。
    “他的子孙,只有一些老人见过一次两次。”
    “几年难得回来看老地主一次,顺便拉走一批粮食。”
    “地主婆早死了,潘地主家除了有五个长工外,只有潘阿婆一个女佣。
    她负责地主家里所有的家务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