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扔海里了?
作者:青娥   军婚:我的老公江德富最新章节     
    “没,她没想走,她想留下来,今天我去看她,她还想我跟说说……”
    春娇看江德富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好。
    “上面同意她留下了?”
    她惊疑问道。
    “嗯,我已经跟上面说了,说她想守在丈夫殉职的地方,死也要死在这里!上面领导很感动,如果是在早些年间,说不定还要给她搬个贞节牌坊。”
    江德富淡声说道。
    这……
    春娇有些无语看向江德富,这事未免做得有些太……
    “可她年纪不大,万一她有合适的对象……”
    春娇想想张桂英这么多年算是被王振彪算计冷待,难道到了最后还要为他守一辈子活寡不成,这未免太残酷了!
    只是这个年代大部分女人,特别是有孩子了,除非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会再嫁的。
    “她有说她要再嫁吗?”
    “那倒不曾!”
    “那就不用管了,等到时候再说吧。”
    “嗯。”
    春娇想想也是,张桂英想留在这岛上,如今已经实现了愿望,至于其他的以后再说也行,如果等些年,真有对象可以嫁,也没有法律法规规定她不能,走一步说一步,至少目前的情况走向是好的。
    “那……那她的户口要转移到渔村那边吗?能不能晚点?她现在还带着个孩子,以后她一个女人还要养一个孩子,那日子……”
    春娇想想渔村那边的日子,跟军嫂这边自然是不能比的。
    虽然她们这些军嫂现在没有队伍上食堂补助,但自己垦荒种田,又不用交公粮及税赋之类的东西,自给自足,日子相比较渔村好太多了。
    王振彪虽然死了,张桂英免了很多牵制,但这生活质量估计要降低很多!
    “干嘛要转移到渔村那里?王振彪现在是因公殉职,张桂英也是算烈.士家属,好福利还在后面呢!”
    江德富忍不住笑道。
    好福利?
    春娇有些迷惑。
    江德富解释,她才知道,像张桂英这种属于烈.士家属的,不仅有抚恤金发放,还有特殊的补助。
    按照政策,不同级别的人发放的抚恤金也不一样,因为王振彪原先是师部级别的干部,按照规格,一次性抚恤金有700元。
    除此之外,家属生活地还要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像张桂英这种,她和王海洋每月还有15~30斤的粮食补助。
    也就是说,就是张桂英不干活,也有粮食发放!
    这……这真是发大财了!
    想不到死了丈夫,竟然过上了好日子!
    春娇惊喜的眼神,让江德富似乎有些不舒服。
    晚上睡觉的时候,变着法子的一个劲的折腾,直到春娇差点恼了,发狠咬他,捶他起身,他才罢休。
    ……
    王振彪的情况比较特殊,就是先前他被解除职务的事情,也只是上面电话和电报形式发放的,也就部队一些高级别的领导知道,下面的兵士知道的并不多。
    附近的村民更无从知晓,毕竟这是部队的秘密。
    因为颂山岛位置的特殊,按照情况,也就是王振彪离岛的时候会公布,如今王振彪嗝屁了,当然名义上牺牲了,他的尸体处理和丧事办理也是一项有些复杂的问题。
    如今是和平时期,部队里的人尸体处理方法,一般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运送到军事殡仪馆,进行适当的殡仪和追悼,当然这都是有些身份的。
    如果王振彪在地方上,其实也算微微到达级别,只是岛上条件有限,且如今这个年代,基本上就节省了。
    王振彪虽然按照所谓的因公牺牲,但也够不上功劳卓着之类的,这种自然不做考虑。
    第二种,通过军事运输和特殊的手段,将尸体运送到牺牲人员的家乡。
    这种自然更是要一定级别或者重大功勋之类的,如今的情况,不说条件限制,级别也达不到,基本也可以省略。
    第三种,死亡士兵服役的地方有军事墓地,安葬在牺牲所在地,以便纪念。
    第三种在一些驻扎军地也渐渐普及,但颂山岛其实并常见,说到底是海岛上土地面积有限且条件艰苦,没有土地、时间和精力设置陵园,还有就是这个年头很多时候还是有叶落归根的想法。
    因此很多战士牺牲后,如果距离比较远,一般还是火葬之后,将骨灰送回老家由家属安排丧葬。
    因为张桂英在岛上,王振彪的情况就避免了很多麻烦,张桂英直接签字将王振彪火葬,至于骨灰,张桂英收敛了,说是要先放住处,等有空回老家了,再安排家乡安葬的问题。
    人家妻子都这样说了,自然也不会有人过问。
    至于王振彪老家的王氏宗亲,王振彪虽然因公牺牲,但他这些年在外面做事并没有荫功宗亲家族,且他牺牲后抚恤利益也没有落在他们头上,自然也无人出头。
    只是若干年后,修地方县志的时候,当地县里提到王振彪归属问题,王振彪家族的宗亲和张桂英家族的宗亲因为王振彪烈.士归属问题还打了嘴炮,两大家族还进行了争夺,也自然有了王振彪本是上门女婿,发达之后有中山狼言论的渐渐流出。
    虽然上面对这事情进行掩盖,觉得影响不好,但王振彪上门女婿的事情还是被附近乡亲口耳相传,甚至后来互联网崛起的时候,在一些百科上还做了记录。
    对于那些,张桂英自然是无从得知也不关心。
    王振彪骨灰盒领回家的第二天,她就带着王海洋去地里施肥了,年关刚过,积雪渐少,海上的冰块渐渐融化,码头上兵士和渔民都在为出海做准备。
    这个新年,对于颂山岛渔村的村民是个不寻常的新年,他们愁着饿肚子过新年,为年后能不能活下去发愁的时候,岛上部队粮仓为渔村村民开仓放了救济粮,让大家有了果腹的食物,不少人激动得流下眼泪。
    更让他们欣喜的是,部队的领导发话,说粮食珍贵,为了避免浪费和不公平,直接按照人口发放,各家回到家里,自己做饭做吃食。
    一时人群惊喜欢呼声不绝于耳,不少人将家里的破锅烂碗找出来,开火造饭,家家炊烟四起,冷清的村庄再次有了人气。
    不过饭粮可不是白吃的,部队上已经说了,等过年开春,村子里各家要按照以前出海打渔,用渔获归还部队粮食。
    众人再次群情激动,这……这是不是不用集体劳动了?
    “桂英姐,你……你年后要带海洋回老家吗?”
    春娇去地里看麦子长势的时候,见到张桂英,两人说话的时候,她忍不住问道。
    “不回!家里也没什么人,俺叔身体不好退休了,现在跟着俺堂弟去了外地住,家里也没地方住,回去干啥?以后这里就是俺家了!”
    张桂英笑道。
    因为是烈属,张桂英现在被准许继续住在现在的房子里,等王海洋成年后母子俩再造房子搬出去,这算是队伍上对他们的照顾。
    “那骨灰……”
    春娇疑惑王振彪骨灰放在家里,张桂英总要送回去。
    “你说那狗东西的骨灰吗?俺跟你说,你别让人知道,回来那天晚上,俺就偷偷直接扔到海里了!”
    张桂英低声说道。
    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