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入阵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作者:为什么要打工人   修行在超凡复苏的现代社会最新章节     
    文士之境,一段养气,二段文华,三段万化。
    其中,在【万化】境界时将会开辟出自己的心田,这也是文道修行者在中段君子之境时造化心泉的根基所在。
    心田之上辟心泉。
    心泉,主水象。
    温言而今便已在心灵空间内衍化出了水汽,可谓是已经拿到了直通文道君子之境的门票。
    喜悦之余,却也是有些无语,这又是武者,又是文士的,加诸自己身上的都什么设定呀,明明自己本来只是单纯的一名炼气士而已。
    嗯,这不是凡尔赛,而是温言的真实想法。
    不过世事便是如此——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
    当南天稀稀拉拉洒下丝缕的小雨,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气——雨水也随之到来。
    或许是因为近来都在与【水】打交道吧,温言对此格外敏感。
    疏雨滴答,她便打伞坐在归元潭边。
    归元依旧御水浮于潭面之上,静静地陪着温言听雨。
    一场春雨一场暖,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就是每年阳历的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的时候。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节气转换之间,天地乾坤自有一番气象。
    温言而今的境界当然无法去琢磨这浩瀚气象的神韵,不过仅是听着初雨洒落人间奏响的乐章,感受着有无之间万物萌动的气息,自有一种感动于心中萌发。
    这是源自于生命,根植于自然的轮回。
    草木在此轮回,禽兽在此轮回,人类亦在其中。
    轮回尽头,尘归尘、土归土,那么人的灵魂终归又将去往何处呢?
    新朝古老传说中的【阴世】、【地府】?但这又是真实存在的么?
    当今科技与修行的手段皆是无法发现【地府】或者说【阴世】存在的证据,偏生流传的修行经典中皆是言之凿凿其存在。
    温言自己便是修出了神魂的修行者,自然也是认同【阴世】之存在的。其之所以不显于世,大抵或归于而今的超凡复苏进度尚不足以支撑这等超出现实维度的超凡之所的存在吧。
    ……
    雨中,温言放空了思绪,放空了身体。
    心中的慧剑此时也偃旗息鼓,不再执着于去斩灭缕缕不绝的杂念。于是,温言的思绪便也似这漫天的雨水,飘落向四方,消散于风里。
    这些逸散的思绪已经无法给予她任何有用的反馈,但当它们化于天地,温言只觉得似乎自己也随之融入到了这方天地之中。
    那么,在天地看来,这片土地上的万类生灵又是何模样呢?
    温言将自己代入到天地的视角,体察这大地上的有情无情、生灵死灵,心中蓦然浮现出一句经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还不待其继续展开深思,其精神力已是不足以支撑她继续这天地视角,便被强制踢下线了。
    豁然回神后是心神极度的空乏,连带着身体也是疲惫不堪。
    这样的感觉,温言很熟悉,此前自己入得文道,展开【心灵视界】的后遗症不就是如此么?只是今朝的后缓劲还要较那日来得更为剧烈。
    顿悟么,我温言毕竟是一流悟性,多顿悟几次怎么了?
    咳咳……
    上次的顿悟,令温言直入【养气】,今天的顿悟也有着同样的作用——此入阵道,再无疑虑矣!
    远古时期,黄帝战蚩尤于涿鹿,梦天神授符,而命风后演就奇门,此遁甲所由始也。
    上古之时,帝尧命大禹治水,得玄女传文,而因洛龟画敍(xu)九畴,此遁甲所由着也。
    中古时期,汉朝谋圣张子房总局十八而成决胜之功,蜀孔明分列三奇而创艰难之业。
    先排九宫于掌上,而坎居一、坤居二、震居三、巽居四、中央五、干六、兑七、艮八、离九,而造化见矣。
    次分八卦于盘中,而离位于南,坎位于北,震东,兑西,巽东南,坤西南,艮东北,干西北,而方隅定矣。
    ……
    演变至而今,阵法一道早已超脱了奇门遁甲的藩篱,可以自成一脉,位列修行百艺前几,乃至以之入道,悟道修行也未尝不可。
    当然,这条路就更难了,迄今也未有人走通过,温言自诩是无此才情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道韵此时仍留驻在温言心中。
    阵法,便是调用天地之法。有过天地的视角,总理过一方天地之法理,区区一隅阵法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如此,阵道根基成矣!
    一种大欢喜、大自在的情绪自温言的心底油然而生,这是发乎自然的心绪,是修行者道行精进后的心灵反馈。
    可惜温言的根本法乃是练气一道,是以阵道上的突破也只能单纯是技艺上的突破,并不会涉及到真实的修为境界。
    所谓修行百艺,乃是扎根于“心体气神”四大根本道途上分叉出的枝丫,由四大中的任意一道,皆可转换道途到修行百艺中,成为一名技艺修行者。
    是以,定道于四大根本道途的修行者往往被称为修道者,次之则为修仙者;而单纯的以一门或几门技艺为修持根本的修行者,则被称之为术修,具体还可细分为丹修、器修、阵修等等。
    在近古及以前,修行者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并没有所谓道修、术修的区别,这种对于修行者身份的细分,也是当今修行界的创新。
    毕竟,修行界整体的体量大了后,官方及民间为了便于认知与管理,为修行者们分门别类,归纳总结也是应有之意。
    随之衍生的,便是各种针对性更强的适合单一修行技艺的修行法门。
    这些法门,新朝官方在剔除了杀伤性的道法术术后,同样也是不吝于向整个社会开放其初级的传承。
    若将修行比作一场游戏,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定道于修行百艺的修行者都是“生活玩家”,而四大修行者则是战斗玩家。
    战斗玩家在游戏世界中打怪、刷副本、pk,少不了生活玩家的后勤补给支持。
    况且,即使是生活玩家,游戏官方也只对他们开放了测试账号,若想要继续游戏,则需要被官方招安才能够获许继续游戏的权限,即修行百艺更高深的传承。
    而新朝政府即为这场修行ol游戏的官方,各大道脉则为游戏中的gm。
    幸运的是,温言的修行道途,从一开始便是在gm的照应下进行的。连阵道这个副职业的就职凭证也是作为游戏gm一员的玉蟾宫发放的,根正苗红。
    而越是这般,温言心中的那份疏离感就越是清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阵道的入道道念再一次在心中淌过,却并无止歇,更多心念闪烁,那是它的下一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之视百姓犹如天地之视万物,若百姓黎庶皆为圣人眼中的刍狗,那么圣人在天地的视角下是否也同样不过是刍狗之属呢?
    温言的想法有些离经叛道。
    诚然,此世天地有着超脱的说法。但是天地之外又何尝不是又一重的天地,在超脱后的天地看来,这些个所谓的超脱者又岂非如刍狗一般无二?
    天地之间,其犹橐(tuo)龠(yue)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