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返乡创业
作者:两颗红豆   乡村振兴:种地养鱼喂鸡,搞旅游最新章节     
    “杨先生,你先请!”两人并肩而行,一同前往庄园带客厅位置,一边走一边说道:“杨先生,一段时间不见,上杨村的变化太大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是万万不敢相信。早知道村庄会发展得这么好,当初我就应该花个三五十万在村子里买一块土地,转手一卖至少可以少奋斗三五年。”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国人突然就喜欢置办房子和车子,车还稍微好一些,特别是房子这个不动产,所有人都趋之若鹜。
    上杨村发展前后,关于房产这方面的情况,完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两个概念。
    在杨天还没有回来之前,上杨村哪有房产这么一说,村子里的宅基地闲置的一抓一大把。
    村子里的人口都是往外流的,除非逢年过节才会有人回来,每一次都是待上几天又去大城市打工。
    村子里的房子就和地里田间的野草一样廉价,哪里会有人稀罕,就算可以通过村集体的方式对外出售,问题是谁会来这样的穷山沟里,村民们的房子又破又旧。
    然而,现在就不一样了,上杨村火爆全网过后,来这里旅游的客人多了,房租住宿和出租火得一塌糊涂。
    就跟京都和海上那些超一线大城市一样,真是一房难求,很多商人和有眼光的老板嗅到了商机,直接把村民手里的宅基地使用权给购买过来,进行简单翻修搞起了不同风格的民宿,每天客人都是满的,需要提前三五天才有房间。
    “赵总,你要这么想可就错了,这村里和大大城市不一样,我们这些地方的土地和宅基地都属于村集体,是不能对外出售的。”杨天道。
    赵刚摇头:“那还真是可惜了,杨先生,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杨先生,你也知道,我是专门搞建筑行业的,上杨村现在虽说发展得不错,日后肯定也会越来越好,但如果房子和土地不能使其流通起来,这对发展绝对是一大阻力。”
    “哦,愿闻其详。”
    赵刚想了想,快速组织语言:“我也是一家之言,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杨先生你别见怪,据我了解上杨村的发展建设投资,主要是杨先生您独挑大梁,一个人再怎么厉害也不能面面俱全,更何况是发展地方经济。”
    杨天觉得很有道理:“确实是这么回事。”
    “现如今这个形势下,逆城市化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想通过这样的途径和方式来提振经济,稳预期,稳发展,但在我看来方法是对了,返乡创业的群体对象却搞错了!
    年轻人凭什么返乡创业?有什么资格返乡创业?是在村里开个图书馆,等村民种地累了,晚上再去看看书,充实生活?还是花个几十上百万,搞一个咖啡厅,让他们学会享受人生?他们创业哪里来的钱?亏了怎么办?
    返乡创业这四个字,我更喜欢把它改为‘返乡置业’,而群体不是年轻人,而是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或者像铁路、烟草公司这些老干部。”
    杨天脑中闪过一道灵光,他的想法思路和方老干部的想法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不认可的地方:“赵总,我感觉你刚刚的话有矛盾,老人们奋斗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现在年纪上来了,退休了,都想着怎么享受生活,悠闲的走完剩下的日子,你让他们置业岂不是有些啼笑皆非?”
    赵刚摇头轻笑:“杨先生,这可能你我就是接触人群不同,所导致看问题的角度也截然不同。如果您在大城市多呆三五年仔细去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里面,有很多领着高额退休金的老人,他们无事可做,就想在某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个院子,门前有块田,养点鸡鸭,种点瓜果蔬菜,钓钓鱼啥的。
    这些退休老人可不比年轻人,存款根本花不完,有的老两口不光有存款,每个月还有一大笔退休金。
    和年轻人们相比,他们更懂得如何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它们口袋里有钱。
    因此,在我看来,年轻人就应该往大城市里跑,而老年人就应该下乡,返乡,所以,我才叫做返乡置业,而是创业。
    杨先生,你想想看,这些退休老人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是有个带院子的房子,可以自己耕种的几分土地,还有医疗等各种各样的服务。
    咱们国家的老人,骨子里就有一种种地的小农思想,上杨村山清水秀,现在正是发展的时候,如果能够和上级政府沟通协商,可以让土地和宅基地流通起来,也能再某种程度上进一步盘活经济。”
    杨天点头,老人下乡的思路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方老干部就是他说的那种,有积蓄,每个月又有退休金按时到账的老两口,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方老干部和他老伴居住在他们家老房子里,之前一块儿喝酒的时候,方老干部也提过一两次,现在什么都不缺,就感觉房子不是自己的不得劲。
    “赵总,感谢你说这么多,我会好好考虑考虑!”
    赵刚哈哈一笑:“我和网上那些专家一样,都是吹牛,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
    说话间,两人来到接待大厅,郭亮正和大伙开着玩笑,不管是客套话还是场面话,那都是游刃有余。
    见杨天来了,大伙纷纷起身表示对他的尊敬,杨天目光快速从几人身上掠过,对古建筑颇有研究的郑老先生,美女设计秦瑶,司机兼职工程策划的张恒,这几人他都认识,其中一位略显富态,脸上挂着微笑,大约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倒是头一次见。
    赵刚急忙道:“杨先生,我来给您引荐一下,这位是我们龙岩的老板,吴逢春,吴总。”
    “杨先生,你好,你好,你好!”吴逢春快步上前和杨天握手,同时笑道:“之前不止一次的听赵刚提到杨先生你,今天终于见到本人了,比我想象中的要帅,想不到杨先生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绩,了不起!”
    杨天从吴逢春身上感受到了一股老板的气质,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那是经常游走各种场合自然而然形成的,就跟修炼到了一定境界后会有股无形的气场一个道理:“吴总,过奖了,你请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