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这段掐掉别播
作者:两颗红豆   乡村振兴:种地养鱼喂鸡,搞旅游最新章节     
    这次提问式采访,场景布置得很简单,就在杨天的办公室里,两张椅子摆放在落地窗前,柳月霞和杨天面对面。
    一切准备就绪,何嵩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柳月霞小手无处安放,由于穿的是裙子,所以只好双腿并拢在一起,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姿势。
    “杨先生,那什么,我,我。”柳月霞近距离面对杨天,好不容易调整好的心态又崩了,说话磕磕巴巴。
    主要还是大家都在镜头外面盯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管做什么都感觉特别不自在,心里压力特别大,身体僵硬,一点小动作都不敢有,越是这样越紧张,一张脸通红,觉得无地自容给大家拖后腿了!
    杨天轻轻一笑:“你不用紧张!”
    “我……不……紧张。”柳月霞紧张的表情全写在脸上,这可不行,采访谈话要的是自然流畅,虽说杨天才是主角,但她这样子很影响节目效果。
    杨天突然问道:“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
    “有,很多,不过,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
    杨天看了众人一眼,用眼神示意节目暂缓,先让柳月霞习惯这样的场景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节目录制:“没关系,慢慢想。”
    “怎么说呢,我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好好做节目,挽回《走进乡村》这档节目的收视率。杨先生,你可能不知道,我是看《走进乡村》节目长大的,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进入节目组工作。
    现在,梦想实现了,我如愿以偿的进入电视台工作,可是我们节目现在的收视率一直不怎么景气,上面已经在商量要不要砍掉这个节目,换成其他的栏目。
    这个节目从诞生到现在,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衷心希望这个节目能越办越好,一直进行下去。”
    房间里,一片沉默。
    孟福军和何嵩低着头,深知《走进乡村》这个栏目的现状,作为上任导演,他们与领导接触频繁,对于任何变动都是第一时间得知。
    实际上,高层已在研究是否应停播《走进乡村》,换成更受欢迎的节目。电视台需要盈利,而低收视率意味着无法获利,这关系到每个人的生计。
    收视率一天比一天下滑,若非上次关于上扬的专访节目稍微提升了一些收视率,让高层看到一线希望,情况可能更糟。
    “只要努力,一定都会好起来的!”
    柳月霞虽然来电视台不久,但《走进乡村》这款节目的现状大家都看在眼里,节目主要以乡村风土人情为主,节目持续了二十多年,大家已经审美疲劳。
    毕竟乡村说来说去都是那些东西,大多换汤不换药,没办法推陈出新很难吸引人眼球,更何况现如今看电视的人群本来就少,大家好不容调到《走进乡村》节目觉得没什么吸引人的东西,立马调换到其他频道,留不住人说什么也没用。
    “嗯,一定会的!”柳月霞不想就这么放弃,说什么也要努努力,就算这档节目停播,至少自己努力过。
    谈话间,柳月霞不知不觉适应这种场景,那种胆怯和不自在的心理逐渐褪去,而摄影师小胡子也心领神会的开了机。
    柳月霞恢复平常心态,就像是面对朋友,很自然的聊了天来:“杨先生,您现在在网络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天怡学校创办过后,网络上有很多相关话题,请问,您当初创办学校的初衷是什么呢?”
    “其实,我一开始的初衷很简单,我就想等我孩子出生过后,可以就近上学,一出家门就是学校,都不用接送孩子,单纯图自己方便!”
    镜头下的杨天随意自然,他的回答让柳月霞一愣:“杨先生,您的回答很有趣,也很实在。
    据我了解,天怡学校创办起来后,您结合以往有的东西搞了一套新的教学理念,还学习大学国际交换生的模式,联系一百多名m国学生到学校一起学习生活。
    这一切看起来,您并不只是单纯的创办一所学校,而是试图想改变过去那种古板单一的教育模式,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人议论这件事。
    有人觉得您的做法很好,是对唯分数论的一大创新,也有人说您的做法只是一种天真的想法,还有一些极端的说法,他们觉得您这是误人子弟,会害了孩子们的一生。”
    杨天微笑道:“我这个人可能和别人不一样,脑子里总会由一些天马行空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而且,我手里还有点现钱,所以,我可以把我想法变成现实,至于我的做法是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健康,还是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这个只能看最终结果。
    不过,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们没有勇气去挑战未知,只是一味地的遵循固有的流程。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如何与其他国家竞争,难不成要靠复制,靠人家开源,一辈子吃别人消化过的?”
    柳月霞继续询问从网络上收集过来争议较多的问题:“您有没有想过,如果失败,会面怎么办?”
    “其实失败也是一种进步,哪怕我失败了,至少我用实践证明了一点,我的理念和想法是错误的,这样一来,别人就可以把我当成一种参照,可以完美避开,所以,有的时候不能怕失败,而成功也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
    关于学校的问题提的差不多后,柳月霞开始询问企业相关的问题:“杨先生,您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自从您收购龙织集团以来,网络上充斥着您对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的讨论。”
    “这个其实没什么好讨论的,员工出来上班赚钱为了养家糊口,我作为老板,在保证企业能够自行运转的情况下,有必要保证他们的工资收入和各种福利,这是一个企业家最基本的。
    在这方面,我特别佩服王老板,他之前就说过这样一些话,他说:我是最反感有些人,公司搞的不咋地,员工收入也就三四千,还崩着面子在外面搞慈善,你有捐钱那个本事,先把员工工资搞高一点,不是更好吗?自己的员工工资很低,你还天天在外边做慈善有什么用呢?
    我觉得他的话非常有道理,而且,捐出去的钱,其中有一部分绝对是通过压榨员工获得的利润,这部分钱原本属于员工的,说白了,就是拿着员工的血汗钱去搞慈善,这种人的人品我实在不敢恭维。”
    镜头外的孟福军亚人一笑:“这个杨天,还真敢说,也不怕得罪人,老何,这一段到时候剪辑掉,千万别播出去!”
    “我明白!”何嵩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在场都知道杨天说的是谁,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玻璃大王曹曹老板。
    有一次,曹老板在一场峰会上说过,他不能随意给员工涨工资,员工工资高出同行,会给同行造成压力引起社会矛盾,加重社会局面动荡,要是员工的工资过高,他们翅膀就硬了,所以他宁愿把80亿捐掉,也不会随便给员工工资。
    这件事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舆论,网友们都把他骂惨了,不过,碍于他的身份,也只有网友们调侃一句两句。
    同行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的,因为他们都是一丘之貉,给员工涨工资就意味着自己到腰包里的钱会少一部分,这些老板们才不会做这种事情。
    因此,当公司不行过后,到了要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的时候,变着法的欺负员工,想让他们自己辞职走人,不用按照合同约定履行n+1的赔付,这又能省下一大笔钱。
    柳月霞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继续追问:“请问杨先生,前段时间位于海上城市马斯特的超级工厂,要提高大国员工们的薪资待遇,对此玻璃大王曹先生表示,企业老板给员工加工资,要考虑到其他企业能不能够承受。
    如果其他企业不能承受,自己乱做一通的话,对社会不是贡献,而是一种害处,无数网友纷纷跳出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舆论几乎是呈一边倒,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