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次性”饭盒投产!
作者:时间掺和   重返1980:从换老婆开始最新章节     
    搞定生产线与贷款之后,接下来就只差“东风”了。
    而所谓的“东风”,其实指的是原材料。
    用甘蔗渣生产一次性饭盒的原材料,当然不只有甘蔗渣这一种。
    实际上,除了甘蔗渣以外,还需要稻秸秆、竹浆,还有一些化学试剂。
    稻秸秆随处可见,并不难找,自是不用担心。
    而竹子,沅水县境内,倒是有生长,不过并不成规模,必须得去隔壁县才能购到大量的竹子。
    至于那些化学试剂,他倒是无需操心,这些东西,赵初云应该能搞定。
    如此就只剩下甘蔗渣了。
    按理说,向阳纸厂作为向阳制糖厂的配套工厂,甘蔗渣应该是最不用担心的才对。
    可事实上,在原材料当中,甘蔗渣才是最麻烦的。
    原因很简单,他需要的是免费的,大量的甘蔗渣。
    而向阳制糖厂此前提供给向阳纸厂的甘蔗渣是要钱的。
    虽然购买一吨甘蔗渣才不到三块钱,可就算如此,一旦他所需要的甘蔗渣达到上万吨,这就是三万块钱的成本。
    更何况,这甘蔗渣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有时候,向阳制糖厂也会将甘蔗渣卖给饲料厂,制成饲料。
    甚至这甘蔗渣经过发酵后,也能酿酒,而酿酒之后所剩下的残渣还能沤肥,成为地里的肥料。
    可见大量的甘蔗渣还是能值点钱的。
    故而,向阳制糖厂自是不可能免费将这些甘蔗渣送给向阳纸厂。
    而要想获得免费的、大量的甘蔗渣,就只能去做向阳制糖厂的工作了。
    对于这点,他早就已经想好对策了。
    一方面自然是通过廖国安这边的县委去“施压”,另外一方面,他会亲自登门和向阳制糖厂的厂长去谈这事的。
    而他手中的筹码,正是向阳纸厂欠向阳制糖厂的那笔资金,以及三角债当中与向阳制糖厂有关联的钱。
    这笔钱总共加起来,大概有五千三百多块钱。
    若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向阳纸厂顶多也就会付清欠下的那八百多块钱,剩下的四千多块钱,因为属于三角债的缘故,故而,向阳纸厂短期内肯定是不会给他们的。
    但如果他可以承诺,这五千多块钱全部给他们,而条件就只是在往后三年内,制糖厂给向阳纸厂提供一万吨甘蔗渣。
    他相信,向阳制糖厂的领导应该不会拒绝的。
    毕竟这甘蔗渣也就只有向阳纸厂此前出价最高,其他如饲料厂与酿酒厂等,他们对于甘蔗渣这种原材料,其实并不热衷,所以出价也极低,几乎可以说不要钱。
    …………
    十多天后,果然如他所料想的那般,他找向阳制糖厂的厂长谈合作时,对方只是稍稍想了想,就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他仅仅用那五千多块钱债务便拿下了这一万吨的甘蔗渣。
    而在此期间,仓库内存储的那两吨纸也被工人们制作成了餐巾纸。
    按照贺卫国的设计,每百张一小包,都被装进了一个个小纸盒子当中。
    那些小纸盒,则是找县包装厂定做的,足足有一万盒。
    光是糊这些盒子,他就让徐国民请了二十名临时工,花了一百块钱。
    而一包餐巾纸盒的成本,则控制在了七分钱左右。
    至于零售价,他打算定为一毛二。
    也就是一盒大概赚五分钱。
    说真的,这利润着实不咋地,就算卖掉这一万盒,也只能赚五百块钱。
    不过这并不重要,他又不会靠卖这些餐巾纸来赚钱。
    毕竟这些餐巾纸其实只是一些“搭子”而已。
    没错!就是“搭子”。
    搭配那些一次性饭盒一起售卖出去。
    具体点说就是每售出两千个一次性饭盒,就搭配十盒餐巾纸。
    至于为何要这么做,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这其实是他的一种营销手段。
    后世打包用的一次性饭盒与餐巾纸以及一次性筷子、牙签等,这都是一份打包餐食的标配。
    而在当下,虽然这样的服务几乎不存在,但正因为不存在,才有市场,才有销路。
    他要给当前的餐饮行业定下一个标杆,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习惯用一次性饭盒打包,才会选择使用餐巾纸。
    而这些成本,对于饭馆来说,其实并不没有多少,但是他们所赚到的,却绝不是这点钱。
    为此,他甚至还打算先让他名下的那二十五家分店一起试用看看。
    如果效果不错,那就继续沿用这种营销推广模式,继而大肆售卖一次性饭盒。
    要是效果不佳,他还有备用营销方案,此刻暂且不提。
    说回当下,经过十多天的生产线改装与试制后,到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向阳纸厂终于试制出了一批用甘蔗渣制成的一次性饭盒。
    此时车间内,贺卫国领着老师傅方大乔与赵初年二人,正在查看着一次性饭盒的质量情况。
    一旁,方东山等职工也都围在周围,好奇的打量着眼前的一次性饭盒。
    至于徐国民三人,他们则各自拿着一个饭盒,也在那左看看,右敲敲。
    这时候,作为生产“总指挥”以及“研发者”,赵初年正在给贺卫国介绍着:“贺……贺厂长,你请看,咱们这个一次性饭盒,按照你的要求,餐盒与餐盖是分开的,大概能装一斤左右的饭菜,餐盒表面稳定性较好,成本大概在一分三厘钱一个,将来如果产量上来了,成本还会下降,大概会降到九厘左右。”
    “哦……这是最低的生产成本了吗?还能将成本再压缩一些吗?”贺卫国偏过头看向赵初年,试着问道。
    “还降?”赵初年听了不禁摇了摇头:“据我估计,九厘已经是最低价了,再降就得降质量了。”
    “那算了!就这样吧!咱们生产的饭盒最起码需要能够装得下一份饭或一份菜,要是质量再降,承载能力不足以装下一份饭菜,那就算不上一次性饭盒了。”
    贺卫国微微摇了摇头,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接着又向赵初年询问道:“那毒理检测呢?这东西加热之后,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这个,贺……贺厂长你完全可以放心,既然是饭盒,我自然实验过了,没有任何问题,我们这饭盒所添加的化学试剂都是无毒的,而且量极少,是不会存在任何问题的,我可以保证。”
    赵初年的保证让贺卫国点了点头。
    饭盒的质量问题虽然很重要,但有没有毒,其实更重要。
    毕竟这是装饭菜的饭盒,是要吃到口里面的,绝对不能有任何差错。
    “行……赵工,那这样,你那一千块钱改装设计费,我待会就拿给你,回到县城后,我就去跟县纸厂领导对接,将你调到咱们向阳纸厂担任副厂长,并兼生任产车间主任,您看咋样?”
    “行……行吧!反正我待在县纸厂后勤处也是个闲职,在这反倒更能发挥我所长!”赵初年苦笑了一声,不由说道。
    而此时的贺卫国听到这话,也跟着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对了!这饭盒就定为七分钱一个吧!至少得一千个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