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井水不犯河水
作者:柳傲天   似锦鎏年最新章节     
    张杨是真的不愿意对p2p网贷这东西发表意见。
    什么科技金融,金融创新,说的比唱的好听,其实这也是3g网络时代带来的副产品。
    说白了。
    就是通过科技手段,把割韭菜的镰刀变成了联合收割机。
    这时张杨想起了一句话,你知道他在撒谎,他也知道你知道他在撒谎,可他还是要撒谎。
    这时潘婕又小声嘟囔了起来:“这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就火了,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投了钱。”
    张杨轻描淡写的说道:“可能给的利息高吧。”
    潘婕点点头,又好奇问道:“你有没有兴趣插一脚?”
    张杨忍不住笑了起来:“李家,赵家……他们能放贷是因为有银行,有金融牌照,你看我有这个资格插一脚嘛?”
    “好吧。”
    潘婕答应了一声,然后从沙发上坐了起来,打了个招呼:“那我先走了呀。”
    看着她婀娜多姿的走了出去,张杨还是又叮嘱了一句:“小心上当,你图人家的利息,人家图的可是你的本金。”
    潘婕娇声应道:“知道啦!”
    办公室的门关上了,张杨的目光便再次看向了赵族集团大门前,那进进出出的人群,目光变得冷淡如水。
    这目光便好似看透了时空。
    张杨隐隐记得世界第一家p2p公司是2005年,三个英国人在伦敦创立的。
    这家网贷公司的名字叫做zopa,此后这种毒药一般的贷款模式迅速传到了香港。
    如今这东西又从香港传到了国内。
    再然后。
    这比鸦片还可怕的毒药,就像是瘟疫一般在国内蔓延了起来,也不知害死了多少人!
    而如今整个临海因为李凤的归来。
    以及赵,李两家的合作,以及p2p平台的推出,似乎又陷入了一种莫名疯狂的病态。
    张杨有些看不惯,可是也仅此而已。
    再往前追究下去。
    比如查一查临海图书馆里藏着的各县县志,就会发现这两家人,以及临海帮在想当年……
    那就得是属于被打倒的大地主,买办大资本家那一伙人。
    本来这帮人都已经被打倒了,或者赶跑了,有些人掉了脑袋,有些人趁乱跑到了海外。
    可后来又被请回来了。
    肃立了片刻。
    张杨在八楼的落地窗前转身,然后悄然离开,还是那句话,井水不犯河水。
    两天后。
    临海财经大学。
    阶梯教室里坐满了人,金融系的学生几乎都到齐了,还有一些附近大学的高年级学生。
    能容纳一百多人的阶梯教室里,至少挤了两百人,走廊上,后排都站满了。
    放眼望去竟然是女生居多,还一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对讲台边上的一张人形海报窃窃私语着。
    这竟然是一张和张杨一比一,等比例的海报。
    “这家伙……临海之光呀。”
    “年少多金王老五。”
    “别瞎说,人家有媳妇了。”
    不管怎么说。
    当受邀前来临海财经大学做演讲的张杨,信步走进阶梯教室的时候,还是引来了潮水般的掌声。
    张杨在讲台上站定,看着拥挤的阶梯教室,还有一大半花枝招展的女生们。
    微微一笑。
    “讲点什么呢。”
    张杨原本是不打算来的,可是盛情难却,索性来了个即兴发挥:“同学们好。”
    又一阵热烈的掌声中。
    张杨拿起了麦克风,洒脱的说道:“我一个初中文化的学渣,按道理说是没有资格给各位上课的。”
    “可既然来了……那我就不讲国内了,讲国内容易出事,我们还是讲香港吧。”
    教室里哄笑声四起。
    在大学生们善意而又理解的笑声中,张杨也露出了阳光灿烂的笑容,然后在拿起粉笔。
    快速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并不漂亮的字迹。
    “卢麒元先生的《超级地租》,以及超额利润如何在香港,转化为了超级地租。”
    静谧中。
    拥挤的阶梯教室里。
    只剩下张杨一个人的声音:“首先我没有资格去评判,这种超级地租经济形式的好坏,这本就是一个应该辩证看待的问题。”
    “可是我们必须了解,实行这种地租经济模式,给香港带来的影响以及后果。”
    说的口干舌燥了,张杨拿起矿泉水喝了一口,看了看台下一张张年轻的脸。
    他本以为没有多少人会感兴趣。
    可是从那一张张脸上认真的表情来判断,张杨知道自己错了,这些学生听的很认真也很入神。
    只是几位来旁听的经济学教授,看上去脸色有点难堪。
    张杨也懒得理会,放下矿泉水,继续侃侃而谈:“什么是超级地租,当剥削依托于土地,不再依赖剩余价值,那它就避过了《资本论》,成了一种……更加隐蔽的剥削形式。”
    难以描述的奇妙氛围中。
    张杨正讲的兴起,忽然微微错愕,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靓影出现在大礼堂门口。
    是赵乐瑶。
    她就这样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找到了一处空隙。
    站定了。
    然后她便优雅的背靠着墙壁,用一双冷艳的明眸静静的看着讲台上,口若悬河的张杨。
    张杨冲着她笑了笑,然后继续用最平静的声音,讲述着最大逆不道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