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育种局
作者:柿子有毒   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最新章节     
    宋应星闻言当即起身拱手。
    “回陛下,红薯推广相当顺利,我大明两京十三省,除了两广及云、贵、川五省外,均已开始陆续种植上了。”
    朱由校:“不错,再加紧力度,争取早日全国全面铺开。”
    宋应星:“臣遵旨!只不过.......”
    朱由校:“可是遇到了何难事?但说无妨。”
    宋应星顿了顿道:“难事倒也算不上。”
    “只是通过臣的亲身体验,以及收集了乡民们的情况后发现,长期以红薯为主食,虽能管饱,但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腹胀难受。”
    “哦?竟有此事!”众人闻言不由惊讶。
    朱由校闻言不禁点头,他当然也知道红薯作为主食不是最佳选择。
    “爱卿所说,朕已知晓。”
    “但如今数省旱灾连连,正是粮荒时候,唯有红薯产量巨大可最快缓解百姓粮荒,以红薯为主食也是不得已之法。”
    宋应星道:“臣的意思,还是要继续推广红薯,不过同时也要继续扩大小麦和稻米的种植。”
    “尤其是稻米的种植,南方常年雨水充沛,稳定丰收。”
    “宋人有言:苏湖熟天下足!”
    “只有将小麦和稻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升,我大明百姓才能粮食无忧。”
    朱由校闻言不由眼睛一亮。
    提升产量!
    按照现在大明的人口,扩大种植面积倒是可以解决吃饱问题。
    但是随着大明国内承平日久,人口肯定会成倍增长,到时候可就未必够吃了。
    后世要不是出了个袁爷爷,估计长时间内还有许多人饿着肚子。
    要彻底解决百姓们的吃饭问题,还是得靠水稻杂交技术提升产量来解决。
    宋应星是个大牛人,提点一下,应该也能研究出杂交水稻来。
    虽然达不到亩产千斤的程度,但是把大明如今水稻平均亩产三百斤左右的产量,翻个倍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况且他现在负责的红薯研究推广已经到后期,后续交给手下人去办就行。
    更何况杂交水稻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都不知道哪一年才能有突破,此事宜早不宜迟。
    于是朱由校便开口道:“宋爱卿所言极是,加大主粮的种植面积很有必要。”
    “如今辽东和努尔干西部已重回我大明怀抱,正是大开发的时候。那里有广阔的平原,非常适合种植水稻、高粱等粮食作物,工部可以着重安排。”
    宋应星:“陛下圣明,臣亦有此意。”
    朱由校:“除了扩大种植面积之外,宋爱卿可有提高水稻亩产之法?”
    宋应星闻言沉思片刻,有些不太确定的答道。
    “回陛下,臣近来正在研究水稻育种方面的问题,倒是发现一些眉目。”
    “诸如从一块地中,选取最饱满的稻穗,单独播种,往往能收获更高的产量。”
    “只是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尚未明确,还需要时间验证。”
    朱由校点了点头:“那就抓紧速度,我大明幅员辽阔,南方的气候比北方暖和,将育种的事情放在那边做应该更加适合。”
    “朕想了一下,从即日起,成立育种局!”
    “回去之后,你尽快把番薯推广一事交由他人代劳,给朕扛起这育种局的大任来!”
    “凡和育种相关的所有事,朕无不应允!”
    这种力度的支持,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宋应星瞬间面色涨红,拍着胸脯拜倒在地。
    “吾皇圣明,臣必万死不辞!”
    “有生之年,定会为大明培育出更高产的稻种来!”
    “如违此誓,人神共弃!”
    “哈哈哈哈,宋爱卿快快请起,你有这个决心,朕就已经很满意了!”
    朱由校笑着,向宋应星伸手虚扶。
    “朕还有句话说在前面,只要你能让大明的水稻达到亩产八百斤的水平,你便是我大明的长生公!”
    长生公这三个字一说出来,在场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这可是公爵!
    大明律有言:凡文官非有大功勋于国家,而所司朦胧奏请辄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斩,其生前出将入相,能去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勋一体,封侯谥公,不拘此例。
    简单来说,就是大明的文官一律不得封侯封公!
    谁敢上奏请封,连受封之人,带请封之人,皆斩!
    只有于国建有大功者,死后才能封候谥公!
    活人,不行!
    朱由校的这个允诺,可以说是直接把大明律都给无视了.......
    “陛下.....”
    温体仁神情激动的站了出来,可他刚想说什么,却见朱由校瞪着他道。
    “培育良种,乃是功在千秋的大功,丝毫不亚于开疆拓土!”
    “封公,有何不妥?”
    “大明律虽有限制,可律法是死的,朕是活的!”
    温体仁打了个哆嗦,忙退回原位。
    其他人互相对视一眼,也都打消了出班劝谏的念头。
    也是........
    眼前的这位爷,可从来不把那些条条框框放在眼里过......
    喝退了温体仁,朱由校的目光在其他人脸上一一扫过。
    凡是被他看到的众臣无不恭身拜倒。
    “请陛下放心,育种之事,臣等必全力配合宋局长!”
    议事完毕,众臣欢喜离开。
    两件大事同时开展,朱由校心情大好。
    喝了口茶后,继续在殿内翻看内阁送来的折子。
    没一会儿,孙康旺又快步入殿而来。
    朱由校见是他来,心想不知是哪里又出了什么急事。
    只见他将一张电报译文呈了上来。
    “陛下,镇倭侯来电!”
    朱由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简简单单的几行字。
    【富士山在今日上午十点左右呼呼喷发,臣李自成特来相告,请皇帝陛下指示如何应对?另外大量倭人青壮男子闲置,如何安排?】
    看到这条消息朱由校不自觉脱口而出。
    “朕操!富士山喷发了!”
    由不得他不惊讶。
    他记得历史记载富士山最近的一次大喷发应该在一七几几年的时间,怎么提前了几十年?
    不过,他很快稳定下来。
    难道是因为自己烧山的原因?
    今天是四月初三,刚好烧了一个月多点。
    无所谓了,富士山大爆发受影响最严重的是江户一带。
    上次李自成来电说过,大明移民已经全部迁往名古屋,根本不会受到影响。
    喷吧!喷得好!
    这回喷过之后,应该隔很久才会再喷发了。
    这样也好,让李自成他们能够在倭府安心发展。
    “孙康旺。”
    “臣在!”
    “给镇倭侯发报!”
    “就说富士山喷发不用理会。至于倭人青壮,给他们点工钱,让他们去将倭府岛上的金、银、铜全挖了,送回大明。”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