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好面粉做出好包子
作者:蜜酿桂花   包子西施奋斗史最新章节     
    付了一百文定钱,李氏和沈钰面上挂着一副‘买你家的车我还是有点亏’的无奈表情出了车行,后面的伙计边送客边擦着头上的汗,望着远去的两人松了口气。
    等走得离店铺远了,估摸着伙计看不见她们了,李氏终于憋不住哈哈笑了起来,沈钰也忍不住跟着笑起来。
    笑完了,李氏带着一脸赚了便宜的表情,沾沾自喜地说:“其实这车子价钱还是合适的,但能少费三百钱,咱们是赚了的。”
    沈钰心中明白,那车行的伙计也有做戏的成份,如果真是价钱不合适,他一个小小伙计哪里敢做主减免价钱,这在现代,都是买卖时心知肚明的,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没想到,古来有之呀。
    心中腹诽着,嘴上却对李氏一番夸赞,让李氏高兴的脸上放光,走路都轻快起来了。
    沈钰发现李氏自来了县城,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在村子里李氏总是被人排挤,日子过的憋屈,又每日为了吃喝发愁,神情总是愁苦和抱怨交织着。
    自来了这里,没了村里人的说三道四,不用为女儿的安危整日悬心,出门也不怕被认识的人指着骂灾星的娘,李氏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人也变得精神了。
    沈钰心中愉悦地想着,要是以后食摊做起来,有了经济收入,家里人肯定会更高兴,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嘴角带着笑,沈钰和李氏商量:“咱们先回家一趟,把车子剩下要付的银钱交给玉桃,交代一下新买的车子一会儿会送来,让她们留意着门上的动静。然后再去采买些面粉、肉、菜蔬等要用的食材。
    李氏尝到了甜头,也自持自己可以帮着女儿把把关,就欣然同意了。
    两人回到家里,向玉桃交代清楚了车子要送来的事,给她数好了银钱,就又直奔已打问好的东门大街。
    东门大街是一条专卖米粮、油、酱醋、肉、鱼、鸡鸭、菜蔬等各色食材的街市,离得集市远些,离城门却近,两边有做了多年的老铺,早上也会有城郊的菜农过来在街两边售卖自家菜地里种的菜。
    想是离得城门近,到货运送更方便些,最新鲜的食材都集中在这儿,这条街市就像现代的农贸市场。
    到了一家门面颇大的米粮店,里面的各种品级的大米、面粉、小米、豆类等应有尽有。
    李氏一进店就傻了眼,没想到米粮的品种这么丰富,虽说沈秀才在时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乡下地方,吃的粮食都是自家地里出的,种啥吃啥,到了这米粮店,才知道单单这麦子磨的面粉都有好几种。
    沈钰询问了伙计,又在他们家面粉袋子里各抓了一把,用手攥了攥,就选了最贵的一种。
    店伙计一看她的动作,就知道这位年轻姑娘是识得面粉好坏的,是位行家,不敢乱报价,就老老实实报了个实在价钱。
    这种上好的面粉一斤十八文,比在临溪镇悦来酒楼采买的面粉一斤要贵了两文,但品质上却更好一些,沈钰当即定了五袋面粉,一袋面粉十五斤。
    县城此地的百姓,因着南北客商都有,米和面都做主食,但一般百姓家里吃面粉,都是家中用来做饼子,直接买价钱最低、粉质粗砺的那种,也没有一次买这样多的。
    伙计一看来了大主顾,顿时脸上更是笑成了花,殷勤问到:“姑娘一次买这样多,真是多谢惠顾小店。店里有规矩,一次购买超过四袋,就给每袋减十五钱,并且,只要是在这县城里,就可以给送到家去。”
    沈钰一听就乐了,才刚想着要等新买的车子送到后,明天才能过来把采买的面粉等食材给推回家去,没想到这里却量大从优,还送货上门,实实在在享受了一把做上帝的待遇。
    李氏因为不懂沈钰要这么贵价的面粉做什么,当着伙计的面,也不好问,就只好心疼的看着沈钰掏出荷包,数了五袋面粉的银钱。
    店里的账房先生把银钱收了,又刷刷几笔给开出一张条子让伙计交给沈钰。
    伙计问明了沈钰家的地址,就说天黑前一定给送到,到时姑娘把这个条子交给送面粉的伙计即可。
    沈钰接了条子和李氏出了米粮店,李氏在店里一直忍着没有问,忍得辛苦,好容易出了店门,立刻迫不及待的问道:“玉枝,你买这样上好的面粉做什么,平日里在乡下,面粉可不是这个价钱,这样一斤面粉所费的银钱,在乡下可买一斤半了。”
    沈钰边拉着李氏肉铺方向走,边笑着解释给李氏听:“娘,这面粉磨得越细,和好的面团才能发得更好,做出的包子才能又软又筋道,包得住馅,兜得住汤汁。”
    李氏没做过发面的面食,听得似懂非懂,却装做很懂的样子,点点头道:“哦,就是越贵的面越好,做出来越香。”
    沈钰笑着点头:“娘说的很是,这样的面做出来香。”
    两人奔来走去,在各家店铺里一通采买,这些常卖的食材价钱都报得很实在,想是多年老铺的缘故,并不高报价钱,欺瞒生客。
    等到终于买齐了调料,两人手上提满了大包小包,还有地上堆着的一筐新鲜菜蔬、用荷叶包好的一大块猪肉、一瓶油、一罐酱、一葫芦醋等。
    李氏一看,发愁道:“这可怎样拿回去,实在多了些。”
    沈钰也犯了难,正犹豫要不要让李氏在这里守着东西等着,她回去拿上抬筐再一起抬回去,一辆套着头小毛驴的小板车就停在了面前。
    一个面容憨厚的中年汉子问李氏道:“这位大嫂,可是食材采买多了,不好拿回去?”
    沈钰听了汉子的话,知道是在这条街上等着拉活的板车兜揽生意,真不错,古代也有出租车呢。
    李氏在乡下可没见过这个,突然被一个陌生男子亲亲热热地叫她大嫂,她抬头看去,却并不认识这个男子,把脸一板,戒备地问道:“谁是你大嫂,我可不认识你。”
    那中年汉子被李氏回了这么一句,也有点懵,尴尬地用手挠挠头,讷讷地不知如何开口。
    沈钰在旁脆声道:“这位大哥,可是做脚夫生意的,到集市旁边柳树巷要多少银钱?”
    车夫一听,旁边的姑娘打问价钱,忘了刚才的尴尬,忙回道:“姑娘是要到柳树巷,那不远,十个钱就行。”
    沈钰心说:“你这貌似憨厚,要价可不低,我们昨日搬了许多行李,路徎也差不多,也不过二十个钱。”
    “五个钱,去不去,不去就算了。”
    旁边的李氏听了车夫和沈钰的一问一答,就明白自己刚刚因为不懂,闹了笑话。
    听到价钱,她也想到昨儿搬家时的报价,觉得贵了。
    车夫脸上一片为难之色,沈钰也跟着帮腔道:“这位大哥,天色也快黑了,想来你也是回家顺带的生意,我们东西不多,就两个人,轻省得很。”
    本想再力争多赚几个钱的的车夫才想张口,却被沈钰一口一个大哥的叫的满心舒畅,只一心觉得这姑娘说的很有道理,就晕头晕脑地点头应了。
    两人把采买的东西都搬上车,上车坐稳了,车夫甩了个响鞭,小毛驴就“得得得”的轻快小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