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小孩子的话最有用
作者:蜜酿桂花   包子西施奋斗史最新章节     
    杨韬忙上前去把食盒盖子打开,笑着对玉诚和墩墩道:“快些帮我把食盒里的餐食都拿出来。”
    “我家人口少,伯父、父亲他们年纪大了,喜欢吃饭时热闹些,你们两个在这边,一起吃过饭再回去吧。”
    玉诚两人有些犹豫,墩墩道:“先生,我和玉诚是来送餐食的,在这里吃饭,回去娘和李婶婶会说我们的。”
    杨韬笑道:“放心好了,就说是我伯父久不见你们,才留下你们吃饭的,何况我也留你们了呀。
    杨老伯在旁敲边鼓:“做先生的让你们留下,你们留下便是,李娘子不会说你们的。”
    玉诚和墩墩听杨韬和杨老伯都这样说,才放下心来,赶紧上前帮着杨韬往外端食盒里的盘、碟。
    杨韬则小心地把那个铜锅子端出来,放在桌上道:“伯父、父亲,你们以前最爱吃这道香蕈饺子,自从祖母去后,就再也没做过了。”
    “今日我特意央了沈姑娘给做了这道菜,汤和饺子还都是热着的,你们过来尝尝。”
    杨老伯一听,高兴地道:“哟,那可真是有些年没吃过了,夫人和弟妹也做过,奈何不是母亲做的那个味道。”
    “玉枝丫头的厨艺很好的,没想到她也会做这道菜。”
    “老二啊,快别愣着了,帮我把那个煮茶的小炭炉子搬过来,把这汤放在炉上煮滚了,热热的,才好配这油炸素饺。”
    杨淮远听到儿子点了这道菜,脸上没啥变化,心却软了。
    一时间想到阿韬小时候,奶声奶气用汤匙舀起一个饺子,举起来让自己吃的样子。
    又想起母亲当年抱着阿韬,笑呵呵一脸满足的样子。
    他只得无奈地叹口气,去外间大哥常用来喝茶的方桌上,把小炭炉子抱了过来,往里面添些茶炭,放在了桌子正中间
    杨老伯把铜锅子放在炭炉上,笑着和玉诚、墩墩闲聊,问他们上学的事。
    玉诚和墩墩哪里知道杨先生父子之间的事,见杨老伯问,就有问有答,实话实说。
    小孩子的心里觉得谁好,自然把这个人夸得天上有地上无。
    墩墩还好些,年纪毕竟大上两岁,说话也沉稳些。
    玉诚则不同,说起话还一副小孩子气,可是却又硬想装大人,童言童语的,时不时的逗得杨老伯哈哈大笑,屋子里的氛围慢慢轻松起来。
    安氏此时也回来了,和金氏把杨韬带来的餐食都摆好,又去灶间把准备好的饭菜都端了上来,林林总总,摆了一大桌子。
    摆好了饭菜,安氏招呼大家入座。
    杨淮远虽还是别别扭扭,却在两个孩子面前,倒底要给儿子留几分颜面,被杨老伯一拉一劝,也就顺势坐了下去。
    此时铜锅子里的汤也滚了,冬菇的香气散发出来。
    杨韬拿过汤碗,夹了四五个油炸饺子进去,用汤勺舀起鲜香四溢的冬菇汤倒入碗中,从装着香葱碎的小碗里抓一点撒上去,端到杨老伯面前放下道:“伯父尝尝,和祖母煮得味道有什么不一样?”
    杨老伯笑着点头,拿过汤匙。
    杨韬又装了一小碗饺子盛好汤,这次却没有放香葱,端到父亲面前放下:“父亲也尝尝,我记得您不爱吃加香葱的,喜欢青蚕豆多放些。”
    杨淮远没有吭声,可是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横眉怒目的,只是默默接过杨韬递过的汤匙。
    安氏看了心中一喜,忙道:“阿韬快坐下,我和你娘自己盛汤,你问问两个孩子喜欢吃什么,给他们装些,大家快吃饭。”
    一餐饭吃得平和热闹。
    期间,杨淮远认真听着玉诚两人说在学校里的事,说杨先生如何讲课有意思,如何字写得好,如何带着学生去登高等等。
    杨淮远吃着香蕈饺子,虽然味道和自己娘亲做得不一样,倒也鲜香味美,酥脆可口。
    心里琢磨着,似乎阿韬这教书先生当得极得学生喜欢,也不算不务正业。
    吃过了饭,杨老伯和安氏张罗着装好了食盒。
    杨韬要带着玉诚和墩墩走时,杨淮远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阿韬,明日若有空闲,晚间来家里吃饭,我想和你谈谈。”
    杨韬听了先是一愣,继而喜上眉梢,点头应道:“好的,父亲,明日学院一放学,我就回家去。”
    杨淮远冷着脸“哼”了一声,故作嫌弃地摆摆手,就倒背着手,看也不看杨韬一眼,进屋去了。
    一踏进门,避开众人,杨淮远却再也绷不住,已是嘴角带笑。
    金氏在旁听着,想想自从夫君因儿子不想应试以后,两父子见面从未好好说过话。
    这次能态度转变,真是难得,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金氏,忍不住眼圈都红了。
    杨老伯夫妻俩听了,则在旁边呵呵直乐。
    回店铺的路上,杨韬高兴得不得了,虽然手里拎着两个空食盒,走路却呼呼生风。
    玉诚和墩墩虽然空着手,却不得不走两步就小跑一下,才总算勉强跟得上。
    杨韬走了一段才觉出自己走太快,忙慢下来等着,又笑着对他们道:“还好你们跟着来送餐,要不然呐……”后面只是笑,却不好给两个孩子解释。
    玉诚却接着道:“要不然,也吃不上山楂桂花糕,酸酸甜甜真好吃。”
    杨韬哈哈大笑:“玉诚说得极是。”
    玉诚对着大家说完,有些疑惑问道:“我说的没错呀,山楂桂花糕就是很好吃,先生为什么笑成那样。”
    李氏、姜氏却是知道杨先生和父亲闹矛盾的事情的,虽不知细节,但听玉诚和墩墩这样一说,也知道今日,两个孩子对杨先生一通猛夸起了作用。
    说不定两父子就此和好,接受杨韬当教书先生的选择了呢。
    李氏笑着道:“你是说的没错,就只知道吃。”
    沈钰她们听了也在旁笑,玉诚见娘不再提,他拿回杨大娘给的铜锅子的事,就跑到沈钰身边道:“大姐,你会不会做山楂桂花糕。”
    “杨大娘说就是用山楂果做得,只不过她们年纪都大了,不敢多吃甜食,只做了小小一碟,我和墩墩哥一人只吃了一小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