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提升思想觉悟,加入秦国大家庭
作者:爱吃飞饼的沈佩君   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最新章节     
    “遵命!”
    缭既然愿意好好配合,走上同一条船。
    那么,成蟜不会闲着没事,去招惹是非,把同一条船上的队友,变成敌人。
    他当即下令道:“此刻起,咸阳城内所有秦军,统归国尉调遣,任何人想要出城,都必须经过我的同意,否则,杀无赦!”
    “公子,咸阳城内的秦军,除了国尉的一千亲卫,其他秦军的指挥权要交到国尉手中,都需要大王的诏令。”
    王绾并不知道成蟜这么说,早就有了准备,只是身为秦国丞相,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提醒一下。
    双方在熊启这件事上,怎么说也算是一条战线上的人。
    现在,熊启下狱,本该万事大吉,就此结束。
    但,成蟜这么做,王绾很担心带来不好的影响。
    若是成蟜自己要掌控秦军,王绾不会说什么,谁不知道秦王宠他,只要不把咸阳城一把火烧开,就算是搬空国库,也不会收到严重的惩罚。
    现在他要把秦军交到国尉缭手中,不是王绾觉得不行,而是整个咸阳的官民都会觉得不行。
    平时一起处理政事,王绾和缭是同朝为官,共同为了秦国出力,
    然而,缭毕竟是魏人,来秦不久,王绾在这件事上,不敢过分相信他。
    “王兄已经下令了,丞相不必过分担心,咸阳城交给国尉大人,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成蟜话刚说完,便在王绾等人的注视下,走上王阶,俯身在新打造的长桌前,很快便写好一份诏令,背对着众人,从怀中掏出秦王印,完成秦王诏令的最后一步,使其具备法律效应。
    他一边收好秦王印,一边吹干墨迹。
    不一会儿,成蟜转身走下台阶,将现成的诏令交到缭手中,双手紧紧抓住缭接诏书的手,语气中流露出真情实意,道:“国尉大人,这是王兄的诏令,他对你可谓是无条件信任,放着那么多的秦人不用,而是选择大人,足见王兄对大人的看重的信赖,此刻前,我的性命,便交到大人手中了。”
    缭抽了抽手,发现成蟜这个小年轻,力气还挺大,没能一次抽出来,他松开抓到的诏书,咧着嘴笑得憨厚:“公子这么说,在下不敢接诏,公子的性命,可是关乎到天下形势的,缭何德何能,不敢当公子如此信任!”
    咸阳的秦军他掌握不掌握倒是无所谓,而是成蟜的话,让他忍不住心生警惕。
    大家才见第一面,就这么放心教出军队,让他不得不防。
    尤其是成蟜那句把性命交给他。
    这不扯淡呢?
    万一成蟜晚上睡觉掉床,次日起来,说是府中进了刺客,责怪他没有担负起治安咸阳的责任,那可真是太冤枉了。
    这么离谱的想法, 他也是受熊启事件的启发,而且他觉得成蟜做得出来这种事情。
    “废话真多,让你干嘛就干嘛。”
    成蟜假装无事,语气略有不耐,他把诏书再次塞到缭手中。
    想要置身事外,哪有那么容易?
    熊启的案子能够这么顺利,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后想抽身,成蟜不可能如他所愿。
    成蟜懂缭的明哲保身,不想沾惹是非,招致非议。
    但,那关他屁事!
    差事办好了,别人夸的是成蟜用人不疑,眼光独到。
    差事没办法,别人骂的是缭,又不是他。
    成蟜推开还想继续推诿一二的缭,在王绾等人震惊的目光下,转身看向百官,说道:“而今,王兄身临前线,亲自与六国作战,无暇他顾,然秦国政事,一日不可荒芜,本公子为了秦国,为了王兄,便勉为其难地暂代监国一事。”
    王绾皱了皱眉头,没有多话。
    公子是混蛋了些,但,在大事上面还算可靠。
    而今大王不在咸阳,确实没有人能够代理国事,让他来的话,他只是个臣子,有些事情无权处置,还要送到大王那里去,一来一回便浪费不少时间。
    熊颠更是没有意见,此事之前,他就有远离朝堂之念,一心投入到连胜坊中。
    现如今,成蟜接手政事,对他没有任何影响,反倒还对楚系的未来有一定好处。
    国尉缭展开诏书,头一眼就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他伸出手指,按在诏书上面,翻转手指,能够清晰看到上面的墨迹,再去按王印的位置,红色朱砂印迹,也还清晰可见。
    缭满脸不可思议地抬头看向成蟜,这份诏书昨天之前肯定不存在,公子能够写下伪诏,说明他胆子大,行事无忌,还能搞到王印,实在是...全凭大王的支持啊!
    那么监国一事,他肯定也没有意见。
    成蟜能够现写监国诏书,他还能有什么意见,见王绾也不吱声,他怀疑老家伙早就知道了。
    秦国王室的和谐,远超世人想象。
    缭感慨一句,将诏书收好,沉默不语。
    成蟜数次想要开口,可百官保持沉默,使得他一大堆准备好的言辞,憋在喉咙处说不出来。
    监国一事,不比让缭掌管咸阳军队更加重要?
    百官是怎么回事?
    熊颠是怎么回事?
    王绾这老顽固,又是怎么回事?
    成蟜又等了一会儿,甚至都能够听到身边人的呼吸声,就是没有人提出异议。
    属实没有想到,居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竟然连小声的议论嘀咕都没有。
    要不是秦王印在怀里揣着,监国的诏书他还没有来得写,成蟜都怀疑,是不是提前把诏书颁布出去了。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么各位就各司其职,依照往常一样,领取大秦的俸禄,处理各自负责的事务,这么多年过来,秦国在列位的治理下井井有条,我相信王兄不在的这几天,你们也同样能够做好。”
    成蟜省下一大串讲道理的废话,既然都没有意见,他也懒得写诏书,虽说秦王印就在怀里,但还是少用的好。
    这种掌控一切的权力,用多了,容易上头,搞不好就成为权力的奴隶,大秦的罪人。
    “公子既要监国,那么...”
    王绾预感到有些不妙,立刻站出来劝说。
    不料,刚一开口,就被成蟜出言打断:“没错,既然本公子监国了,那么本公子就要看看,列位臣工处理政事的能力,连年征战,我大秦的国库,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从今天开始,大秦国库不养闲人,列位臣工既然能够领取到国库派发的俸禄,就说明你们是有相应能力可以处理好所负责事务的。”
    “公子...”
    成蟜提高声音,压过王绾苦口婆心的劝说,继续道:“小事不用我管,大事考验能力,做好小事,是你们的本分,做好大事,是大秦对你们的考验,想要进入大秦高层,成为三公九卿,位列丞相,那么就必须展现出你们的能力,此次监国的原则是,本公子只负责旁观考评,不负责参与政事。”
    “但,为了秦国,若是谁有处理不了的事情,尽可来找本公子,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过你们也要做好不能胜任,辞官归家的准备。当然,若是事情没有做好,还不来找我,小事罢官回家,大事罢官下狱。”
    “就算是说出花来,也改变不了不思进取,偷懒躺平的本意。”
    郑平耳边传来蒙毅的小声嘀咕,他回头看去,蹙眉道:“公子是个好人,我一家人自韩国来秦无处落脚,全凭公子收留,若是没有公子,我们一家人恐怕此生都难团聚。”
    “还有师父的家人,自楚国而来,也是公子给他们提供的住处,以及吩咐人照顾饮食起居。”
    “你的兄长蒙恬将军,也曾经担任公子的护卫,那是个正直的人,为何你却总是说公子的不好?”
    郑平的出身,最多比普通的平民好上一些,是完完全全没有办法与累世秦将的蒙毅相比。
    且他与蒙毅相识,也不过是几天时间。
    与蒙恬,最多是见过几面,打过几次招呼,谈不上有多熟悉。
    但,他仍旧敢这么说,全凭心中的一杆秤。
    如他所言,成蟜对他和李斯两家人都有恩在,那么维护成蟜,就是他发自内心要去做的事。
    从一开始,他就看出来蒙毅,不喜公子。
    这一次,他实在是忍不住了,他觉得公子说得没错。
    作为官员,就应该能够做事,做不了回家去把职位让给有能力做的。
    忽然,听到蒙毅的吐槽,让郑平觉得恩人的名声被无端抹黑,故而站出来主动维护。
    蒙毅则是百般不解,扭头看了眼怒气上脸的郑平,嘴角蠕动两下,想要解释一下,最后什么都没有说。
    这种事越抹越黑,他不是对成蟜不满,是对不思进取的成蟜不满。
    只要成蟜保持上进,好好做事,不再到处惹是生非,好好保持王室的尊严,提升王室的威望,蒙家作为坚定的秦王党,蒙毅没有不喜成蟜的理由。
    不过,这种话,他没必要跟郑平说。
    成蟜也知道蒙毅对他的不满来自哪里,不然的话,以成蟜记仇小心眼的性子,蒙家早就鸡犬不宁了。
    “郑兄,我觉得他说得对。”
    张良没有了成蟜的施压后,又变得活跃起来,他和群臣不同,无心仕途,不存在遵守朝堂纪律的问题。
    大咧咧地走到郑平身边,揽着他的肩膀,乐呵道:“你也别急着反驳我,蒙家世代秦将,蒙受秦恩,蒙毅难道不比你忠心?”
    “他不是在诋毁你家公子,而是成蟜的确天生懒散,蒙毅不过是道出事实罢了。”
    “想必他的心中,也是期待成蟜越来越好的,可惜成蟜自己不争气,多好的机会,能够接触到政事,他却选择回家躺着什么都不干,还威胁秦国百官,莫说是蒙毅,但凡是对秦国有感情,希望秦国变好的人,都不会赞同成蟜这样的做法。”
    郑平一把推开张良,没来由得厌恶上了对方。
    本来大家都是韩人,在咸阳相遇算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但是,张良说的话,让他心寒。
    他界线分明道:“张子房,亏我拿你做乡党看待,没想到你也是个卑鄙小人,表面看是在替公子说话,实则是在贬低公子,在下是没有你们读的书多,但是我的良心要比你多得多,公子是我全家的恩人,那么平就会不顾一切地维护公子,哪怕是付出性命也做所不惜,而不是像你这样,住着公子的房,吃着公子的饭,拿着公子的钱,还阴阳怪气地贬低公子。”
    郑平眼角的余光扫到蒙毅,不由自主地将他与张良进行了对比,当即便心直口快地说了出来:“蒙毅只说公子懒散,而你却说公子得不到秦人的支持,甚至是反对,你的用心简直阴毒险恶。”
    “你才拿他的钱了,你全家都拿他的钱!”
    张良不在乎郑平对他的评价,阴毒险恶完全不能够触动他,但是,那句拿成蟜的钱,瞬间激起了他的怒火。
    吃饭住房,那是他被绑架到了秦国,没有选择的权利,不得不如此,却也是事实。
    可若是说拿成蟜的钱,张良绝不承认,这是诽谤与陷害。
    然而,不等他继续控诉辩驳,郑平一句话将他噎死:“张家危机,欠下巨额钱款,乃是是使团出钱摆平的,而使团的钱就是来自公子,若是没有公子的允许,师父是绝不可能把钱送到张家去的。”
    郑平倒不是说李斯不够大方,韩秦之间貌合神离,李斯为秦,张家为韩,表面的朋友,背地的对手,不出钱相帮才是正常人作为。
    提到这件事,更是让成蟜的形象,在郑平心中无限拔高。
    在他看来,成蟜愿意相帮张家,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帮到了就是帮到了,称得上是以德报怨了。
    “你听谁胡说的,那是...”
    张良逐渐气急败坏,最后的理智,没有让他出卖成蟜,否则后果难料啊!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郑平这么一根筋。
    而且更让他想不通的是,张家向秦国使团借钱的事情,为什么就连郑平都知道了?
    张良冷哼一声,一定是成蟜那个大嘴巴,到处乱说 ,想要就这样把他留在秦国,那是不可能的。
    “真假与否,你比我清楚,若不是公子帮忙,今日的张家,早就被韩国公族咬碎撕烂了吧?”
    郑平是不懂他们公族之间的弯弯绕绕,但是他分得清是非恩怨,张家要是没有相助,就走不到今天。
    至于张家的祸事从何而来,郑平不知道,因为李斯没有告诉他。
    不过,就算是知道了,他大概也会说,坑害张家的是韩国,使团对韩国提要求是公事,成蟜帮助张家是私事。
    到头来,还是会绕到成蟜对张家有恩上面。
    不过是李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只宣传了成蟜的好名声,没有说他做过的坏事。
    郑平的出身,决定了他不可能与韩国公族站在一起。
    之前配合张良,完全是因为大家都在给成蟜办事。
    “哼!一叶障目,不识泰山,你所知道的,都是成蟜想让你知道的,他不想让知道的真相,你永远也别想知道。”
    张良气地面目扭曲,还是要强忍着怒火不敢发作,只能阴阳怪气两句,不敢指明了说。
    张家要拿出家底,向其他公族借钱,欠下巨款,这背后都是成蟜搞的鬼。
    在得知事情的全部面貌后,他就想通了一切,什么让韩国赔钱,让韩国出让利益,就是为了坑张家。
    让张家欠下成蟜人情,回头好用来要挟他们父子。
    此时,成蟜该说的也说完了,朝着他们几人走了过来。
    刚刚张良和郑平吵起来,声音不大,动静也有刻意压着,仍旧引得百官侧目。
    那个时候,成蟜就注意到这里的情况了,只是离得较远,听不清楚两人在争执什么。
    看到成蟜走过来,郑平恭敬后退几步,躬身道:“公子。”
    蒙毅和成蟜是老相识,没有太多的恭敬,却也没有态度不恭敬的地方,跟在郑平后面,礼节周到地唤了一声:“公子。”
    张良智谋无双,但被郑平气得不轻,理智越来越少,看到成蟜走来,不仅无动于衷,还把头别到一侧,冷哼连连。
    “张相让我代为问候他的儿子,是否安康?”
    成蟜不明所以,只当张良是又犯病了,半开玩笑地威胁道。
    “无耻,呸!”
    张良扭头啐了一口,一口浓痰吐在成蟜脚下。
    “混账,你不过是从韩国抓回来的一名俘虏,也该对我秦国公子无礼!”
    蒙毅抬手就是一拳,将吐浓痰的张良捶在地上。
    别看他瘦瘦弱弱,那是因为他全家都是武将,就他一个学法的,但武将世家的熏陶,使得他成为了文臣中最能打的。
    这一拳下去,他没有用全力,害怕打死人。
    蒙毅说张良是俘虏,出拳也有报复私仇的意思,但成蟜特意抓回来的人,不能就这么随便打死。
    张良重重倒下,跌在地上,脑瓜子晕乎乎的。
    郑平偷瞄着蒙毅,急速下降的好感值再次迅速攀升,只要是维护公子,大家就是自己人,只要不利于公子,那就是不死不休的仇敌。
    蒙毅这一拳势大力沉,好似一块巨石砸在脸上,张良捂着嘴巴,疼得面部扭曲,躺在地上好一会儿,才回转过来。
    他定睛看向掌心,掌心处挂着一抹猩红,他用力嘬了一口,吐出浓红的唾液,脸颊依旧是火辣辣的疼。
    张良甩了甩脑袋,暂时恢复一丝清明,听到成蟜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蒙毅,你怎么额能够如此无礼?”
    “张子房乃是本公子请来的贵客,岂是你一个毛头小子能够随便动手的?”
    “今天,本公子就好好教教你待客之道,像是张子房这种贵客,应该请到廷尉府去,将所有的刑具摆上来,请我们的贵客,慢慢品尝,认真领略大秦的风采,而不是用你小拳头,给他挠痒痒。”
    蒙毅是惯知成蟜作风的,他看不上成蟜的下三滥手段,可不代表他不会和成蟜站在一起,最多是心里膈应一下,做起事来丝毫不会含糊。
    他瞥了眼躺在地上的张良,刚刚那一拳已经泄了私愤,接下来就是公事公办了。
    “还请公子下令,廷尉也好拿人。”
    “就依对唾面秦王,大不敬的罪名,将其下狱用刑,等他什么时候认识到错误,痛改前非,再奏禀王兄,是否将其放出。”成蟜稍微想了一会儿,便给张良定下了罪名。
    蒙毅也颇为无语,大王都不在咸阳,还能被唾面,张良这一口浓痰吐的真够远。
    但还是配合成蟜接下此案。
    作为唯一的嫌疑人,张良觉得有必要为自己伸张一番,否则,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成蟜,你身为秦国公子,信口开河也就罢了,怎么还能平白污人清名?你的所作所为,可全都代表着秦王的形象。”
    “王兄的形象?我帮你问问!”
    成蟜知道张良想说双方达成的约定,只是不敢说,担心他恼羞成怒,加害韩非和张平。
    他努力抿着嘴唇,不让自己笑出来,转身问向议事结束后,准备离开的百官:“列位臣工,本公子有句话,想要问问你们,我秦国的王,在你们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王绾抬眸看了一眼,就知道成蟜又在玩什么花样,他是对成蟜监国不做事的态度有所不满,可身为丞相,恭维秦王倒也是分内之事,当即拱手:“吾王英明神武,圣而裁决,雄才大略,乃一统天下之圣明君主!”
    百官:“吾王圣而裁决,一统天下!”
    成蟜站在张良面前,得瑟地耸着肩膀,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至于你为什么会觉得不好,只能说你还没有融入群众,需要接受劳动改造,提升思想觉悟,积极加入秦国大家庭。”
    “成蟜,你!”
    “公子,臣先告辞了。”
    张良嘴刚张开,话还没有说出来,蒙毅便撕下一块布料撒进他的嘴里,然后挽起袖子,一只手抓住张良的后脖子,拖着他朝殿外走去。
    郑平站在后面看着,紧张地吞咽着口水,刚刚一拳打倒张良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也行,干庄稼活的,有一把子力气在。
    但,看到蒙毅一只手轻松制服张良,并把他拖走的时候,郑平意识到差距了,刚刚他对着蒙毅一顿输出,也就是蒙毅脾气好,不然自己也免不了要挨揍。
    成蟜侧目扫到郑平,初始并没有太在意,念及对方的坚定站队,他再次回头,定睛看着郑平,善意提醒道:“蒙毅家学渊源,文弱只是他的伪装,只要不损害秦国,他就是个文文弱弱的书生,没什么好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