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一箭双雕,套路市长
作者:老刀锋   四合院开局:我媳妇188会太极最新章节     
    “姨,一天一口,一年就是三百多口了。”
    杨庆看王姨还嫌弃效率不行,立马解释道。
    王姨一听三百多口,这才感觉到这打井机也许没有自己想象的差。
    王德超统领京城,可不是只管京城,他还管着京城下面三千多村庄。
    井这种神器,对他来说就是巨大的政绩。
    要不然他也不会不辞辛苦的跑到秦家村来视察。
    他拍拍杨庆的肩膀,询问道。
    “你们这打井机,一个月能够生产多少?”
    正戏来了。
    杨庆立马来了精神,他先是对秦德禄和周伟叫道。
    “秦村长,周书记,你们赶紧来一下,为咱们市长大人介绍一下秦家村的规划。”
    “我去给厂子里打个电话,问问产能。”
    随后他又向王德超赔罪。
    “王市长,这个我还真不熟悉,所以容我去打个电话确认一下。”
    “失礼了,失礼了。”
    然后他就告辞走人了。
    王德超感觉自己被杨庆忽悠了。
    杨庆就这样把自己丢这里了?他的目的是什么?
    他看向秦德禄和周伟。
    这两个人也是人精知道这是杨庆在给他们创造机会,他们就立马领着王市长和王局长向村部走去?
    “市长,秦家村规划图挂在村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杨厂长给我们的做的规划很详细,我们秦家村这一年的变化,全赖这份规划。”
    王德超有什么办法,来人家村里视察,这点面子总要给的,而且他们这两句话也引来了他的好奇。
    “那就去看看。”
    他也好奇,杨庆把他引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王局长却若有所思。
    杨庆只怕不单单是为了打井机,一个打井机根本不值得他这样折腾。
    一直来到了村部,秦家村的巨幅规划图,就吸引了王德超的视线。
    就连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的王主任,也被这幅规划图震惊了。
    现在还没有效果图一说,这属于创新,所以一出现,立马让王德超离不开眼睛了。
    只有王主任大概知道,这效果图,只怕是杨庆和雷根生他们一起弄出来的。
    因为红海房地产公司,现在就大量运用了这种作图方式。
    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却能让人耳目一新,效果惊人。
    在秦德禄和周伟两个人一字一句的给王德超介绍完秦家村的规划后,王市长彻底被这份规划惊到了。
    他们累死累活的搞建设,搞发展,竟然比不上人家一个村子的发展规划。
    如果秦家村的真的能够按照这份规划,完成建设。
    那秦家村一定会成为整个国家数一数二的村子。
    这里面可以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尤其是人家的产业布局。
    一步步,从手工业,向轻工业发展的路径非常清晰。
    比如农业改革中,大量的荒地被开发了出来,很多地方不适合种粮食,但是能够种棉花。
    等到棉花有产出后,他们规划了纺织业。
    纺织业成熟后,他们还有成衣产业。
    而粮食生产,别人也没有落后,反而和农技站和农械厂合作,大力推行了农业机器,不但效率提升了,产量也增长了。
    他们并没有因为工业剪刀差的原因,而裹步不前。
    而是找到了新的出路。
    不但没有阻碍大工业化的发展,而是弥补了重工业的不足。
    王德超隐隐感觉,杨庆这是在下一盘大棋。
    但是他又找不到头绪。
    不过秦家村的规划,给他打开了一扇门。
    一种有别于既定发展方法的门。
    就是这方向,是不是有问题,他不敢打包票。
    只能看看再说。
    王主任也被秦家村的宏伟规划给惊了一下。
    那种感觉又来了,杨庆又搞幺蛾子了,打破常规,特立独行。
    他把触角伸到了农村。
    她不知道这到底是好还是坏。
    他真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在当前的大势下,她也不知道好坏。
    但是杨庆做事儿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做一个成一个,总能创造奇迹。
    而且紧贴中央精神。
    秦家村的发展规划,就紧贴“农轻重”的指导思想。
    (农轻重,是三年后,为了快速恢复民生,而推行的指导标准,意思是,农业第一,轻工第二,重工第三的思路,也是工人精简的指导思想。)
    这也是王德超和她这么重视杨庆的原因之一。
    不然一个打井机,怎么也使唤不动一个市长。
    等到秦德禄和周伟介绍完秦家村的规划后,杨庆恰巧就打完电话过来了。
    他还露出一脸为难的表情。
    “市长,我们农械厂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我们发动机指标不够,石市水泵厂的生产也跟不上我们的需求,他们一个月只能给我们生产三十台水泵。”
    “所以一个月,即使我们能生产十架打井机,而能打的井,只有三十眼。”
    “还有钢筋混凝土井管要用到钢筋,我们能够争取来的指标也非常有限。”
    “所以说,我们缺发动机,缺水泵,缺钢筋。”
    杨庆这是在哭穷,王主任一眼就看出来了。
    王德超被杨庆的这些话愁坏了,井对农业太重要了。
    明明好处那么多,却只让他看着,那怎么行?
    即使是他明白杨庆在套路他。
    “我回去去争取一下,看看能不能给你们多要一点指标。”
    “不过你也不能光靠市里,你们也要想办法,解决困难。”
    机会终于来了,杨庆瞬间抓住,不过脸上却装作犹豫的样子。
    “市长其实我们已经想到办法了?”
    王德超。
    “什么办法?”
    杨庆为难道。
    “如果银行能够再次推迟一下我们的还款时间,再贷给我们五十万。”
    “我们就可以把铸造车间建立出来。”
    “有了铸造车间,发动机,我们就可以自己生产了,水泵只要石市给技术我们也可以撑起来。”
    “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我们的产能就不再受制于设备了,我们的产能,将只受制于原材料的指标数量。”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解决掉我们目前面临的大部分问题。”
    王主任恍然,杨庆这货,原来在这里等着王市长那。
    工业上的事情,王德超的话语权没有那么大,但是银行贷款,他有着决定性的话语权。
    “我还认为什么事情。”
    “杨庆,只要你能够给我保证,一年生产一千架打井机,我给你争取五年,一百万的无息贷款。”
    农业县的资金支持,市里本来就有。
    下面村镇建立的农机部,农机修理厂,都是这里面的资金支持的。
    现在给做出了成果的农械厂一点帮助,一点贷款,一点问题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