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姚襄北迁
作者:煮茶喝酒   五胡屠夫最新章节     
    “兄长,洛阳本是汉室东都,魏晋皇城。如果我们占领了洛阳,必然会招致晋朝的进攻。
    另外,如今冉闵屯居于黄河北岸的野王城中,与洛阳仅有一河之隔。
    如今正是寒冬之时,黄河封冻。此时我们占据洛阳,只怕冉闵会带领大军进攻洛阳。
    冉闵神勇无敌,燕国慕容评、代王拓跋什翼犍、匈奴左贤王刘务桓和秦国世子苻坚等人,带领共约8万人马围剿冉闵。
    却不想被冉闵杀得铩羽而归,全军覆没。此时我们若是占据洛阳,必然会招来冉闵的进攻啊!”
    姚襄的弟弟姚苌向兄长建议道。
    姚襄听罢,长叹一声,说道:
    “你所言之意我皆明白,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我们羌人与秦国乃是世仇,与燕国也无交际。此时他们主动让出河洛之地作为我们的生息之地,说白了只是想借此挑起我们与冉闵之间的矛盾,并借助我们的力量来削弱冉闵罢了。”
    姚苌听后,惊讶地问道:“既然兄长明白这个道理,为何还要去河洛之地?”
    姚襄看向年仅23岁的弟弟姚苌,一阵苦笑,问道:
    “那依你之见,我们不去河洛,又该到何处而去呢?”
    姚苌听罢,一时语咽。
    “是啊,不去河洛,又该去往何处呢?”
    姚襄俯下身子,看向地图,说道:
    “弟弟,你带5000骑兵,立即前往洛阳,抢占孟津关,堵死冉闵南下洛阳之路。
    记住,冉闵神勇无比,你的任务只是守住城池,而非出城与冉闵作战。”
    姚苌听后,拱手答道:“我定然不负兄长厚望,誓死守住孟津关。”
    孟津关,自古以来为黄河南北往来的交通要冲。
    黄河由于黄土高原落差明显,一路水流湍急,至豫西部孟津之后,河道逐渐变宽,流速骤降,便于船渡。
    因此,古人在此设立孟津渡口,名为孟津渡。
    孟津渡向南,有一座城池。
    城池北濒黄河,南依邙山,道路狭窄,因在孟津渡南,故名孟津关。
    孟津关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关河相连,形成了以关制河、以河卫关的格局。
    又因孟津关是洛阳的北大门,因此自古以来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姚苌带领5000名骑兵日夜兼程,利用夜间星月萤火之光,快速抢占了孟津关。
    如此,便守住了洛阳的北大门。
    姚襄亲率7万大军,乘着风雪,开始向洛阳进发。
    当地百姓听后,纷纷举家搬迁,跟随姚襄北上。
    姚襄心中既是高兴,又是痛苦,于是一一走访,亲自到四方安抚百姓,叫他们留在原地,免受风雪之苦。
    但是,姚襄越是安慰,百姓们跟随姚襄的意志越加坚定,百姓们见到姚襄劝说,于是纷纷说道:
    “明公既往,我们将犹如儿子失去父亲,何来故乡?”
    姚襄迫不得已,于是将军中所有的马匹、车辆让出,叫马匹拉着车辆,而百姓们则乘坐在车辆之上,免受长途迁徙之苦。
    而7万将士们则个个走路,一路步行。
    即便如此,也没有一名将士叫苦叫累,反而主动让出车辆,无一人心怀怨恨。
    野王城外,将士们的训练仍在紧张的进行之中。
    此时已是十二月初,天寒地冻,积雪覆地,正是三九严寒之时。
    不过,将士们的训练热情还是很高涨的,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将士们早已进入正轨,也不用冉闵再为此操劳。
    冉闵来到太行山脚下,只见20名东宫卫队的将士正在练习梅花桩,而张蚝则正在练习闪鞭。
    张蚝自幼身形敏捷,所以梅花桩对于张蚝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自熟练掌握高低桩后,冉闵便叫张蚝开始练习闪鞭。
    闪鞭,顾名思义,就是由陪练者挥鞭击打,而练习者则徒手闪躲避让。
    在开始之时,由一人挥动长鞭击打,张蚝徒手闪躲。
    若是在一刻钟(15分钟)的时间内,持鞭者无法击中张蚝,则难度开始增加,由两人同时挥鞭击打,张蚝仍旧徒手闪躲。
    再到后来,难度继续增加,由三人或是四人,一直增加到九人,张蚝仍旧徒手闪躲。
    若是张蚝一人能够同时躲过九人长鞭的击打,在高低桩上能够坚持一刻钟以上的时间,便宣布大功告成。
    如此,即使张蚝冲入万千兵马之中,也能够同时躲过敌军九名将士的攻击,再无性命之忧。
    场地之上,四名将士正手持长鞭,在不断地抽打,而张蚝则面带面具,站在高低桩上,犹如一只猴子一般来回跳跃。
    不错,是像一只猴子,高低桩对于张蚝来说,不仅没有成为一种障碍,反而变成了助力。
    张蚝左跳右蹦,前翻后仰,活像一只猴子一般灵活,随意挪腾,潇洒自如。
    四人连续挥击一刻钟,长鞭如电,但却始终无法击中张蚝。
    冉闵见后,心中甚是高兴,于是接过将士手中的长鞭,开始亲自抽打张蚝。
    冉闵皮鞭一抖,向前击去,张蚝一个后空翻,轻松躲过。
    冉闵再次挥鞭,从右上至左下抽下,张蚝身体一转,再次轻松躲开。
    冉闵再次挥鞭上撩,张蚝右脚抬起,皮鞭从腿部扫过,却并未击中。
    冉闵再次一个长鞭横扫,只见张蚝身体一转,一个侧空翻,长鞭沿着张蚝的衣襟扫过,却是未能击中。
    冉闵连挥四次,但冉闵并不是随意的挥击,而是极具目的性的。
    这四鞭包括了矛槊的四种招式,分别是刺、扫、砸、撩。
    张蚝能够躲过冉闵的这四招,就相当于在能够马背之上躲过矛槊的随意进攻。
    冉闵连续挥鞭近百次,却是未能击中张蚝。
    冉闵心中很是高兴,于是放下皮鞭,说道:
    “你的闪鞭已经初见成效,从明日起,便开始练习射箭。”
    说着,冉闵从身后取下一张弓来,说道:“此弓能开四石之力,拉满弓弦,能够射出150大步。
    你这些时日,不用练习准度,只需每日不停地拉动弓弦,一刻钟的时间之内,能够拉动满弓百次为合格。”
    张蚝听后,心中也是高兴,于是连忙答道:“多谢义父!”
    如今,张蚝已经初步尝到了训练的甜头,对冉闵是言听计从。
    冉闵又笑道:“不过,每日的跑步、马步和高低桩练习不可落下,以后你上午时分练习跑步、马步、高低桩和闪鞭,每日下午再练习弓箭。”
    “是义父!”
    张蚝训练初见成效,冉闵也是心中高兴,待将来张蚝将跑步、马步,高低桩、闪鞭、箭术、马术、矛术以及徒手搏斗全部练习成功后,必为不亚于自己的一名猛将。
    处理完张蚝的事情,冉闵正准备前往轵关,看望刘俊、刘宁兄弟和雪晴等人。
    可是就在第二日早上,冉闵准备出发之时,突然蒋乾再次急匆匆地跑来,说道:
    “陛下,又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