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夏夏再次去看爸爸
作者:星月浅浅   穿到七十年代,嫁给月光男孩最新章节     
    因为郑家盖的屋子多,秀文和郑母直接把东西都带去了她那里,一起做头绳。
    刚子因为快要开学,夏夏让他拿着课本,去韩爷爷那里学习去了。
    而自己这一段时间,一有空,就带着甜甜去找大花婶。
    大花婶年轻的时候,被婆婆欺压迫害,生第三个女儿后,月子不但没做好,还被婆婆打断了腿。
    大花婶的丈夫忍无可忍,直接带着妻子和孩子,跟家人断绝了来往。
    投奔了远方亲戚,在这里落户安家了。
    两人靠着做豆腐,慢慢过好了自己的日子,养大了孩子。
    夏夏根据大花婶的经历,写了一本家长里短的连载小说,《婆媳间的那些事》。
    有大花婶和甜甜帮忙,夏夏写出了两家不同的婆媳关系,引人入胜。
    有了这种强别的对比,矛盾的碰撞,让她这个小说,备受城市里已婚夫妇和年长婆婆的喜爱。
    夏夏原来的读者,大部分是青年和成年男士,但这个小说,让家里的婆媳,天天追着老公要报纸,要看上面的连载小说。
    大花婶和甜甜看到夏夏写的小说,也是感慨不已,简直就像真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
    夏夏笑着说,要给她们分稿费,两人坚决不要,她们就动动嘴皮子,自己可不会写。
    后来,夏夏经常给两人拿零食吃,最多的就是空间里的大红枣,饼干和花生酥糖。
    刚子已经开学了,夏夏和秀文把他送到学校,把他安排好后,就直接回家了。
    甜甜的肚子,也慢慢起来了,家里来信,让她照顾好自己,等来年春天,想办法安排她回家。
    圆圆才开始,只知道夏夏在帮供销社做头绳,后来才知道,还有报社那回事,不仅一次的感慨,夏夏真的好厉害。
    韩顺从县城回来的次数,比原来多了好多,夏夏最先发现的。
    只要他回来,就帮郑家母和姐弟三人砍柴挑水,上山打猎。
    他们都看出来,韩顺对圆圆的感情很不一样。
    可是圆圆,总有些自卑,感觉自己离过婚,又不能生孩子,不想拖累他。
    夏天慢慢过去,秋天悄悄来了。
    随着村长的一声“开镰”,最忙碌的秋收开始了,丰收的喜悦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甜甜的肚子已经很大了,村长给她安排了轻松的活,也告诉她,坚持不了就去休息。
    等忙碌的秋收过后,大家也终于可以轻松下来了。
    夏夏他们也抓紧时间,把菜地翻好,种上萝卜和白菜。
    村里准备分粮了,韩顺专门从县城回来了一趟,过来帮夏夏家和圆圆家一起分粮。
    郑家母女夏天来的,虽然工分少,却也能分一点粮食。
    夏夏依然跟村长说,自己家全部要粗粮,按照老习惯,再要些红薯。
    等所有的忙完,大家又开始天天上山砍柴、捡山货,为冬天做着准备。
    报社也直接打电话过来,委婉的跟夏夏催促着,一年四季里的秋天。
    夏天的稿件,在上次出差回来后,她就寄给了报社。
    烈日残阳,酷暑难当,田间劳作,万物生长,一派欣欣向荣的夏天。
    主任收到稿件后,连连称赞,心痒难耐的等着秋天的稿件。
    报社是算着时间打过来的电话,催夏夏有时间,可以写写稿件。
    主任还贴心的问她,要不要出差,想去哪儿出差。
    夏夏跟主任说:“我这边秋收刚忙完,正准备跟报社沟通呢,还去老地方山省那里出差。”
    主任听后,立刻答应,他跟夏夏说,这就安排人,去把出差证明和补助直接给她寄过去。
    主任又和村长寒暄了几句,顺利的给夏夏要到了假期,还夸奖村长,你们培养了一个好同志。
    村长听说夏夏又要出差,很容易就接受了,他真的已经平静了。
    毕竟人家都出差两次了,再去出差,好像也没什么意外了。
    但是村里就没那么平静了,因为夏夏要出差,又在村里火了一段时间。
    甜甜和圆圆羡慕的不想说话,只是交代她,让她多带些特产回来。
    两人都往夏夏怀里塞钱,说是买特产用的。
    甜甜家每个月都给她寄好多钱和票,她和肖航忙,都是让夏夏去县城帮忙带东西。
    夏夏也很乐意,有些要买的东西,空间里有,再加上郑家和牛棚那里,夏夏去黑市的次数明显减少的好多。
    甜甜的钱是她母亲给的,每个月做头绳,郑母都能拿到二三十块钱,比秀文还多一些呢。
    因为夏夏要去山省出差,秀文都在忙,要准备路上的干粮和烤肉。
    刚子知道二姐要去看爸爸,把自己写的信都拿给了她。
    夏夏看着手里的十几封信,有些无语,居然这么多。
    刚子告诉夏夏,自己有事想给爸爸说的时候,就写下来,写着写着,就攒了这么多。
    爸爸那里一共有五个人,秀文一共给他们做了五套棉衣,又专门把刚子的旧衣服,做了好几身补丁罩衣,到时候让他们罩在外面穿。
    罩衣做的多,脏了可以洗,不用担心棉衣会脏。
    报社的东西寄到后,夏夏就去村长那里批假开证明,准备出发去山省。
    第二天早上,夏夏背着给爸爸他们准备的大包裹,还有自己的行李,坐着牛车去了县城。
    夏夏到了县城,就找了个机会,把东西都放进了空间,买好票坐上了去山省的火车。
    又可以见到爸爸了,夏夏好像真的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父亲,满心欢喜的去找他。
    下了火车,夏夏按照记忆中的路,先去找了原来的大队书记。
    老熟人办事,很是可靠,大队书记热情的招待了夏夏,安排人带着她去了原来的村里。
    知青的那个房子已经住了人,村长跟那个知青商量,让她先去自己家住几天,给记者同志行个方便。
    那个新来的知青听过夏夏的事情,也是夏夏的一个读者,她直接同意了村长的提议。
    等她见到夏夏的时候,就告诉她,自己很喜欢看她写的文章和小说。
    还拿出了自己原来写的几份稿件,希望她能帮忙看一下。
    夏夏也很感谢她把房子让给自己,当即就帮她看了稿件,从里面找到一些地方,给她说了自己的意见,并给她指出了一些修改方向。
    知青看到夏夏这么平易近人,还一针见血的指出自己文章存在的问题,并帮助自己修正。
    不仅这样,她还认真指点自己,告诉自己需要提升和进步的方向。
    这个知青本来对夏夏的印象就好,因为这件事,她更喜欢夏夏了。
    她告诉夏夏,自己叫周文静,广省广市人。
    她认真的询问夏夏,是否可以交换地址,以后可以跟夏夏沟通写作方便的问题。
    夏夏很高兴的答应了,和她交换了自己在黑省的地址,也告诉她,以后可以随时给自己写信,她会及时写回信的。
    夏夏感觉自己好像遇到了一位知己,她们在小屋里谈论了很久。
    两人越聊越开心,一直聊到了天黑,知青才回了村长家里去休息。
    夏夏来前已经给爸爸他们写信说过了,但是具体时间不确定。
    她来的时候,村里好多人都知道了,夏夏感觉,爸爸他们应该也已经知道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夏夏把准备好的东西,都放到了背篓里,偷偷的去看爸爸。
    等她敲开牛棚的木门,就看到里面坐着五个人,都在屋里等着夏夏。
    夏夏看到爸爸的精神比原来好了很多,放心了不少,笑着喊了声“爸爸”。
    夏立阳从知道夏夏要来后,就一直关注着村里的信息。
    今天干活的时候,听到村里有人说,那个记者又来了,他就知道,是夏夏过来了。
    看着女儿不辞辛苦的,从那么远过来看自己,夏立阳一把抱着女儿,激动的差点流出眼泪。
    夏夏安慰着父亲,等两人都坐好后,她把背篓里准备的东西,都给大家拿了出来。
    又把刚子给父亲写的一堆信,递给了他,让他先放着,有时间了再看。
    旁边的几个人看到夏夏拿来的东西,厚厚的棉衣,还有好多带着补丁的罩衣。
    几个人看着这些东西,慢慢的红了眼眶。
    姐弟三人本来就不容易,还得顾着这一群毫无关系的陌生人,让他们这些人,情何以堪啊!
    每次去拿汇款和信件的都是马子一,汇款一月一次,他最能体会心里这份深深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