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温度骤降
作者:枕新凉   古代天灾:全家穿越差点团灭最新章节     
    第一百六十章
    胖大厨都不需要其他人帮忙,就他和小顺两个人就能轻轻松松搞定。
    因为今天做的饭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哇。
    来到云灵山之后,就没试过这么轻松,可能唯一不好的就是,自己也吃这个......
    江家村人不知,要不是江里正让人去通知的时候,胖大厨已经切了小半条腊肉,这顿饭是不可能有荤腥!
    这小半条腊肉都是本着不浪费的原则。
    用江义沛的话来说就是——都已经吵群架了,不管管哪还有什么纪律,以后还怎么管理队伍?
    又不能体罚。
    只能罚他们吃几天素好好反省一下以前的日子到底过得有多好,省得以后作妖。
    另一边——
    “麻辣味的好吃。”
    江修白的腮帮子鼓鼓的。
    喝粥真的好容易饿,哪怕啥也不干,干坐一个小时就已经开始饿得嗷嗷的了。
    江修白吃不了这个苦,守着金山银山,谁陪他们饿肚子啊!
    于是拉着江筱米和江修勉悄咪咪地开小灶,一人两袋酱牛肉,一袋麻辣的,一袋五香的,还配了碗小酱汁,以及一份千禧小番茄做饭后果,吃得小眼睛都眯起来了。
    大风裹挟着大雨,吹遍山顶的每个角落,就算各洞之间有连廊,只要出去,都不可避免地湿衣服。
    这次的风雨比雨灾最开始的那几天还要猛烈,就算在山洞里待着,呼啸的风声都能让人觉得害怕,仿佛山洞都能被吹走一样。
    江修白晚上睡觉的时候主动挨着江以达夫妇,望着棚顶:“娘咧,咱们这木棚子该不会被刮飞吧!”
    “不会吧?”刘氏也不太确定地说道。
    江以达“啧——”了一声:“.......儿啊。”
    “嗯?”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
    “好的不灵,坏的灵——”
    “霹雳——”
    “啪啦——”
    “欻——”
    “啊!!”
    江以达刚说完,他们棚子的屋顶突然戳进来一根长树枝,发出巨大的声响,刘氏吓得不由得喊出声来。
    简直的无妄之灾,不知道哪里被吹断的树枝,好死不死戳破了他们家的房顶。
    那碗口粗的不规则的横切面离江以达的脑袋只有那么十厘米,闪电来的是那么的及时,以至于江义达抬眼的时候冷汗顿时下来了,怪不得刚刚他的额头好似感受到了一股“妖风”,他咽了咽口水:“江小白,你这张臭嘴,这种时候,不好的事情能不能不说!你看坏的灵了吧!”
    江修白感受到屋顶飘下来的雨水,赶紧翻起身来:“咱们能不说话了吗爹,屋顶破了,赶紧拿东西盖一下床,叫沛大伯过来修一下屋顶,等下一屋子东西都被泡了,你心不心疼我你知道,我是要疼死的!”
    “赶紧赶紧,把这树杈推出去!”
    江以达哪能不心疼,这一屋子都是他家小白从江义沛家带回来的好东西,他们大半辈子都没见过的好东西咧!
    “达哥?嫂子?小白?怎么样?有没有伤到人?”
    江屠户等人被动静惊醒后就赶紧过来了。
    知道没有伤着人,江猎户他们很是庆幸,他们赶紧搭把手把屋顶补好了,速度快到屋里只湿了一小块地方,又检查了一遍江义沛家的半边棚子,才放心回去了。
    回去是回去了,但睡不着。
    饿的。
    晚上又是一顿稀粥,这回连咸菜都没有了,饿得做梦都是在抢吃的。
    这段时间日子过得太好,都快忘记以前饿肚子的滋味了。
    “以后有话好好说,别吵吵,更不能动手知道不?”
    江屠户带着众人一起自省。
    他们不觉得江里正这样做是在惩罚他们,他们都知道他是为他们好,想让他们长长记性。
    然而,还是好饿啊!
    吃大锅饭就这点不好,没有剩饭!
    但还没来得及再多感慨几句,就听到房屋倒塌的巨大声响。
    饭堂塌了。
    完了,想睡也睡不了了。
    起来穿了油衣油靴就跑了出去。
    江修白家的木棚子质量绝对是山顶上最好的,只是被的戳破了个洞而已,补补就行了,雨都没怎么漏,但饭堂相对来说就脆弱一些,因为是用木头支撑起来的框架,倒了两根柱子,那一片都得塌。
    贾家村那边也受损严重,他们的木棚本就是赶工的,做得急,做工又不是很细致,这不,出事了。
    最严重的是一整座木棚子都塌了,压了好些人在里面,还有一座被风刮倒了一半,棚顶上的稻草也被被吹飞了一半,这种情况伤害不大,受惊不小。
    陈县令那边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况。
    大半夜,人们熟睡的时候,好些人是被落到脸上的凉冰冰的雨水惊醒的。
    最让人害怕的是,人醒了,发现被埋里了,动不了,还受了伤,贼疼!
    一时间,山顶上从惊叫到骚乱,再到长时间鸡飞狗跳的。
    这种情况,紧急抢修不现实,只能先救人,把受伤的群众往山洞里安置,或者是安置在安全的木屋子里。
    江家村这边基本没有人员受伤,陈县令那边有二十来个轻伤。
    贾家村倒霉催的,一座木棚子完全塌了,一座塌了一半,压了一大半人在里面。
    等把人完全救出来,已经到了晌午,原本那半座还算完好的木棚子在救人的过程中也被扒塌了,这种极端天气想要重新修建庇护所更加不现实。
    贾家村的人又无家可归了。
    “江兄。”
    陈县令在跟江义沛商量着该如何安置贾家村这些人。
    江义沛困得眼泪都出来了,还在硬撑着。
    还能怎么安置,自然是哪里有床位安置在哪里,总不能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他们现在连个挡雨的地方都没有了。
    “我们这边的一洞还能腾出来六七个床位,那几个受伤重的就安排在这里吧。”
    陈县令没意见,毕竟蒋老大夫一家都在这里,照看也方便。
    至于其他人,都被陈县令带了回去,他那边的木棚子空间大。
    还有他们的粮食,也被陈县令带了回去。
    贾家村和江家村不一样,并没有把所有粮食都搬到云灵山上来,而是把大部分粮食藏在了附近的山头上,到云灵山上来避难也只是带了一小部分来,省吃俭用的,还剩下不少,但可惜的是都在昨晚被雨浇得透透的了。
    受潮的粮食根本放不住,贾村长闭着嘴抖着手差点昏死过去。
    陈县令心慈,便同比例换成干的给他们,救了责任心很重的贾村长一命。
    至于湿的这些,陈县令直接给各个营地分了,反正也放不住,倒不如全部吃进肚子里。
    江义沛这边也被分得了一些,全部交给胖厨子安排。
    于是乎,饿几天的计划,因为重体力活以及陈县令的慷慨戛然而止。
    而且,今日是腊八节。
    要不是江老太爷提醒,大家又忘了。
    上次冬至大家就都没有想起来,草草过了,为此他们还耿耿于怀好些天。
    在这里,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这一天是要祭祖的!
    老一辈们原本就愧疚于没有迁祖坟,大过节的还忘了给老祖宗上香......
    于是并没有那么被重视的腊八节顿时变得重要起来。
    江里正也是这个意思。
    但年轻一辈还不知道呀,于是他们把自己家的小孩子叫了过去——
    “腊八节,喝腊八粥咯!”
    “小麦小麦,我今年还能到你家喝腊八粥吗?”
    “不知道有没有做呢?得问我爷爷奶奶。”
    “那我们现在去问行不行啊?”
    “里正爷爷,里正爷爷,昨年里正奶奶做的腊八粥我们今年还能吃得上吗?我又想吃里正奶奶做的腊八粥了!”
    杨老太煲甜粥有一手,主要是舍得放糖,甜滋滋的,小孩子们最爱喝了,她每年都会煲上一锅让村里的小孩到家里喝粥。
    于是好些四五岁的小孩被父母兄姐三两句就撺掇成功了。
    他们拉着江小麦去痴缠江里正和杨老太,一口一个爷爷奶奶地叫着。
    今天的伙食原本就要恢复原样的,但江里正不说,抱着小孙女板着脸对远远观望的大人们说教了好一番,三四十岁的“孩子们”在他们面前,举着手保证这,保证那的,终于换来了江里正的松口。
    “哦豁!”
    人群在欢呼着,今天终于不用喝清粥了。
    可是明明只是喝了一天清粥而已,怎么就那么接受不了呢?
    在腊八节以冬至节的规模来祭祖,准备了腊鸡腊鹅腊肉,还有上次打的野猪头,豆芽菜,主食也不止有腊八粥,还有汤圆——咸的,里面放了白萝卜丝,还有两只咸鸡和两大条腊肉以及两把小虾米。
    先盛了满满三大碗供奉在案前,不肖子孙一个个排着队上了三炷香,乞求老祖宗的原谅。
    最后,在刚修好的还加固了挡风挡雨的饭堂里,大家伙儿左边一碗咸圆子,右边一碗甜腊八粥,就这菜,丝毫不觉得有串味。
    “吃上正常伙食了。”大家伙儿简直要哭了,都心里暗暗道:“就为了这口饭,我每次想吵架的时候都得寻思寻思!”
    口舌之争哪有口腹之欲重要?
    山洞里。
    贾村长以及其他几个伤号捧着饭碗,诚惶诚恐——
    这是给他们吃的?
    他们没有交粮食也能白吃吗?
    灾年吃这么好,日子不过啦?
    想是这样想,但往嘴里送的动作是一点也不慢——有肉哇!
    他们很久没有吃肉了。
    以至于吃腊鸡的时候,骨头都得细细嚼,实在是嚼不碎咽不下才可惜地吐出来。
    他们住得比陈县令近,经常能闻到江家村他们这边的饭菜香,那味道简直能把人香迷糊了。
    起初有人想厚着脸皮来蹭饭,但被他们的贾村长按着骂了一顿,撵了回去。
    后来他们也学江家村做大锅饭,但没吃两顿就差点打了起来,贾村长气得,只能让各家做各家的。
    他们带的粮食吃的吃,丢的丢,剩得不多了,哪里舍得吃多好,基本上每天就是就着江家村的饭菜香下饭的。
    今天,终于吃上了!
    唔唔唔——真的好好吃,跟闻起来一样好吃!
    夜晚,温度骤降,气温十五六度骤降到三四度。
    江家村地处南方,要是以往年间,就算是进了腊月,撑死了也是二十五六度的样子,要是在现代,那就是穿短袖的天气。
    今年雨天,气温偏低,温度只有十五六度。
    但古代人穿衣,两件打底,所以正常穿衣服这温度倒也是刚刚好的,不冷不热,正舒服。
    但三四度的湿冷天气,对南方人来说就已经是要上羽绒服的天气了。
    “怎么这么冷啊?”
    睡着睡着,好些人都被冷醒了,迷迷糊糊间紧了紧身上的旧棉被,下意识地和身边的人挨得紧一些。
    后来发展成两个人火气十足的大男人搂在一起盖着两床棉被,但发现并没有什么用,因为这冷,好像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驱不走,还忽视不了。
    “降温了,把火炉生起来。”
    江老太爷被冷醒,推了推身边的大儿子,说这么两句话都冒着白气。
    一洞里有三个火炉,一般都是在白天的时候用,这些天晚上不算冷,盖着棉被完全足够了,所以通常都要灭掉。
    江老太爷的大儿子也是个人才,冷到都蜷缩在一起了,又被江老太爷推了两下,愣是没醒,往被子里缩了缩又睡过去了。
    江老太爷:“......”
    最后还是江屠户披着衣裳起来把炉子点起来的,又穿着雨衣打着公用手电筒跑到二洞去敲门。
    “谁!”里面传来声音。
    “是我!”江屠户大声说道:“降温了,炉子生起来了没有啊?没有啊?那赶紧生火啊!我跟你们说,外面冷死了,万一得了风寒可不好受!还有,记得留点缝透气,不然,烟中毒更麻烦。”
    “诶,晓得了,天冷,你赶紧回吧,别着凉了!”江屠户媳妇也醒了,闻言赶紧道。
    “诶!”江屠户不敢久留,因为他听到狼嚎的声音了,感觉还挺近,回到一洞,也给门留了一条缝,这才边挨在火炉边搓手,呼着白气,这天,可真冷啊!
    “阿爷,这天怎么突然冷得这么邪乎?”他问床边坐着发呆的江老太爷。
    “你忘啦?阿沛早就说过了,等三个月雨下完,就该下雪了。”
    雪啊,他这一辈子也没见过一回。
    江老太爷看着跳跃的火光出神,他这一把老骨头能熬过这个寒冬不?
    下雪的寒冬。
    莫不是真要交代在这一年了?
    其实也够本了,活了足足七十八载。
    但原本以为自己对生死已经看得很开的江老太爷还是忍不住惆怅起来。
    “那可完了,下完雨下雪,这雪该不会又下三个月吧?那地里的庄稼啥时候才能种啊!都不赶趟了!”
    江老太爷不稀得搭理他——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他难道不知道吗?
    唉。
    是老天爷不给庄稼人活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