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又见陷阵营
作者:青玉蟾   锦衣映月明最新章节     
    年近四十的朱棣自幼跟着李星寒习武,就藩后这些年也丝毫没松懈,杀起南军来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很快,勇猛的陷阵营被针对上了,数万大军将两千人团团围住。
    “盛庸,你看围住燕王的那些军士,是不是有些熟悉....”
    平安是老将,自然认得陷阵营的打法和变阵。
    “你是说陷阵营.....这支队伍不可替代,解散后不是都编入锦衣卫了吗,我真是不信燕王组建的这个能有多厉害。”
    “不可小觑,别忘了燕王身后的支撑是谁......”
    这话让盛庸冷了脸:“岐王.....是他一手组建的陷阵营,帮太祖皇帝腾飞,也帮太祖皇帝在那个情况下守住了应天.....”
    “所以说,这个陷阵营就算不如李星寒那个,可是装备和士兵明显精锐了一些,就算能杀出八分的威风,也不是个软柿子。”
    平安的话很快得到了验证,每一个陷阵营士卒倒下,自己这边的军队最少得折损七八人不等。
    “他们真的不怕死吗?不招架不防御,就是一味的杀人,伤了死了都要咬上几口。”
    “能进陷阵营的有怕死的吗?”
    “不管如何,陷阵营不能存在。”
    以姚广孝为首的幕僚们看到大军撤退,几人便开始在军中寻找朱棣的身影,好不容易抓住了张玉,姚广孝拉住缰绳:“殿下呢?”
    “殿下带着陷阵营断后,我这边马上就要去回援,你先别拉着我,我将大军带回去再说。”
    张玉打马走了,姚广孝又拦住了后边的朱能:“张玉带兵撤退你就别去,现在立刻去领一千使鹿部骑兵,让多阔和你一起去,打的快一些,不用管陷阵营,将殿下抢回来就行。”
    “师父,可是陷阵营是殿下的心血....”
    “殿下都回不来还要什么心血,你们快去,我要带着人去整顿大名府的防务,大名决不能丢!”
    “行!”
    朱能急忙打马去找多阔要人,姚广孝带着宋文远和青玉回到了大名府当中安排防务。
    姚广孝是高人,知道审时度势,可是排兵布阵就差了许多,还好宋文远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了多年,深谙此道。
    就在三人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另一个焦头烂额的人就出了错。
    张玉并不知道朱能已经带使鹿部骑兵去救人,自己也点了数百骑兵朝着围困朱棣的大军冲去。
    就在张玉出城的时候,海面之上和金侁同坐船头的李星寒心头一紧:“糟了,老四怕是出事了,不等了,登陆!”
    金侁起身挥了挥手,所有的船只接连升起金侁的帅旗,舰队浩浩荡荡的朝着威海卫进发。
    张玉刚刚进入军阵就傻了眼,远远可以看到使鹿部的骑兵刚刚离去,而自己这边的几百人也被彻底的包围了起来。
    “杀!殿下被使鹿部骑兵带走了,我们汇入陷阵营,争取一线生机!”
    张玉没办法,现在这几百人被围下去死伤更多,还不如突破到陷阵营身边。
    朱棣马背上趴着回头看去,正好看到了张玉入阵,中了毒箭的手臂轻轻抬起又落下,嘴唇一阵哆嗦:“张玉,张玉。”
    声音细不可闻,就连带着人的朱能也未曾听清。
    朱棣入城就开始昏迷,所幸未曾伤到骨头,在大夫和青玉的救治下,朱棣这才脱离了危险,这一睡就是足足两天。
    “朱能你别晃悠了,张玉没了谁都没办法,要怪就怪老衲没说清楚,让殿下杀我的头给他赔命。”
    朱能红着眼睛停下了脚步:“这也不能怪师父,是张玉救殿下心切,才私自带人出兵的。毕竟有言在先,殿下不在的时候,军中防务一切听从两位先生和宋大人的。”
    “我只是愁,愁怎么和殿下说。”
    “张玉和陷阵营都没了吧。”朱棣抱着受伤的胳膊推开了门。
    朱能紧握双拳低着头一言不发。
    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怪我,怪我受伤太虚弱了,不然就能告诉你张玉入阵的事情。我在马上看的真切,只是说不出来。”
    “是我害死了张玉。”
    “张辅今年多大了?”
    “十九了。”
    “在北平?”
    “是,世子回去驻守的时候将张辅带了回去。”朱能点头。
    朱棣想了想下了决定:“找人去北平将张辅带出来,先给你当副将,等能自己带兵的时候,让他接张玉的班吧。”
    “保护好他。我不想让他随着他爹而去。”
    “遵命。”
    朱棣强忍着疼痛和悲伤走上了城头,看着暂时休战的两方将士,将视线投向济南府。
    “叔父,你们可要快一些啊,大名府一旦丢了,就难打了。”
    短暂休息了几日,盛庸的兵马又开始攻城,这次来势汹汹,颇有不破城不回转的意思。
    盛庸自然发现了朱棣兵马不足,但是现在已经顾不上其他战线了,只有先在河北占了一席之地,才能图谋以后。
    就在大名府即将攻破的时候,盛庸收到了济南府被蓝玉攻破的消息,而且更为致命的是,威海和登州也丢了。
    “好啊,遍地开花,甚至李成桂的军队也投靠了他们.....”
    盛庸脑子转得飞快,在想要不要回援。
    平安沉默半晌开口道:“别想了,撤到兖州吧。他们这个架势,你不管攻击那座城,他们都有了后路和转移之处。”
    平安的话虽然不中听,但是也是最好的办法了。
    为了避免被偷袭,盛庸果断的放弃了大名府和东昌,撤退到了兖州再做打算。
    盛庸的撤退给了朱棣进军的机会,率领残余的部队拿下了东昌,之后赶往济南府会师。
    现在的济南府在蓝玉父子带兵冲击下早已是一片狼藉,守军几乎被全歼,此时蓝玉正带着被俘的铁铉在城内给受到伤害的百姓慰问。
    “蓝玉,你说你们假惺惺的何必呢,城都破了,百姓也相信你们真的是奉天靖难的,你为什么还要装呢?”
    “铁铉,我老了,脾气好了不少,放在以前你个毛头小子敢和我这么说话,我早一个巴掌上去了。”
    “呵呵,别说那个,你还没回答我,你到底在装什么。”
    铁铉带着枷锁被押着跟上,可是气势却丝毫未减。
    “我先问你一句,我的梁国公是谁封的?”
    “是太祖皇帝和先皇兴宗皇帝。”铁铉被这突然的一句问懵了。
    “这就对了,这不是一般的百姓,他们是大明的百姓,我们是大明的勋贵,我们慰问有问题吗?”
    蓝玉轻轻敲击了一下铁铉带着的枷锁:“有些东西,我跟你说不清,你等燕王和岐王到了,问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