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沿途撒网(第四更)
作者:溪水加塘   1983渔耕山海间最新章节     
    “亲家,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两个孩子有缘,我们也是给这份良缘添个彩头,增加个喜气!”
    梁父明显就是在家里练过好几遍的样子,说出这话的时候都不像平时的他。
    “二百八十八,两人以后恩恩爱爱、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发!”
    陆红玉在一旁适时点出彩礼的金额。
    就在梁父起身的同时,陈大刚也连忙站起了身来,伸出双手去接梁父递来的红包。
    这会听到金额,表情略微意外了一下。他也知道梁家最近买了新船,肯定是一笔很大的花费,所以对彩礼金的数额,也没有抱多高的期待。
    这年头农村里家家都不宽裕,他们这一带,彩礼基本上也就188,就这,很多家庭还得四处找亲戚借钱凑齐。
    288在陈大刚看来,已经算不少的了。
    见梁父改口叫“亲家”,他便也改了口说道:
    “亲家太客气了,两个孩子确实是天作之合,以后日子一定美满幸福!”
    梁自强悄悄抬眼去看陈香贝,便见陈香贝全程绯红着脸,时不时也正拿眼向他这边瞄过来。
    两家人重新坐下来,便开始讨论置办婚事的细节。
    关于日期,梁父把备选的三个吉日都说了出来,并且透露出,梁家更倾向的是十二天后的八月初八。
    老陈考虑了一下,似乎觉得十来天的时间稍微有点紧,但琢磨过后还是决定就选农历八月初八了。
    接着很重要的话题,是“水上婚嫁”的成亲过程。
    这個,媒人陆红玉是最有经验的了。她当年从花谷村嫁往鲳旺村,就是遵照“水上婚嫁”的习俗嫁过去的。
    “我记得咱们花谷村虽说不出海,但河里的船也是有两条的吧?”陆红玉开口道。
    “有,平时帮村里运送瓜果什么的,是有两条,一条旧点,一条新的开了还没两三年。”陈大刚当即回答道。
    “那能借到那条新的是最好了。八月初八那天上午吉时,香贝姑娘就由花谷村这边的姐妹陪着上到河船,从河道一直开往海面。
    到了海面,阿强家那条崭新的船打扮得喜喜庆庆,作为迎亲船,就停在海面等着她。
    到时由花谷村的姐妹帮香贝撑着一把娘伞,遮着头顶,陪她一起从河船跨到阿强的迎亲船上。同时迎亲船上会有‘好命妈’念着好话,一些鲳旺村关系不错的村民也都会开着渔船靠拢过来,一起唱唱渔歌,热闹热闹!
    阿强陪着香贝,一同坐着凤尾船开回到鲳旺村。整个过程简单说就这些,里面其他方方面面的事我会帮着一起来张罗的!”
    陆红玉说完,老陈家表示会在接下来的十来天里,跟河船的船主谈妥借用船只的事情,同时因为陈香贝并没有妹妹,家里会去邀请同村其他的年轻女孩,作为出嫁那天相伴的姐妹。
    双方家长继续聊了会。提亲这天,肯定是要留男方家人在这吃午饭的,这会陈香贝的嫂子们正在张罗着午饭,老陈和香贝便陪着梁家人在周围随便走走、看看。
    渐渐的,长辈便走到前头去了,留下梁自强跟陈香贝在后面,两人单独说着话。
    梁自强走着聊着,抬头望去,便见上午的阳光下,离这边一两里的地方,有一条比正常河流还稍小一点的水道,正将阳光反射成流金般的波光。
    与梁自强从小见惯的大海不同,这条水道没有半点波澜壮阔之感,却更像一条秀气的金带,点缀着山谷和平原。
    “当年玉婶出嫁,就是从这条水道上船,开往海面的吧?”梁自强停下来问道。
    “你说花谷河?对呀,听我爸讲,当年玉姑穿着一身红色的新衣裳,站在船头引得村民们都停下脚观看呢!”
    梁自强听着这话,却是侧头去看她。
    与渔家妹子们普遍偏黑的面孔不同,果园长大的陈香贝天生就很白,水豆腐一般的皮肤被上午阳光映照出极细软的绒毛,这张嫩嫩的脸,梳上新娘的发式一定会别有风味吧?
    他心思一阵浮动,笑嘻嘻道:
    “十二天后,站在船头被人追着看的,就是你了。到时沿岸的人都开口问道,‘花谷村最俊的妹子啊,这是要嫁去哪里呀?’,然后你就说,‘当然是嫁给鲳旺村最靓的仔,阿强啦!’。嗯,到时船一路开过去,你就一路说过去……”
    “扑哧。”
    陈香贝被他逗得实在忍俊不禁,掩了掩嘴,连给他飞出两道白眼:
    “哪有你这样王婆卖瓜的,自己说自己是最靓的仔,以前怎么不知道你这么不要脸皮的!”
    “也还好,基本符合事实!”梁自强嗬嗬两声。
    路上,梁自强又跟陈香贝说好,成亲前要迅速办好的一些事情,比如去镇上的裁缝店订做新娘衣裳,比如邀请村里要好的姑娘们陪伴送嫁,比如通知远近亲戚,等等。
    至于成亲时佩戴的首饰,梁自强不是没想过。
    那天他还特意问过杜子腾一嘴,结果才知道,这年头的金价还并不便宜,黄金每克得四十多块,这还只是标准金价,不是首饰的价格。
    阳海市有些富裕家庭购买金饰,都是托人在港岛的老牌金饰店买,价格得去到八、玖十。
    梁自强如果要给陈香贝买“三金”,花费也得千元以上,这显然不是现在的他能够消费得起的。
    看来,只能等成亲之后,继续努力多挣钱,等有了钱,再考虑替她买漂漂亮亮的金饰品。
    至于“三转一响”,主要也是在城里年轻工人中间流行,他们村目前倒还没去讲究这个。
    两人说了会儿话,开始往回走。
    这时,就见大黄也领着一群小崽子在路边溜达着。不知为何,大黄这次也不跟他摇尾打招呼,形同陌路的样子。
    中间还抬头看了他两眼,是那种充满怀疑但又没什么证据的眼神。
    看样子,它是点过数了,发现少了一只崽,高度怀疑是梁自强所为,这是心里头记恨上了。
    中饭后,梁家三人连同陆红玉一起,就向老陈家告辞了。
    老陈夫妇提着一些东西送了出来,梁自强发现,他们回送的有桔子,有桂圆,还有甜肉包跟喜糕。
    陈香贝凑近他耳朵悄悄告诉他,甜肉包是家里特意买了猪肉,然后她亲手包的,还有喜糕也是她亲手做的。
    送着往小路上走的时候,陈香贝再次叫住他,“你等等!”。
    梁自强停下来,就见陈香贝从怀里掏出一个红艳鲜亮的小物件来,原来是一只用红绳子编成的平安结。
    “我听人说,出海打鱼带上这样的平安结,就会更加平安吉利、万事顺意的!”
    陈香贝抿了抿嘴,眸光飞了他一眼,将平安结塞到他手里:“你要好好带着的!”
    “你亲手编织的吧?”
    “你说呢?!”
    “这还用你提醒,我肯定随身带去船上啊。你赶海的时候运气那么旺,这个给我就是专门旺夫用的吧?!”
    梁自强揣上她的平安结,捏了捏她的手,才重新追上父母的脚步。
    赶上时,正碰上母亲在一个劲感谢大媒人陆红玉,并且塞了一个小红包给玉婶。
    说实话,玉婶作为媒人没得说,那是真的敬业了……
    回到家,第一个迎上来的,梁自强怎么都没想到,是毛茸茸的小毛团,就像是一路从地上滚过来似的,滚到他脚边,然后就举起一对前爪,要抱他小腿。
    排在小毛团后边的,才是荔枝跟小海。那两货眼睛都不看人的,直接就往手上拎着的篮子里瞄。
    看到有喜糕、有甜肉包,两人发出幸福的嗷嗷叫声,像被小毛团传染了似的。
    梁父梁母顺利提亲归来,这会儿心里正高兴着呢,也懒得说那两人,任由他们吃去了。
    这时,梁父看了看天色,把梁自强叫了过去道:
    “阿强,伱的婚事要张罗的地方还多,又是准备酒席,又是通知亲戚。
    接下来的十来天,都不一定有多少工夫出海。趁着现在还早,开船再去海上转悠半天,别开远了,说不定也还能捞几网鱼虾回来。
    我想着家里那三百多给你置办婚事,还不一定够用。下午要是能捞几网,也能让你办婚事的钱更宽裕点!”
    话里头,梁自强能够听得出来,父亲这些日子为了他的亲事,一直都在操心不已。
    他说了声好,就连忙去拿渔网、箩筐、桶子之类。
    父子四个稍作了些准备,就立即向海边出发了。
    路上,梁自强心思一动,对父亲建议道:
    “爸,十来天后不是要开着这条船去迎亲吗?这条水路,要不今天我们就先走一趟,既能一路撒网捕些鱼,也能安排一下迎亲的行程,一举两得?”
    梁父一听立马就赞同了:
    “也好!不过那一带邻近大屋村,呆会要是遇到大屋村的渔民,还是绕开一下的好!”
    鲳旺村与花谷村并不紧挨着,中间还隔着个大屋村。
    花谷村只有河道,不邻海,但大屋村邻海。
    一般来说,每个渔村沿岸一带,肯定是属于本村的自留地,外村渔民是不会涉足的。
    但离岸稍远些的海域,基本就是公共海域了,每个渔村的渔民都可以去。
    这会儿,父子几个上了船,开动柴油机,向着大屋村的方向行进,但并没有紧挨大屋村的海岸线,而是与岸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沿路,他们见到有鱼的身影出现,就时不时撒下几网,都是些零星的鱼,每网才几斤的样子。
    梁子丰帮不上手,闲着没事干,就张望起沿途的风景来,捅了捅梁自强道:
    “二哥这一带有山有海,风景怪好的,到时你跟二嫂坐着迎亲船,一路上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轻舟已过万重山,太好了!”
    梁自强听得出来,小弟说的都是些祝贺的好词,但他就是有些疑惑,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上半句,是这样的吗?
    二人正说着话,就听梁父声音传来:
    “别尽扯淡了,有一大片鱼群来了,两张网同时开捕!”
    梁自强连忙扭头往海面看去,只见一片银色的鱼潮在不远处泛动起来。
    那些鱼全都很精致玲珑,数量众多,像无数的碎银,在海波中荡起千点万点的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