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渭水第一大桥
作者:341人   我在大唐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最新章节     
    贞观三年,三月。
    天气渐渐回暖,又一年的春耕开始了。
    陆云羿不仅让整个县山地全部种上了土豆和红薯,还向武功、郿县、奉天、鄠县、兴平提供了红薯、土豆、大豆的育苗和水稻的种子。
    这些县令知道了红薯和土豆的产量后,直接吓得瘫软在地。
    陆云羿让他们千万要保守住此消息,先不对外透露。等到时机成熟,再公之于众。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将这些高产作物在扩大了种植面积,等到收获的时候,再向全天下公布这几种高产作物。
    经过两年的种植,已经可以向整个关中推广种植。最多五年的时间,就可以让大唐大部分的地方种植上红薯和土豆。
    最多十年时间,整个大唐都可以种上土豆红薯大豆。到时候便可以实现土豆红薯大豆自由。
    在农忙过后,陆云羿有了一段比较清闲的时间。陆云羿好好休息几天后,在归云自治县周边的几个县考察了起来。
    既然定下了三年目标,那么现在就得要开始实施计划。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陆云羿将武功、奉天、兴平、郿县、鄠县五个地方有了全面地了解。
    并完成了工业、农业、公路、学校、运输等一系列的计划草图。
    想要富先修路。
    归云自治县和武功、奉天、兴平隔着一条宽阔的渭河,至少要建立起几座大桥,将两岸连通起来。
    仅仅靠渡船是不够的,以目前来说渡船局限性太大。只有建立起横跨渭河的大桥,才能让两岸的人员流动更加便捷,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陆云羿打算在渭河之上建立起三座大桥,第一座大桥便是通往武功县的渭水第一大桥。
    第二座大桥便是鄠县通往兴平的渭水第二大桥,第三座大桥便是郿县通往岐山的渭水第三大桥。
    武功、奉天、兴平、鄠县、四县都是属于雍州,一切都好商量。
    郿县属于岐州,到时候还要和岐州的刺史沟通一番。在陆云羿想来,岐州刺史会欣然接受陆云羿的意见。
    毕竟靠着大树好乘凉,到时候岐州的经济会腾飞起来。再者‘洛兰’铁路会在陈仓设立站点,岐州对陆云羿那可是感激涕零。
    他可是知道这个铁路的站点会给岐州带来什么,如果能在这里建造一座大桥,就算将郿县送出去又何妨。
    早在一年前,渭水第一大桥就开始了建设,经过一年的时间,这座大桥已经完工,将会在四月中旬的一个黄道吉日上正式开通。
    时间转瞬即逝,在这段时间中陆云羿和岐州刺史崔明冲、雍州刺史独孤彦云沟通了一番后,大家都达成了一个共识。
    他们会全力配合陆云羿的工作,要人给人要地给地要政策给政策。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渭水第一大桥正式开通的日子,陆云羿还为渭水第一大桥命名为‘归武大桥’。
    归武大桥宽二十六米,长三百八十八米,陆云羿可是动用了六百多人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建造而成。
    此刻大桥之上站满了人,大家都激动地等待着大桥正式开通的一刻。
    大桥中间,正在举行着一场仪式。
    雍州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到来,一同见证着这个由钢筋水泥制造而成的大桥开通。
    仪式完毕之后,独孤彦云表着雍州官方激昂慷慨了一番。
    在吉时到来的那一刻,陆云羿拿着喇叭大声宣布:“现在我宣布,渭水第一大桥‘归武大桥’正式开通。”
    话音落下,大桥上的人全部大喊了起来。
    “哗!!”
    喧哗声尖叫声大吼声声声不绝。
    鞭炮声礼花声冲天而起。
    大桥左右两边的人快速地跑向了对面,紧接着载货的马车,提着货物的卖货郎纷纷通过大桥前往另一边。
    陆云羿等人看着这一切,脸上挂满了笑容。武功县县令脸上都笑出了褶子。
    现在大桥开通了,那么接下来就是雍国公要给他们修路投资产业。
    他们武功县要发达了,他也要发达了。
    兴平县令来到陆云羿的身边,不断揉搓着双手,一脸地期待道:“雍国公,下一步是不是要建设渭水二号大桥?”
    兴平周围几县的县令纷纷在一旁附和了起来。
    “不错,我等都迫不及待了。”
    早一日早开通大桥,好日子就早一日到来。
    “哈哈...现在渭水二号大桥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只需要黄道吉日一到,就可马上动工。”
    古往今来,无论是打工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祭祀上苍还是出门远行,都会寻找一个黄道吉日,
    归武大桥的开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经过大唐日报的报道后, 这样能够保佑他们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动工的黄道吉日就在一个月后,从明日起,会有大量的工程器具和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点。
    众官员听到一个月后便可以正式动工,脸上露出了激动和期待的神情。他们恨不得年底就能够将渭水二号大桥造好通行。
    归武大桥在经过大唐日报的报道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许多人专门前去观看大桥。
    一些文人骚客挥洒笔墨。为渭水一号大桥留下诗词和画卷。
    .........
    卯时一刻,黄家村码头。
    陆云羿带着三十五人走上蒸汽船,前去长安参加院试。
    在船舱之中,已经为他们放好了早餐。大家坐好位置,陆云羿便和大家一起食用早餐。
    陆云羿一边吃着,一边为大家介绍着注意事项,随后说着一些笑话来缓解大家的精神压力。
    众人在说笑之间已经没有了考试前的紧张,在吃完了早餐后便开始轻松地聊起了天。
    长安。
    雍州院试考场。
    陆云羿带着三十五个考生浩浩荡荡地来到考场外,每一个考生身上都带着陆云羿所发的装备。
    他们每个人背着一个睡袋,左手拿着一个烤炉,右手拿着装满食物和补充体力药材的保温箱,身前还背着一个挎包,挎包之中放着笔墨砚和规定的纸和书。
    可以说,为了能考好院试,陆云羿为大家准备好了一切。
    在陆云羿一群人来到考场前面,就引起了众人的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