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青峰盛景
作者:寒潭月明   我欲上琼楼最新章节     
    “青峰山,清风吹,
    青峰山上醉清风。
    绿林卧马一壶酒,
    不做神仙也逍遥!”
    相传青峰山上一位散修之人修道遇瓶颈,迟迟突破不了,登仙无望,不得已放弃飞升成仙的念头,遂游历人间。一日从青峰山上沿江御剑而下,飞至东海时,经过一路的感悟终悟得道心飞升成仙。这便是渡仙江的由来……
    此时,船舱内,俞剑休正与众人讲述着渡仙江的故事。
    江逸舟一行坐船一路向西北而行,东阳城已慢慢隐于葱葱树梢之间,过了平静的临清河,船只驶入水流浩荡的渡仙江,沿着渡仙江逆流而上便是青峰山的方向。
    在船舱里闷久了,众人这时出来透透气,也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
    船只行驶了约莫一个时辰,目之所及是一片秋黄辽阔的青州平原,大片大片的莜麦田已经收割完,田地里只剩矮矮的一截麦茬。
    天空中漂浮的云朵落在田地上的黑色阴影,像是麦茬被火烧过后残留的大片灰烬。
    “哇,好平坦的田地……”江逸舟张开双臂,迎着秋风兴奋不已。
    在小渔村长大的三人,从未见过如此辽阔的平原大地,不免心潮澎湃,发出阵阵惊呼。
    “要是能学会御剑,在这辽阔的田野中尽情驰骋,那一定爽歪了!”身形矮胖的吴勇一边说一边竖起两根手指来回挥舞,好像真的在御剑飞行一样。
    “就你要御剑飞行,那得用多大的剑才能载得起啊?”
    “哈哈哈”众人逗得大笑起来。
    “御剑飞行靠的是真气,不是靠剑。”身材修长、一身英气的俞剑休笑着解释道,“以后你可要好好修炼啦!”
    说罢轻轻的撞了吴勇的肩膀一下。
    “不知得学多久才能学会御剑?”同船的一位长得瘦瘦的人问道。
    “修炼到凌苍境以上!”俞剑休望了望一直站在船头的青衫长者。
    “凌苍境?”刚才那人搔搔脑袋,“凌苍境是什么?”
    船舱外的人们把疑惑的目光都投向俞剑休。
    俞剑休略微一楞,又微笑着向众人解释,“传说俗世间第一位修道之人,叫慕白子。一日慕白子到访蓬莱仙山,进入蓬莱山后烟波浩渺,迷失方向。忽然看到两个发须皆白的老者在下棋,于是便下马坐观二位下棋,看棋入了迷,等再回过神时,发现四周空无一人,只剩下石桌上放着一本《乾坤棋局》……”
    “修道境界共分为四重:太白、凌苍、御虚、镜心三叠。当今世间,踏入御虚境可属人中翘楚。镜心之境,寥寥无几。镜心三叠,一叠肉体凡胎,二叠七情六欲,三叠生死轮回,过了三叠仙缘即到,可超脱凡俗飞升成仙!”
    俞剑休说完,船上众人皆瞪着眼睛,听得入迷。
    “真的有人飞升成仙吗?”
    俞剑休环视众人艳羡又疑惑的目光,继续说道:“夏旸朝近二百余年已无人飞升成仙,青峰派前任掌门武德师祖最有望飞升,可武德师祖已闭关多年。现任掌门太玄真人初入镜心之境,其师弟太明真人一心向道,已进入镜心二叠,其他长老皆为御虚境!”
    “哇!好厉害!”众人听罢,发出一阵阵惊叹。
    连船头的青衫长者听到,都回头望了一眼俞剑休,不免对这个年轻人的所知,吃惊不已。
    “等咱们学会了御剑飞行,一起御剑游览天下名胜!”
    “那得看你学不学得会。”
    “我还要飞升成仙呢!”
    “就你?”
    “哈哈哈!”
    船舱外边的气氛一时热闹起来。
    通过跟大家的交流,江逸舟得知吴勇来自洛州,世代经商,家境优越。吴勇的父亲当年去往西疆经商时路遇山匪,几经磨难后被青峰派弟子搭救,吴勇父亲觉得这番经历是与道结缘,便让吴勇入青峰派。
    俞剑休来自皇州俞王府,俞王乃当朝天子叔叔,正宗的皇亲国戚。高贵的出身,伴随着气度不凡的谈吐,再加上令人企及的阅历,俞剑休不可避免的成为众人中话题的中心。
    江逸舟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听着众人的谈话,不论是沿途的风景还是众人天高海阔的谈话,都让他感到新奇,都是那么陌生又憧憬,这一切都让他感到莫邑村的渺小与狭隘。
    此时渐至黄昏,船只已驶入青峰山脉,速度也愈行愈慢。渡仙江两岸已不再是辽阔的平原,渐渐出现高高低低的山峰。
    远远望去,青峰山众多山峰高耸入云、巍峨雄伟,参差错落的山脉从最高峰向南北两侧绵延千里。
    经过夏季太阳的照射,树叶已经由翠绿变为墨绿,苍墨浓绿的树林为两岸连绵起伏的山峰披上一层青黛色的衣裳。
    浓密的树林中叽叽喳喳的鸟鸣和声声猿啼时不时传至船上,偶尔传来一声不知名动物深沉厚重的嘶吼声,惊起林中一片飞鸟。
    在两侧的山间行驶了片刻,一直站在船头的青衫长者转身向大家说道:“我们马上要到青峰派了,接下来有些颠簸,众位请回到船舱内坐好。”
    江逸舟回到舱内,发现那个奇怪的蓝衣少年依旧独自一人坐在舱内闭目养神,从东阳城出发到现在这么久一直没出过船舱,如此奇怪又孤僻的性格,不免让江逸舟对此人的好奇心更加重了几分。
    船身晃动越来越厉害,在舱内的众人不免腹胃不适,在海边长大的江逸舟三人,早已习惯了这种感觉,父亲出海打渔也经常带着江逸舟,在海上遇到风雨天气时,大海上渔船的晃动要比现在难以忍受的多。
    一阵剧烈的晃动,只觉船身猛的提速,好似在海中被巨浪掀起又落下,伴随着阵阵剧烈的晕眩感,不一会又重新平稳行驶起来。
    “出来吧,我们到了!”约莫一刻钟后,船舱外青衫长者的声音传来。
    江逸舟刚要起身,吴勇等四五人手捂嘴巴快速的跑出去,接下来便传来一阵呕吐声。
    众人陆续走出船舱,耳旁传来阵阵巨大的轰鸣声。
    江逸舟上岸后环顾四周,发现船只停靠处乃是一片地势低洼处的渡口。渡口不大,仅能容纳四五艘船只,远处上游的半山腰挂着一个两三丈高的瀑布,轰鸣声就是由此而来。靠岸的渡口处,只有一条丈余宽的土路,布满车辙印。
    土路向上爬升到瀑布上方,看来还得登上这条瀑布了。望向下游并无发现水面,江逸舟不免心中吃惊——下游也是一条瀑布?
    船已到了半山腰,原来刚才的感觉并不是幻觉,可是船怎么会爬上瀑布?
    青衫长者告诉大家这里是青峰派的山门所在地——北雁峰,见众人都已上岸,青衫长者要负责监督船上卸货,告诉众人沿路而行即可到达山门,众人一一与青衫长者辞别,便结伴而去。
    沿着土路走上半山腰的瀑布,众人都已惊的目瞪口呆,此地虽不是青峰山最高峰所在,但也比其它山峰要高出不少。
    江逸舟刚见过了雄伟高大的东阳城楼,没想到青峰派比东阳城还要壮阔!
    瀑布之上是一片宽阔的水面,岸边是一处宽大的广场,皆由白石板铺成。朝向水面处,一座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高大山门,正中上书“青峰派”三个篆体大字,山门两侧各卧着一只比成人还高出一半的巨大石狮子。
    一排排同样是汉白玉铺成的台阶顺着山门而上,两侧的栏杆上,精心雕刻着仙鹤、荷花、祥云等道家物件儿。台阶的尽头,是一片依山而建规模宏大的琉璃金顶建筑,金瓦绿沿红柱,雕廊画栋,好不气派。
    建筑物的后边,是青峰山主峰——青峰顶,高高耸立的山顶隐没在云层深处。有高山为背景,有瀑布挂前川,山高云水间一片金顶在傍晚夕阳的映衬下,折射着道道金光,一派宏伟气派的景象惊呆众人目瞪口呆。
    “哇,好气派啊!”
    “太棒了,青峰派这么有钱啊。”吴勇赞叹道。
    “不愧是先皇入道之地,果然气派不凡,这比皇城也差不了哪去吧?”
    “离皇城可差远了!先皇入道之地不在这儿,这儿是青峰山外门弟子所在的前门。”俞剑休淡淡说道。
    “切,就你见的多!”吴勇白了俞剑休一眼。
    眼前的一派气象,江逸舟和卓玲同样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在小渔村长大的几人,已经完全被盛大的青峰派景象所深深震撼。
    “走吧,上了‘苦道阶’就到了。”俞剑休指着山门后边长长的台阶向众人说道。
    俞剑休的父亲为皇城御林军将领,曾多次来青峰派挑选弟子充实御林军力量。俞剑休随父亲来过几次,对青峰派颇为熟悉,但之前来都是随车马走到陆路,从未走过水路,此次独自入青峰,便是走水路领略了一番青峰盛景。
    缓步沿阶而上,一边走俞剑休一边向众人介绍青峰派的历史传奇及门派建筑。爬上长长的台阶,江逸舟和卓玲都已出汗,众人皆气喘吁吁。
    “不负‘苦道阶’的名称,入山门第一步就如此艰苦。”吴勇喘道,“看来以后有苦日子过了。”
    “那当然,以后苦日子多呢,外门弟子的生活可不好过,你以为修道就是天天让你坐着修道?”俞剑休说道,说完又滔滔不绝的向众人讲述青峰派平日修炼功课。
    在从莫邑村到东阳城的路上,刘大山也跟江逸舟他们三人讲过,外门弟子的授业师傅,都是由青峰派几位长老各自推荐的门下弟子所任,偶尔长老们会亲自来授道。
    青峰派的外门弟子的修炼有点苛刻,每天半日的体力训练,剩下半日或是练剑招,或是练心法。三年的下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体魄感悟道心,学不到什么高深功法,只有通过测验进入内门弟子,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青峰派弟子,方能学习青峰派珍藏的各种功法秘籍。
    登上“苦道阶”后,眼前是一片阔大的广场,这便是俞剑休所说的“练道场”——平日里青峰派弟子修炼、校武的场所。四四方方宽阔的练道场上,此时稀稀拉拉几个人在打扫场地,练道场南面是进出山门的“苦道阶”,北面是“丹霞殿”,西面是“功德殿”,东面是向外延伸出去的平台,平台不大好似人伸出的手掌,平台下边是一万丈深渊。
    众人环顾着这得天独厚的场景,一时已然鸦雀无声。这时,从功德殿后边远远传来一阵浑厚的钟声,太阳渐渐西沉,一群飞鸟飞入山林。
    从丹霞殿走来两位衣着青衫素衣的弟子,向众人通报身份,然后带领一行人向丹霞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