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松柏虽小,参天之势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最新章节     
    原来,李三郎刚刚听说林远醒了,特意前来探望。
    虽然他对林远并不十分关心,可是牡丹姐姐对他一直牵挂。
    此番葬礼之后,他还要赶回洛阳去接刘妃,到时候牡丹姐姐一定会问起林远……
    所以,三郎是替牡丹姐姐来看看林远,回去也算有个交代。
    李三郎来到陵蜀的时候,听说武三思刚走,而李裹儿身边的亲信太监正交代几名宫人往里搬东西,看起来都是价值不菲的大补之物……
    三郎懒得搭理他们,闪身而过的时候,嘴角闪过一丝轻蔑的笑。
    虽然李裹儿是他的堂妹,可她心思狠毒,数次为难牡丹,三郎对她已经厌恶至极。
    而林远是李裹儿看上的人,以安乐公主的任性和手段,这个薛林远怕是无处可逃……
    但也许,人家根本不想逃呢?
    三郎这么想着,已经走到了门口,等待侍卫通传。
    林远听闻临淄王来访,连声快请。
    李三郎跨门而入,一眼就看到了躺在软塌之上的薛林远。
    数日不见,薛林远面色苍白,瘦到脱相,再也不复以前的意气风发。
    眼下,林远正吩咐左右侍卫搀他起来,想要站立行礼。
    “薛将军大病初愈,不必多礼,快躺下说话。”
    李三郎快步上前,按住了林远,语气亲热却又疏离。
    听三郎称呼自己薛将军,林远把滑到嘴边的“三郎”又咽了回去。
    曾几何时,三郎还和崇简一样叫他林远哥哥,跟在他的身后学做走马灯,如今李三郎已经长大成人,再也不叫他林远哥哥了。
    眼前的李三郎,风华正茂,英姿飒爽——松柏虽小,已有参天之势。
    除了他和牡丹,谁能知道,这今日的临淄王,就是明日的大唐天子呢?
    对于李三郎,林远自然不敢轻视,赶紧吩咐侍卫上茶。
    “临淄王公务繁忙,实在不必为了薛某挂怀。”
    “实不相瞒,本王此行是为牡丹姐姐而来。明日圣上携百官返回长安,而我则要回趟洛阳。姐姐一向牵挂薛将军,不知你可有什么话捎带给她。”
    听三郎一口一个姐姐,叫的分外亲热,而自己倒像是个外人,林远的心里五味杂陈。
    他是有很多话要对牡丹说,但面对三郎,他却一句话都不能说。
    他能说什么呢?让他代转自己的相思之情和愧疚之意吗?
    他和牡丹之间的秘密,只有周真人知道,而如今这唯一的知情人也西去了。
    其他人,谁都无法理解。
    想到这里,林远只得尴尬的笑了笑,故意岔开了话题。
    “倒也没有什么要紧的话,只是我这些年驻守北疆,已多日不见繁花似锦。不知如今洛阳城的牡丹,可还开着?”
    三郎闻言,有些不明所以,淡淡的回了一句。
    “我从洛阳城出发的时候,牡丹开的正盛,如今花期已过,怕是已经谢了。”
    “哦……那看来今年是无缘一见了。那就请临淄王帮我带一句话给丹阳郡主,如有机会,还请她去我府上,帮忙打理一下那些牡丹花,或许来年回去,就能见到牡丹盛开了。”
    三郎闻言,冷冷一笑。
    “哦,看来薛将军是准备和御驾一起回长安了?”
    “君命臣行,一切听从圣上调遣。”
    林远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也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
    他的话,让三郎有些失望。
    虽然他对林远一直有些意见,但抛开牡丹姐姐的事不谈,客观来讲,三郎还是很欣赏林远的。
    回想当年被幽禁东宫的晦暗岁月,除了牡丹姐姐像一束光温暖着他,薛林远也是让他燃起希望之火的那个人。
    彼时,他还是个从未踏出宫廷一步的落魄皇孙,初次见面,薛林远精巧的手工,卓越的见识,还有温和圆润的性格,俊雅风流的气质,无一不让他羡慕又嫉妒。
    看着牡丹姐姐和他亲密无间,他甚至也想成为这样一个人……
    还有那年元宵节的走马灯,至今他还记得。薛林远正是用那样一盏灯,带他开拓了眼界, 知道了外面的大江大河,大山大川……
    在儿时李三郎的眼里,薛林远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他和他曾经也是亲近的,只是那些年他们李唐落魄,眼看着林远和梁王交好,越走越近,三郎的心这才慢慢凉了下来。
    不过,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当初李唐皇族岌岌可危,林远依附武家以求自保,三郎也可以理解一二。
    毕竟,就连牡丹姐姐为了周旋,还曾与魏王府来往密切,成了魏王义女,丹阳郡主……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如今李唐复兴,只要薛林远认清形势,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
    说到底,三郎如今也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
    薛林远能文能武,见识非凡,是个难得的良才,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
    何况,这个薛林远和牡丹姐姐交情匪浅,两人
    所以,如果有可能,三郎也想把他争取过来,做自己的入幕之宾。
    不过,薛林远似乎并无此意,丝毫没有表现出靠拢之意。
    就在林远犹豫着该如何直言相问的时候,李裹儿身边的掌事太监求见。
    他将安乐公主送来的礼品清单一一报上,态度颇为亲近谦恭。
    林远也没客气,示意侍卫收下。
    “有劳公公,替我向公主致谢……”
    李三郎冷眼看着,心中十分不满。
    致谢?他可知道这个李裹儿对牡丹姐姐做了什么?竟然还能说出谢字?
    谢什么?谢她害得姐姐生不如死,容颜被毁吗?
    想到这里,三郎心中已然不满,他咽下了之前想说的话,话锋一转,语带讽刺。
    “早就听闻安乐公主对薛将军青睐有加,如今看来,果不其然,在这偏远之地还能弄来如此多的贵重之物,可见用心良苦啊!”
    薛林远听出了李三郎的讽刺之意,也不解释,只是苦笑一声。
    看林远无意解释,三郎冷笑一声。
    “如今安乐公主已经开官置府,不知薛将军如何打算,可是要做她的入幕之宾?”
    看三郎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林远知道到了自己弃暗投明、表心明志的时候了。
    按说李三郎是未来的大唐天子,在五年之后就会登基,不论如何,自己都该站队与他。
    可如今安乐公主的心腹太监刘公公还在一旁,当着人家的面,他能说些什么?
    此时刘公公低眉顺眼,却也支着耳朵听着呢。
    审时度势,眼下不管是自保还是求荣,安乐公主都是他万万不能得罪的人。
    何况,三郎对牡丹的情意,也让林远心怀芥蒂。
    这个李三郎是喜欢牡丹,可是他又能给她什么呢?
    这个风流天子,如今还是临淄王,就已经一妻一妾,将来不知道还有多少娇妻美妾……
    史书记载,他先是偏宠武惠妃,之后又是杨玉环,哪里会有牡丹的位置?
    所以,林远并不认为三郎是牡丹的归宿,一切还是要靠自己。
    眼下,李三郎只是一个不受重用的郡王,如果自己投靠与他,只会让牡丹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想到这里,林远笑着敷衍了过去。
    “临淄王高看薛某了,这些年我戍守边疆,如今百病缠身,不过是残躯一副,还能为谁效力?不过是苟延残喘,聊以度日罢了。”
    说到这里,林远再次向刘公公致谢,让侍卫给了一些赏赐,这才送了出去。
    刘公公走后,李三郎也有些意兴阑珊,想要就此离开,又觉得有所不甘,赌气般的问了一句。
    “薛将军,难道就不问问姐姐这些年的遭遇?”
    “哦,方才我已经听梁王说起过……”
    “是吗?薛将军以为,寥寥数语,就能说尽姐姐受的苦难了吗?薛将军可知道,是谁害得姐姐到了今日这般田地?”
    林远没有回答,他明白三郎心里的怨气。
    眼前的李三郎咄咄逼人,还是有些孩子心性,意气用事,想要成为帝王,还需多加历练。
    就在他想要好好劝劝三郎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瞥到外面——李裹儿来了。
    林远只得收敛心神,故作不屑。
    “时过境迁,旧事重提毫无意义。临淄王,牡丹对你素来看重,寄予厚望,还望王爷不要意气用事……”
    “好,薛将军一向善于审时度势,看来如今是拿定主意了。”
    李三郎十分失望,准备起身离开。
    这时,李裹儿已经到了门口。
    她刚刚从父皇那里出来,就听刘公公说临淄王在林远这里,于是赶紧赶了过来。
    看到神色悻悻的李三郎,李裹儿顿时明白了他的来意。
    看来,临淄王是来告状了。
    李裹儿明白,她对武牡丹做的那些事,林远早晚都会知道,不过看林远的神色, 似乎并不在意。
    李裹儿心里有了底,笑着给李三郎行了礼。
    “隆基哥哥也在这里啊,裹儿有礼了。”
    李三郎没有说话,只是敷衍的回了礼,就要离开,李裹儿不甘心的叫住了她。
    “哎,隆基哥哥,怎么我一来,你就要走了?”
    “我还要收拾收拾赶回洛阳,就不奉陪了。”
    “哦,差点忘了,隆基哥哥还要回洛阳呢,毕竟那上阳宫里还有哥哥牵挂的心上人……”
    李三郎懒得理她,拔腿要走,李裹儿又加了一句。
    “对了,隆基哥哥,如今我们皇家举宫迁回长安,洛阳城里只留下了牡丹姐姐。还麻烦你多加照拂,也免得我们牵念……”
    李三郎本就心中有气,李裹儿的阴阳怪气更是让他火冒三丈。
    平日里对这个千娇百媚、刁蛮无理的公主,他都是尽量躲着,少惹为妙,但今日他不想忍了。
    李裹儿平日心如蛇蝎,对牡丹处处为难,今日在林远面前却要装出一副良善模样,实在是面目可憎。
    想到这里,李三郎冷冷一笑。
    “是啊,这两年多亏了公主照拂,牡丹姐姐才能安然无恙。如今薛将军醒来,公主得偿所愿,再得良才,可喜可贺。至于牡丹姐姐自有我来照顾,就不劳你们牵挂了。”
    李三郎这话,讽刺的太过明显,让李裹儿的脸上有些挂不住。
    她本就心性要强,如今贵为公主,哪里受过这等嘲讽,尤其在林远哥哥面前,不能丢了面子。
    所以,情急之下,李裹儿有些口不择言了。
    “隆基哥哥对牡丹姐姐有情有义,天下皆知,不过如今牡丹姐姐已经是相王府的人了,所谓
    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哥哥也该注意分寸,顾忌皇家颜面。”
    李裹儿这句话,可是触到了李三郎的逆鳞。
    其实关于他们父子争抢牡丹的流言,他早就有所耳闻,只是国丧在即,三年之内婚嫁不许,关于牡丹的归宿,谁也不敢当众议论。
    没想到如今被李裹儿拿在明面上说,实在是难堪的很。
    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脸色涨的通红,眼看就要发作,林远一看,赶紧从旁调停。
    “三郎,牡丹和我自小一起长大,如今我自顾不暇,她有你照顾我自然放心。”
    李裹儿还要说话,林远赶紧岔开了话题。
    “对了, 公主,我忽然想起一事,乾陵地宫已封,但你姐姐永泰公主的陪陵那边,还有一些事务未尽完善,如今我行动不便,还麻烦你去转告守陵使……”
    听林远提到了自己的姐姐,李裹儿这才作罢。
    毕竟,这里是皇陵,文武百官都在,若在这里闹起来了, 对谁都不太好。
    于是,她不再说话,转身坐在了林远的床边,举止显得十分亲昵。
    看这情形,三郎冷哼一声,拂袖离开……
    ——
    林远一边和裹儿说着公主陵的事情,一边偷偷的瞄了瞄三郎远去的身影。
    他知道,在三郎的心里,已经把他当成安乐公主一党了。
    也好,李裹儿任性娇宠,权势熏天,眼下他只能冷着牡丹,远着三郎,对他们才是最安全的。
    如今想来,相王把牡丹留在洛阳,对她也是最好的安排。
    如今,看着李裹儿那娇美如花的脸,想到她对牡丹做的那些事情,林远心中有恨,眼中含笑,愈发温柔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