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少年中国说
作者:吃光喝光身体健康   穿越后的我变成了男神最新章节     
    老话说得好,话是拦路的虎,衣服是瘆人的毛。
    这衣服一穿上,赫然就与平常不同。
    简单的迷彩服配上那高大健壮的身材,该高高鼓起的高高鼓起,该修长的地方便是修长。
    腰带一扎,宽肩窄腰长腿。
    穿在其他人身上并不算合身的衣服到了陆寻这里,怎么看怎么合适,就好像这衣服就是照着他的身材定做的。
    带上帽子穿上作训鞋,剑眉星目五官端正,棱角分明,脸上透出一股子英气。
    腰背挺直,大大方方的站在屋子,张院长拍手叫好,一挑大拇指称赞道。
    “好一个威风凛凛的少年郎。”
    说着这话,就听见有人在外边敲门喊道。
    “院长,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可以前往操场了。”
    张院长点点头,随后看向陆寻,眼中是别样的欣喜。
    “好好好,陆小子,今天就看你的了。”
    “您瞧好吧。”
    陆寻点点头,爽朗一笑,随后推开门大步走出。
    门外的秘书抬起头一看来人,双眼陡然瞪大,嘴巴微微张开,傻在了原地。
    太帅了,不是那种奶油小生毛孔冒油的帅,而是气质与颜值合二为一。
    五官的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精致,眉眼中满是英姿勃勃。
    他就像那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又像那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郎。
    如同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带着少年人的朝气蓬勃。
    来到楼下,一群早已准备好的校园记者和校外媒体纷纷发出赞叹,与此同时,手中的摄像机更是咔擦咔擦的闪个不停。
    他表情平淡,脸上也没有以往那般温和儒雅的笑容。
    环视四周一眼,眉不怒自威,双眼中带着如钢铁般的坚毅眼神。
    迈着大步三两下来到操场。
    此刻的操场上整齐排列着数千把白色座椅,一位位新生身穿迷彩服,端端正正的坐在椅上。
    周围是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学生。
    操场坐北朝南,正北方立着三块大牌子,大红色的底,中间用白字上写着。
    “北大2004年开学典礼。”
    左右两边分别是北大校训。
    东方的两座大楼上挂着大红色条幅,一轮璀璨大日正从大楼的中央露出半拉身子。
    如彩虹般的半圆光晕浮现,金灿灿明晃晃,煞是好看。
    操场此时叽叽喳喳的,有些如同菜市场般的吵闹。
    老师们与志愿者们东奔西走,忙的不可开交。
    陆寻并没有去自己班级,而是径直来到了主席台后方的休息室。
    一路上不少学生都认出了他,纷纷拿着手机拍照,嘴里发出惊喜的叫喊声。
    休息室内人不少。
    多半都是一些等下要出席的校园领导。
    陆寻大多刚见过,之前认了认脸,现在喊起名字来也是格外的顺畅。
    “张校长,李校长,王院长,赵院长...”
    领导们也是热切回应,一旁的记者们手里的摄像机咔擦咔擦直作响,还有人拿笔搁那刷刷刷写。
    这些大领导表情都很开心,进了校园,他们是领导,出了这地方,谁管谁叫老大还不一定呢。
    寒暄几句,大伙都坐下了,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其中有一位历史学院的副院长最为特别,这老太太年纪不小,五六十岁,满头花白头发。
    个不矮,戴着眼镜,身上穿着黑色银丝旗袍,一脸的书香文雅的气质。
    常言道美人在骨不在皮。
    虽然年纪大,但是这老太太五官都很漂亮,大眼睛,瓜子脸,薄片嘴唇,皮肤白皙略带皱纹。
    言语中对陆寻很是好奇。
    打探的东西也都像长辈的问候,什么小时候的情况啦,生活的日常啦,诸如此类。
    这些问题都不是什么私密问题,在网络上一抓一大把,甚至就连陆寻小时候的照片都被流传了出去。
    陆寻挨个耐心的回答着。
    脑海中对着老太太有些疑惑,第一是因为这老太太的长相,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第二则是因为周围人的态度,大家对于这老太太都很尊重。
    你一言我一语,时间也是一分一秒的过去。
    十点钟,开学典礼准时开始。
    领导们站起身走到台上,陆寻的发言靠后。
    所以他可以暂时在这里继续休息。
    休息室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
    只有一位穿着青色五四学生装的少女坐在陆寻对面。
    老土的麻花辫半垂在右肩,辫子很粗,油亮乌黑。
    额头上是厚厚的刘海,下面是黑色圆框眼框。
    她抬起头,与陆寻对视,眼镜下面是一张清秀的脸庞。
    “你好,我叫孙淼淼,大三经管系的,校学生会主席。”
    声音清脆明朗,普通话很标准。
    言语中带着不卑不亢,眼神很平静。
    “学姐好,我叫陆寻。”
    陆寻站起身伸出手,与她那白皙的小手轻轻一握。
    打完招呼后他便再次坐下,两人这就算认识了,聊天也就到此为止。
    孙淼淼是个聪明人,她知道,自己能与陆寻见面认识报个名字,就已经是难得的福分,想要拉近关系,只能以后再找机会,现在上去只会让对方反感。
    开学典礼的套路就那么多,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么几样,你讲话我讲话,都讲完了就可以散场了。
    等到陆寻上场的时候,台下的学生个个精神萎靡昏昏欲睡。
    陆寻大步走上台。
    主持人朗声说道:“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新生代表:陆寻,上台为全体新生演讲致。”
    陆寻两个字一出,全场掌声如雷鸣,学生们一个个抬起头伸直了脖子往主席台看。
    离主席台最近的几排观众都能清楚的看到陆寻的五官,再往后走就看不着了。
    越看越模糊,看到最后就一个小黑点。
    一个个读书读十几年,成绩怎么样不好说,这眼镜是都带上了。
    经管系一班的位置位于操场中间,隔着百米远,勉强能看到一位身穿军绿色迷彩服的身形轮廓。
    王苏桐激动的摇晃起李旎的胳膊喊道。
    “快看快看,你家陆寻上场了。”
    声音不大,但是周围的人都听得真切。
    目光纷纷转过来看着这位大名鼎鼎的‘陆嫂’。
    一旁站着的辅导员刚想呵斥,但看着李旎娇小的背影,话到嗓子眼这又被她硬生生的给咽了回去。
    李旎笑着摆摆手,小胖妹赶忙捂住嘴,脸上满是我闯祸了的神情。
    此刻的太阳明亮刺眼,好在有帽檐的遮挡。
    李旎桃花眼微微眯起,远远朝着主席台的方向眺望。
    陆寻清了清嗓子,在心底酝酿起情感来。
    他选择的稿子是前世很有名的一篇名作。
    《少年中国说》
    这是梁先生曾经发表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着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
    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原文大部分并不适用于现在的时代,其中更有不少部分会引起较大的争议,所以陆寻从系统中兑换的是改版。
    他微微扭头,看着那冉冉升起的骄阳,喉结滚动,声如浩荡钟声般传出。
    一股无形的波纹以陆寻为中心向外扩散。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
    当第一句话传递到众人脑海,台下观众顿时傻眼了。
    心中陡然浮现出三个字‘文言文’。
    自从开国以来,国内上下大面积推广普通话,推广简体字。
    文言文的使用频率是在不断下降的。
    能熟练的掌握,书写,乃至于作诗作词的都在少数,能像陆寻这样写文章的那就更是少之又少。
    即使语文课本上并没有放弃文言文的教学,但是对于台下这些学生来说,这很显然是超纲的内容。
    但好在这篇作品虽然是文言文,表现手法也多为诗文等形态,但是在里面更多融入了现代词汇与现代思想。
    台下的听众虽然听不太懂,但是也能从词语中推敲一二。
    不至于一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状态。
    主席台上的一众领导也傻眼了,文科的领导都是面带震惊,看着陆寻跟看神仙似的。
    理科的领导见了这一幕,也都纷纷不懂装懂,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张院长的小脑袋瓜嗡嗡的。
    他一开始以为陆寻的‘很好’是吹嘘,结果现在明白,这哪里是吹嘘,这分明是谦虚,太他妈谦虚了。
    原文一共分十段,陆寻这里只有三段。
    其中大部分做了删减和增加。
    第一段主要表明,什么是少年中国,何为少年中国。
    赋文写法让语句长短交错,多对偶之句,音律铿锵,掷地有声。
    越读到后面便越是气势如虹。
    陆寻声音中带着能调动人心的魔力,举手投足间尽显得少年意气风发。
    抬头望去,其声如虎啸龙吟,其形如巍峨高山,其言如金科玉律,其气势如那直上九天的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