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豆腐
作者:两口粥   落水后,又被军户了最新章节     
    张玉虽然说不让她为家里的用度担心。
    柳筝的心虽然没那么紧绷,但还是想着做点什么。
    她把青翠叫到跟前,“青翠,晌午给你爷说,下午让他赶车,咱们去趟县城。”
    “是,夫人。”
    青翠答应后,瞅着柳筝道:“夫人,我也去吗?”
    柳筝见她一脸意动的样子,笑笑,“去,咱俩一起去。”
    青翠的年纪比柳筝还小一些,正是对外面世界好奇的时候。
    她打记事起就一直是在前主家。
    每天干活,从来没有出过府。后来主家犯事后,他们家被发卖,虽然出来了,但是路上一直担忧自家前程,也没心情看外面的世界。
    现在在张家安定下来,青翠少年人的好奇心也跟着回来了。
    柳筝不是正统的古人,他们家现在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
    青翠一些在别人看来没规矩的举动,柳筝也不多加制止。
    下午曹老头赶着骡车,带着柳筝和青翠去县城。
    柳筝先去粮店买了半袋黄豆。
    她打算建一个磨坊,专门卖豆腐。
    这里卖豆腐的小贩,只在县城卖,他们若是想吃,好特意从县城带回去。
    磨豆腐虽然很辛苦,赚的应该也不会太多,柳筝也没指望靠豆腐挣大钱。
    挣的钱能够开支家里的吃喝就行,另外还可以改变一下驻马卫的饮食结构。
    驻马卫的人很快就会变得更多,人多了消费能力就会上升,而且还有温荣坊的工人。
    他们每个月都有月钱,等家属过来,也能带动一部分消费。
    柳筝又带着青翠去买石膏。
    在古代石膏是药材,可以治疗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等症状,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收湿敛疮的功效。
    古代医书中有许多关于石膏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的记载,如石膏配桑叶可以清宣肺热,石膏配桂枝可以表里双解。
    中医理论中,石膏属于清热泻火药,是中药的一种。
    所以最容易买到石膏的地方,反而是药店。
    然后,柳筝在曹老头的帮助下买了一个大石磨。
    这石磨设计得颇为巧妙,尽显古人智慧。
    石磨由上下两扇厚重的石盘构成,经过精心的打磨,石面显得光滑、坚硬。
    上扇石盘的中间部分凹了下去,形成了一个浅浅的圆槽,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容器,正好用来堆放待磨的黄豆。
    更厉害的是,石磨还巧妙地运用了杠杆原理。
    石磨的一侧固定着一根坚实的木杆,这木杆作为杠杆,可以让人或牲口通过推动木杆的一端来轻松驱动石磨旋转。
    这种设计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或畜力,还提高了磨制效率。
    掌柜的怕柳筝信不过,还给他们演示了一番。
    柳筝看着驴子拉着石磨开始旋转,上下两扇石盘紧密地贴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将粮食研磨成细腻的粉末。
    随着石磨的缓缓转动,一股股浓郁的粮食香味渐渐散出来。
    柳筝看了心动不已,立刻定下来。
    不过石磨太重,他们的骡车拉不走,掌柜的拍着胸脯表示可以送货上门。
    青翠年纪小,不知道,曹老头倒是看出来,柳筝这是要做豆腐。
    他们家以前也吃过豆腐,更是见过人家怎么磨豆子。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曹老头听说过,但一直不知道卤水是个啥玩意。
    曹老头看着这个巨大的石磨,不由感叹,“夫人,您这是要做豆腐大干一场啊!”
    柳筝微微一笑,“是啊,不过做豆腐,算不上大干一场。”
    青翠在旁边看得兴致勃勃,她对这个新奇的石磨充满了好奇。
    听她爷和夫人说是用来做豆腐的,没想到豆腐就是用这种磨粮食的石磨做出来的。
    柳筝又带着他们去了木匠铺,定制了几个豆腐模具和压豆腐的板子。
    模具和板子简单,三人稍稍多等一阵,木匠带着学徒就做出来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柳筝他们才满载而归。
    回去后,柳筝先确定的是,在哪里建豆腐坊。
    卖豆腐免不了人来人往,柳筝不太希望在家里,每天有人进进出出。
    不过,她大致已经有想法。
    村子里面已经有淘汰下来的房子。
    有的房子其实很不错,盖的很结实,只不过是黄泥茅草房。
    驻马卫一开始没有官职,现在小旗、总旗已经全部挑选出来。
    男人升官了,有两户总旗家里起了更好的青砖房。
    以前的就闲置下来了。
    柳筝让青翠提着两包糕点和糖果,打算去拜访一下,其中一户高总旗家。
    如果这家搞不定,她再去另外一家。
    选择这家也是有原因的,另外一家人口太多,以后房子可能还会用到,不会轻易让给柳筝。
    高总旗家不一样。
    他们家人口简单,家里除了高总旗夫妻,就只有一双儿女,住得比较宽松。
    高总旗家的院门微微打开,可能是孩子出去的时候没有关好,柳筝站在外面,能清晰看到院子里的光景。
    高总旗的娘子姓沈,正在院子里缝补衣服。
    青翠上前轻轻敲了敲门环。
    “请问,沈娘子在家吗?”
    沈氏放下手里的衣服,问道:“谁呀?”
    她边问边向外走。
    以前有人都是直接进来,她还是第一次遇见在外面敲门的,
    没想到外面站着的是柳筝主仆。
    柳筝不常在村子里面走到,却一直是大家都知道的人物。
    卫烈还没有娶妻,张玉是卫烈下面唯一的百户。
    柳筝的身份也水涨船高,成了女人们需要关心和议论的人。
    高总旗是从一个小兵升上去的,沈氏没有什么架子。
    和女人们很聊得来,知道的也多。
    驻马卫的女人对柳筝有羡慕,又嫉妒,有厌恶。
    她小小年纪就当上了百户夫人,住着大房子,张百户心疼她,最近又给配上下人。
    张百户对她体贴入微,脾气好,休沐的时候总陪着柳筝出出进进。
    相比柳筝做的就不那么好了。
    明明家里没有多少事情,地里荒了半年,从不下地。
    两亩菜园子都种不过来。
    还经常跟着张百户进进出出,张百户有时候和卫千户、赵公子在一起的时候她都要跟着。
    甚至有时候她自己也单独过去。
    张百户这个娘子,妇道上做的不怎么好。
    想了那么多,不过一瞬间的事。
    对柳筝这个唯一的百户娘子,沈氏还是笑脸相迎的,虽然不知道她过来是有什么事。
    “柳娘子,什么风把您给吹过来了?快请进,快请进。”
    “沈娘子,打扰了。”
    柳筝接过青翠手中的礼品,交给沈氏。
    沈氏见到柳筝手中的礼物,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她忙上前接过,笑道:“柳娘子真是太客气了,来就来,还带什么礼物呢。”
    柳筝微微一笑,“沈娘子,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沈氏热情地迎上前来,引领着柳筝走向主屋,途中还不忘细细打量这位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贵客。
    柳筝带着笑意的脸庞,让她心中的好奇与紧张都稍稍平复了几分。
    柳筝微微一笑,跟着沈氏进了院子。
    她环顾四周,只见这院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一看就知道主人是个勤快人。
    沈氏请柳筝在主屋坐下,又忙着去倒茶。
    柳筝忙道:“沈娘子不用忙,我坐坐就走。”
    沈氏笑道:“柳娘子难得来一次,怎么也要喝杯茶再走。”
    尽管柳筝轻声婉拒,沈氏仍坚持要尽一尽地主之谊。
    说着,她已经端了两杯茶过来,放在桌上。
    柳筝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赞道,“好茶。”
    沈氏闻言,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柳娘子过誉,这不过是自家的粗茶,柳娘子不嫌弃就好。”
    两人寒暄了几句,柳筝便说明了来意。
    柳筝微微倾身,双手轻握在一起,语气柔和地开口,“沈娘子,实不相瞒,我今日来访,是有一事相商。”
    沈氏正忙着整理手中的衣物,闻言抬起头,露出几分好奇的神色,“哦?柳娘子有何事,但说无妨。”
    柳筝抿了抿嘴唇,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不知你家那处老房子,如今是否还打算使用?”
    沈氏一愣,手上的动作不自觉地停了下来,没想到柳筝会提及此事。
    那处房子虽已闲置,但毕竟是他们初来驻马卫时亲手盖起的,承载了不少回忆。
    她心中略一思忖,便明白了柳筝的用意。
    “柳娘子,那房子虽旧,但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沈氏轻叹一声,“不过,若是你真的需要,我们也不是不能商量。”
    柳筝见沈氏并未直接拒绝,心中一喜,忙道:“沈娘子,我知道这房子对你们来说很重要。但我保证,我会好好珍惜它。”
    沈氏看着柳筝诚恳的眼神,心中的犹豫渐渐消散。
    这房子闲置着也是浪费,总是不住人时日久了,也会坍塌。
    或许交给柳筝能更好地利用起来。
    “好吧,柳娘子。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房子就交给你吧。”沈氏微笑着说道。
    柳筝闻言大喜过望,连忙站起身深深施了一礼。
    “多谢沈娘子成全!我定会好好珍惜这房子的。沈娘子放心,价格方面我不会让你吃亏的。你开个价,我看看合不合适。”
    沈氏略一迟疑,眼中流露出些许不舍,语气中透露出几分保留。
    “那房子虽说有些年头了,但无论是地基还是墙体,都依旧十分坚固。因此,我心里的价位是……”
    她缓缓地伸出手指,比出了一个价格。
    这个价格,对沈氏而言已经是底线。
    低于这个价格,她是不打算出手的。
    虽然房子已经闲置一段时日,又是黄泥茅草所建,在当地并不算特别值钱。
    但胜在实用,结构完整且地理位置不错,若真要出售,这价格算十分公道。
    柳筝听闻此言,面上不见任何波动,她轻轻点点头,便爽快地答应。
    “好,沈娘子既然开了口,我自然没有异议。我明日便安排人将银子送来。”
    她的回应如此爽快,倒让沈氏有些措手不及。
    她原以为柳筝会讨价还价一番,毕竟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可谁知柳筝如此痛快地答应,这让她不禁对柳筝刮目相看。
    沈氏愣了愣神,这才反应过来,忙不迭地说道:“柳娘子真是爽快人。如此甚好,明日你派人将银子送来,我便将房契双手奉上。”
    柳筝微微一笑,起身告辞。
    “那就多谢沈娘子了。时候也不早了,我便不再打扰。明日一早,我让人将银子送来。”
    沈氏也站起身来相送,口中连连道:“好说好说,柳娘子慢走。”
    直到柳筝主仆二人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她才收回目光转身回去。
    这笔银子对她家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有了这笔钱,因为重新起砖房变得窘迫的日子,终于能好过些。
    家里多出这么一笔银子,她一定要好好规划一下怎么用。
    柳筝这边也很满意。
    高总旗家的房子确实没住多长时间,这笔钱能买一处宽敞的房子,她很满意。
    虽然家里最近有经济压力,但是也不是拿不出钱来。
    有些东西很是需要投资。
    最近有张玉的军饷,过几天她在温荣坊食堂的收入也到了。
    赵长吉扩大温荣坊,她的食堂收益也会增加。
    第二日一早,柳筝就让青翠带着银子去了高总旗家。
    沈氏拿到银子后,便将房契交给了青翠,让她带回去给柳筝,这桩买卖就算完成了。
    之后柳筝便开始着手准备建豆腐坊的事情。
    这处房子本来是用来住人的,稍微改造一下就可以用来当做豆腐坊。
    这样一来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石磨放在东厢,里屋靠墙的位置重新砌了一个大灶台用来煮豆浆。
    曹老头那边收拾新房子,这边柳筝带着青翠开始挑选黄豆。
    选出饱满的黄豆,用水浸泡。
    柳筝只选取了一点,她需要慢慢琢磨石膏的用法和用量。
    石膏在豆腐的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让豆浆凝固成豆腐。
    但石膏的用量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否则豆腐要么太嫩,要么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