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各自的忙碌(二)
作者:渔歌海韵   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最新章节     
    小应和董博君两个人拿着一厚打子材料和笔记本电脑去了院长办公室,随后在仇院的安排下开始了一系列的路演活动。
    张莹则和熊思明、刘浩民去了码头。
    牡蛎,又称为“海里的牛奶”。其富含大量蛋白质和人体所缺的锌。食用牡蛎可防止皮肤干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分解黑色素,它是难得的美容圣品。
    冬季悄然而至,海洋养殖户已经在为牡蛎的大丰收做着准备。
    但是由于运输成本较高,养殖户常就地取肉后将牡蛎外壳扔在海边或焚烧处理,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张莹和刘浩民、熊思明的课题小组就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点。
    他们希望通过将废弃牡蛎壳碎片和混凝土混合,研发出能培养鱼类饵料的人工鱼礁,撬开了隐藏在牡蛎壳内的“重生密码”。
    鱼礁是海底的隆起物和堆积物,其上附着和生长着大量饵料生物,诱使鱼类积聚,有“海洋牧场”“鱼类粮仓”之称。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加强环境修复、构建人工鱼礁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规划。
    张莹他们的计划是全部利用废弃物资,来制造人工鱼礁。
    来到码头,在小涛的引领下,三个人来到了一个堆场,看着堆成小山的牡蛎壳,小涛说道。
    “喏,这就是你们要的牡蛎壳,给你们留了大概500公斤的量!”
    “好家伙,真是好吃多给啊!”
    “六妹,车啥时候到?”
    “不急,一会儿就来车了!”
    “爱与被爱,命运教人释怀,这次我不想逃,喝掉失忆毒药……”
    “喂?哎,师傅您好!对,是我,我们已经到了,对,您继续往里开,嗯,车很好进的,我们到门口去迎您!好的,一会见!”
    挂掉电话,张莹对着俩男生说:“走啦,车来了,咱们去一下门口。”
    来的是一辆五菱的小货车。
    把车引到堆场。
    司机打开了车厢挡板。
    刘浩民和熊思明、张莹都脱掉了防寒服,各从裤口袋里拿出一副线手套戴上。
    “来吧,干起来!”
    “唉~~等会儿等会儿!让你们仨干?那回头老敖不得天天打电话骂我啊!”
    打了个电话,不大会儿就来了俩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
    不过刘浩民和熊思明也不好意思叫人家干着,他俩大男生看着。
    “六妹,你监工吧,我们哥俩上了!”
    算上小涛,7个大老爷们儿,眨眼的工夫就把这500公斤的牡蛎壳给全部掀上了车。
    不过张莹也没闲着,去了村口的小卖部给大家买了饮料和烟。
    这一点都是跟老敖学的,只要出去,会抽不会抽的,都会准备或买上几盒好烟。
    “成了!以后再需要啥说话!”
    小涛抽着烟拍着手。
    “行,涛哥,要是这东西实验成功了,估计你们的牡蛎壳以后就会派上大用场了!”
    “真的?那感情好啊!”
    小卡先行离去。
    三个人打车跟着。
    “说啥也得学个驾照了!你说咱有车,结果就二姐会开车有本儿,咱们几个只能干瞪眼!”
    “现在学倒是也不难,一般70天左右就能下本儿了!”
    花了小100的车费,三个人跟着小卡来到了一个饲料加工厂。
    “刘老师!”
    张莹他们一下车就看到了刘冬雪的身影。
    “啊!你们三个来了啊!你们说的牡蛎壳在哪儿呢?”
    “就那辆车啊!刚才进来的那个!”
    张莹一指右面的小卡。
    “哦,没注意到!行,思明,你去告诉司机把车开过来,在这里卸货!”
    “好咧!”
    熊思明跑过去,给司机指着这边的位置。
    装车费时间,卸车可容易的很。
    自卸卡车的后斗一扬,500公斤的牡蛎壳哗啦哗啦的就全部被倒了下来。
    看出来刘冬雪和这边极其熟络。
    来了三个工人推来一个粉碎机。
    接通电源后一个人负责往粉碎机里掀牡蛎壳,另外两个在出料口用编织袋装粉碎后的牡蛎碎片。
    “这种粉碎效果只是把大壳体破碎成小碎壳,但是能满足你们的实验要求。”刘冬雪抓起一把粉碎后的牡蛎壳给三个人看。
    “好的,谢谢刘老师了!”
    “行了,你们自己去给人家结车费吧,这边儿的牡蛎壳一会儿就得。”
    刘浩民过去把这次和下次的车费都给人家结了。
    50斤的一个编织袋,装了整整20个袋子。
    没一会儿工夫,全部牡蛎壳破碎完毕,三个师傅把20个袋子又全部装到小货车上。
    “刘老师,那我们先走了啊!”
    “行,你们先回去吧!”刘冬雪把三人送出了饲料加工厂。
    三个人打车跟着又回到了学校。
    回到学校就没有工人师傅帮着卸车了。
    好在海钓社的人缘都不错,打了个电话就来了几个哥们儿帮着卸车。
    20个袋子全都放在了实验楼的仓库里,一同放在这里的,还有之前通过渠道搞来的钢渣粉、煤灰粉、矿渣粉和好几袋的硅酸盐水泥。
    送走了来帮忙的同学,三个人用木板搭起了模具。
    “我觉得我们还是搭建一个相对简易的模具比较好。”熊思明比较懒,想搭一个简单的。
    “不,我觉得要相对复杂一些的,这样能够检验出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毕竟90d超过30mpa才能在海中长期服役。”
    而刘浩民想的更多更远一些,主张复杂多样化。
    张莹也支持刘浩民的决定。
    那还说啥?二比一,开锯呗。
    一直忙到晚上吃饭,一个立体带对角支柱的可拆卸方框模具被做了出来。
    “咋滴?咱们是先浇一个出来还是明天再说?”
    刘浩民征求了一下另外两人的意见。
    张莹放下手机说道:“我告诉二姐她们给咱打饭了。咱们先配比浇一个出来!”
    “行,怎么搞,你说个配方?”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混凝土材料构建鱼礁,具有比重大、防腐性强的特性,能够稳定模拟自然鱼礁的生态系统。”
    张莹翻着手里的材料本儿说道。
    “牡蛎鱼礁是混凝土人工鱼礁的支流之一,延续了普通鱼礁的所有特性。”
    牡蛎壳目前在医药、食品、保健品、添加剂等领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生态效益至今尚未完全开发。此前,国内相关研究机构曾就刺参养殖设计了人工海珍礁,每个海珍礁是由网衣包裹捆扎起来的一堆废弃牡蛎壳。
    但由于此礁群单体重量轻,容易被海潮冲散,只能在特殊海域投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张莹他们小组的想法,就是将标准混凝土鱼礁中的石子骨料替换成牡蛎壳碎片,这样还能为新的牡蛎生长提供基底。
    但是要尽量的减少硅酸盐水泥在人工鱼礁中的含量,水泥在鱼礁中的作用仅仅是起到黏合就可以。
    加大金属矿渣钢渣在鱼礁中的含量,可以依靠金属在海水中的电解反应,在人工鱼礁表面形成铁肥,而铁肥又可以促进某些藻类微生物的生长,而这些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最底端,它们生长的好了,鱼类的食物也就多了。
    “我觉得我们参考一下其他的人工鱼礁配方比较好,先来4份牡蛎碎片,3份钢渣,煤粉矿渣水泥一样给它来1份。毕竟咱的主要原料就是牡蛎和钢渣!后期咱们再调换一下牡蛎碎片和钢渣的比例再做几套。”
    “行!开搞!”
    一个铁桶,按照比例把所有材料混合进去,刘浩民和熊思明交替着给材料进行搅拌。
    “差不多了吧?灌模吧!”
    张莹看看搅拌的差不多了,叫停了两人。
    用一个大水舀把混合材料一舀一舀的灌到模具里。
    整体模具的顶部是不封口的,所以排气还算顺利,不用担心模具内部憋气造成的浇不足等现象发生。
    做完了这一切,三人终于直起了腰。
    “哎呀我去,你说咱海钓社,明明是个钓鱼的社团,上回搬沙子搭鱼缸,这次和水泥做鱼礁,下次咱做啥?是不是要盖楼了?”
    “说不好,你看老大现在研究的课题,我看徐叔都有想法在海边盖养鱼池了!”
    “不敢想,真的不敢想。还是先吃饭去吧!”
    “那我回去换身衣服!”
    “我们也回去洗把脸。”
    和小应他们碰面之后,小应几人再度看到了三个饿鬼投胎的家伙。
    吸呼吸呼,一盘杭椒牛肉粒转眼就没了。
    吧唧吧唧,鱼香肉丝,最下饭的菜连带着三碗米饭瞬间不见了踪影。
    一个肘子,三人你争我夺的,最后就剩中间的大骨头,就这熊思明还想上手抓起来再啃啃。
    被一旁的董博君一把给按住了。
    “我说你给常威和来福留点儿肉吧!”
    “那不还一根儿大骨头了吗?”
    “五哥,那可是俩大宝贝儿啊!”
    小半年过去了,常威和来福也长成了俩威武雄壮的狗子。
    在学校里,这俩家伙就没缺过嘴。
    而且,这俩小家伙还极具警犬的天赋。
    上次一个小偷混进来打算偷学生手机,刚得手一部妹特60,就听得身后有低沉的呜咽声。
    回头一看,一黄一黑两条大狗直勾勾的盯着自己,上唇上翻,露出一排的尖牙。
    当时小偷吓得手机一扔,撒腿就跑。
    好在扔手机的位置是一片草地,没有摔坏。
    小偷跑着跑着摔倒了,结果来福上去对着脖子就是一口。
    小偷直接给吓晕过去了。
    等到警察来的时候,发现小偷旁边儿蹲着俩大狗,就跟俩门神似的。
    看到帽子叔叔来了,俩狗子站起来往后退了两步,轻声呜咽两声,那意思好像是说:“交给你们了!”
    警察对这俩狗子也是大为赞赏。
    一个年长的警官还和旁边赶来的保卫科主任开玩笑道:“你们要是不想养了,送来我们派出所当警犬。”
    保卫科主任一听这个,那可不行,立马蹲下搂到怀里,傲娇的说道:“这是我们的校犬,吉祥物,全校师生可宝贝呢!”
    最后警察检查了一下小偷身上,并没有发现咬伤,初步推测就是轻轻地叼了一下。
    自此过后,常威来福在校园里更受欢迎了。
    跟着受益的就数食堂了,带肉的骨头类菜销量猛增,每天门卫屋后都有学生来送带肉骨,导致两只小家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窜膘长个儿,毛发油光锃亮,个体明显要比同品种同年龄段的狗要大很多。
    中华田园犬都快吃成中华田园猪了。
    没办法,现在学校田径队又多了一项任务,是保卫科主任派发的,每天他们训练,狗也得跟着跑,自当遛狗了……
    “钢渣鱼礁估计要两天才能干透,二姐你们今天咋样?”
    张莹擦着嘴捂着肚子,额,今晚吃的有点多啊……
    “我们还算顺利,最起码仇院表示大力支持,其他领导虽然没表态,但是从神情上来看也八九不离十。”
    “听说老三的汇报也很顺利,明天他还要去总院那里做汇报,晚上还要赶一篇屁屁踢出来。”
    “唉!明年幸福不幸福,就看三哥的了啊!”
    几个人聊着天说着话,不知不觉的已经快9点了。
    “不说了,回去洗个澡,今天一天太累了!”
    张莹打着哈欠站起了身。
    其余几人也纷纷起身,相互告辞回了各自的宿舍。
    夜幕笼罩着整个校园,月色如银,洒在雪后的草地上,反射出淡淡的光芒。
    寒风凛冽,来往的学子们裹紧了厚厚的棉衣,抵御着刺骨的严寒。
    小应几人从食堂出来,在路灯散发明亮的灯光中,沿着小路向各自的宿舍缓缓前行。
    “啊!大学三年,最喜欢的就是冬天的校园!”
    “为啥?”
    “因为没有蚊子!”
    校园里的建筑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庄重肃穆,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它们静静地矗立着,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学生们的成长。
    夜晚的校园虽然寒冷,但它也有着别样的美丽。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学子可以放下疲惫和压力,享受这片刻的安宁。
    互相挥手告别,晚安!我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