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正稿完成,创作的收获
作者:齐东野老   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最新章节     
    姜哲用最大号的松鼠毛水彩画笔,蘸着钴蓝为主的灰色,轻轻点在画面上。
    水和色流动极快,在画笔引导下覆盖了一块纸面,又与周边的底色碰撞,形成部分山坡暗处的色彩。
    他继续用画笔铺设颜色,笔尖几次刻意的停顿,让颜色在纸上留出米粒大小的空白,像是大小不一的珍珠。
    姜哲把画笔在擦笔布上蹭了几下,然后用笔尖快速点过调色盒里的几种颜色,在调色盘上略做旋转,不等笔上颜色完全混合,就开始铺设新的色块。
    他把中景和远景的部分颜色融合后,停笔观察片刻,拿起一块塑料板,将部分颜色刮掉,形成民居的亮部。
    经过几次渲染,一幅暮色中的风景画稿完成。
    姜哲等稿子干透,再次审视画面,觉得不太满意,就把稿子拆下,换上一张新纸。
    工作台上已经有一摞16开大小的稿子。
    姜哲的新稿子,表现清晨的村落。他把白色与其它灰色融合,变成有色彩倾向的灰白,点在房屋以及墙壁院落的位置。
    灰色与其他颜色融合,形成模糊的灰色快,让画面的部分变得朦胧,似乎有云雾流动的感觉。
    姜哲发现这个意外效果,把营造特殊效果的过程记住,又开始用半透明色点染树丛。
    因为村子民居的高低位置不同。他画高出民居时,用浅色画房顶,深色画墙壁;画山脚民居时,就反过来用。等画面的虚实层次出现,就停笔观察效果。
    他对这幅稿子比较满意,就将其贴到墙上。
    一面墙上,已经贴了七八张同样大小的色彩稿。
    姜哲后退几步,观察这些比较满意的稿子。
    这些稿子分别表现拂晓,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等不同时间里,村落的不同效果。因为光线的不同,每一幅画都有不同的色彩倾向,有的偏冷,有的偏暖。
    所有稿子都没有过多的描绘细节,只是解决色彩层次和搭配的问题。
    今天上午的时间,他一直在画色彩小稿,就是为了在创作正稿之前,力争把所有问题都解决。
    姜哲发现有几幅稿子的色彩,因为晕染层次的原因,出现了特殊的光影的效果。
    他记录下这几幅稿子的铺色过程,就开始休息。
    这次的创作不能一次完成,画累了就调节一下。
    他找出一支从老艺人那里买来的小楷笔,研墨铺纸,临摹小楷。
    调整一段时间后,再次开始作画。
    一天时间过去,墙上的色彩稿,增加到十六幅。
    姜哲从中选出三幅最满意的色彩效果,打算明天再画一张对开的草稿。
    晚饭后,他带着小卡去海边散步。
    小卡在栈道上跑的十分欢畅,姜哲牵着绳子,边走边看。
    随着天色渐渐转黑,海的轮廓变得模糊。今天的海,很平静,城市的灯光,又给近处的海面增加了五光十色的效果。
    姜哲敏锐感知到,夜幕下的海洋所蕴含的沉稳静谧的美。
    他停下脚步,凝视海面,调动感官,仔细的感悟,琢磨。
    他想到自己的画,虽然画的不是夜晚,但似乎是可以借鉴这种美。
    就在散步过程中,他有了新的想法。
    正式创作的第二天,姜哲在一张对开画纸上,完成一幅画稿。
    名为画稿,其实与正稿无异。
    在这幅画中,他大胆使用不同色彩倾向的浅灰色,把色彩的冷暖对比变得微妙,表现清晨薄雾中的村落。天空的与远景的颜色融合,村子里的民居、树木、道路以及早起的村民,被薄雾联系在一起,有特殊的和谐之美。
    他画完稿子,觉得满意,就马不停蹄的开始正式的创作。
    因为之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充分,考虑到了每一个步骤,所以,到了创作正稿的时候,可以放开身心的进行创作。
    他的创作过程格外的顺畅,甚至在刻画部分物像的时候,因为心情愉悦,画出更好的效果。
    四小时后,整开的水彩画,一气呵成。
    姜哲站在画架前,审视画面。
    画的近景有土坡、树丛、草地,这些形象被通向村子的道路串联起来。画面的中心是山坡上树木和院落,村子的后山在薄雾遮挡下,只能看到隐约的轮廓。
    姜哲把部分村中道路,隐藏在薄雾中,通过构图安排,暗示村子里的道路走向,同时,还能够让观看者感觉到,在树木和薄雾后面,还有一些民居。
    此外,他刻意拔高了村落的地势高度,让其整体的层次感更强。
    姜哲在创作过程中,让部分画面时刻保持湿润,等画面完全干燥,一些特殊的水痕,笔触以及意外出现的肌理,隐约呈现出的形象,让色彩变化更丰富。在有效控制下,色彩与笔触都融入到形象中。
    他看着画面,越发满意,拿起画笔,找合适的位置署名。
    姜哲给汪真打过电话,开始收拾画室。
    经过几天的创作,把画室折腾的不像样。
    他特意整理了创作前期的色彩稿。
    他看着诸多稿子,突然起了玩心,把满意的色彩稿挑出来,当做一块块的抽象颜色,像拼七巧板一样,拼凑出各种组合。
    这个小游戏,在姜哲看来非常有趣,仿佛是在实验抽象画。
    等摆出满意的组合,他将这些稿子按照组合顺序,重新布置在墙上,用相机拍下照片。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姜哲,是我,汪真。”门外传来汪真的声音。
    姜哲打开门,看到汪真带着助理站在门外。
    “快请进。没想到你们来的这么快,我没收拾好画室,见笑了。”他把汪真二人让进画室。
    汪真边走边看:“别这么客气。你搬到新画室,我还是第一次来。
    这里比之前的画室好多了。
    等大赛结果和展览出来之后,你应该可以换更好的画室。”
    姜哲给二人泡茶:“但愿如所说。”
    汪真已经看到画架上的正稿和依靠在墙边的草稿。
    她先后欣赏两件作品,边看边说:“你的作品又有变化。两幅作品各有特点。尤其是画中的雾气,这种质感,让人一看就忘不掉。
    很多人也画雾气,但容易把色彩画灰,让色调变得沉闷。
    你也用了大量的灰色,但是却看上去很鲜活。”
    姜哲说道:“你别离那么近,后退一点再看。”
    汪真后退两部,重新观察。“这样看,效果更好。画面颜色变化特别微妙,没有脱离写实风格,但观赏性更强。”
    姜哲说:“不管好不好,画到这一步,我也尽力了。”
    汪真说道:“你也太谦虚了,这样的画如果不好,还有什么算好?”
    她指着那幅对开的草稿,对姜哲说道。“这幅画,拿到我的画廊销售,怎么样?”
    姜哲摇头:“我只打算销售这幅正稿,草稿和正稿有些重复的地方,不能拿出去销售。”
    汪真见姜哲态度坚决,只好作罢。
    她让助理拿出一本册子,“你看看,想配个什么框子,我们画廊有合作的工厂,能保证最好的装裱。等装裱完成,你去看一看效果,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再改。咱们时间充裕。”
    姜哲翻看册子中的画框效果图,最终选择了一款。虽然未见到实物,但凭着感知能力,知道什么样的画框最能衬托自己的作品。
    他把水彩画取下来,装进画筒交给汪真的助理。
    汪真注意到,墙上有十几张大小一致,但色调完全不同的稿子,有序的排列成长方形。
    她看了一会儿,对姜哲问道:“你这是,准备搞抽象绘画试验?”
    不等姜哲回答,又说道:“不对,有几幅有点儿像正稿的构图。这是草稿?”
    姜哲说道:“没错,就是草稿。”
    汪真站在这些色彩稿前,反复端详,甚至用手测量。
    “你的这些草稿,用特殊序列摆放,格外有意思。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些稿子按照现在的方式,镶在一个大的画框,变成一幅抽象绘画进行展出,会不会有意外的效果?”
    她很快想清楚,对姜哲建议:“姜哲,你可以把这些稿子和正稿摆到一起,展出效果会更好。”
    姜哲在构思绘画的时候,已经考虑过展厅环境,对于绘画的影响,所以,他有自信,这幅画到了展厅环境,会比现在的效果更好。
    汪真从另一个角度给出的建议,让他受到启发。
    “你觉得可以吗?美术学会能允许?”
    汪真非常肯定的说道:“当然可以,为什么不试一试?反正你有这幅水彩画保底,用色彩稿做实验,放心吧,我来安排。”
    姜哲说道:“那就试一试,不过,摆放次序千万不能打乱。”
    “没问题。”
    汪真拍下色彩稿的照片,做为参照,又和姜哲约好送展时间,这才提出告辞。
    她带着助理回到车上。
    助理启动车辆,“汪总。您觉得,姜哲能行吗?”
    “咱们约了几位画家参加画展,行不行,到时候就知道了。”汪真把画筒抓的很紧。
    与此同时,姜哲正在查看系统。
    通过几天的创作,水彩画技能的熟练度增加,感知属性也有增长。
    随机任务的荣誉进度条上,游标已经达到了90的刻度。
    最近几天,进度变慢,希望画展开始后,能达到满分刻度。
    感谢书友读者的推荐票与月票。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