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罗马
作者:柚子卿   重生99之小镇酸爽人生最新章节     
    “妈,你听明白了吧?”张灵悦看着两人跑远,说道:“我们就是去了兴市读书,也会被人瞧不起,人家会带着岐视的眼光看我们,排挤我们。佳蕙是家教好,自身心地也好,所以对我们没有偏见,可又有多少孩子像佳蕙一样呢?”
    “应该也不少吧……”刘婵有点不死心。
    孩子们被人瞧不起,她也心痛,也气愤,可是被瞧不起,是在哪都会发生的事,他们出身不足,又能力不够,无法为子女竖起完全隔绝的屏障。
    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去努力,将来可以摆脱被人瞧不起的命运。
    刘婵道:“城市里读书人多,只要家中大人有文化,应该都不会教歪孩子的。”
    张灵悦摇头,她的妈妈太善良,还没被社会毒打,不,就算后来遭受了毒打,她也没能看穿这个社会的本质。
    因为她太善良,所以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总是先抱着善意,思考问题,也从善意出发。
    张灵悦自认自己不善良,她从小就能轻易看到人的恶,生存的恶,她一直社恐,没能完全改变,想要逃避这个社会,就是这个原因。
    别人家的孩子三观不正,她妈妈就认为是对方父母读书少,不明白道理,所以没能教好孩子。
    而不会去想,也不会像张灵悦一样看到,人家就是读了很多书,还是会那样教育孩子,因为那是人家群体的生存之道。
    中产家庭,卷生卷死,誓要把娃儿鸡成孤狼雄鹰,好打败别人,突围胜出,进一步巩固阶级,谁有那个闲心去教育孩子善良,去体恤穷人?
    毕竟竞争就是你胜我败,你死我活的事,孩子善良,就等于软弱,软弱就容易从竞争的赛道败落,这是鸡娃的父母绝对不能接受的事。
    世人还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以为暴发户们底蕴不够,才目光短浅,如此行事,真正有底蕴的富贵人家都是大浪淘沙,得出了大智慧,贵养出了气度的。
    有一句话叫“富长良心”,就是这一错误观点的体现。
    张灵悦对此嗤之以鼻,人家从小生长在强手如林的环境里,看到的格局是宏大,所处的层面也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也的确有着一般人以及暴发户所没有的大智慧。
    这种大智慧名为一一取舍。
    取舍。
    人人都有偏好心爱之物、之情,这是人之常情,但所谓的大智慧,就是要求人学会如何取舍,即使是自己心爱偏爱的东西,在该舍弃的时候就要舍弃,以换取别的利益更大的东西一一这就是所谓的拥有大智慧的人。
    而能做到狠心舍弃心爱偏爱的东西的人,说他们有良心,有一颗柔软善良的心,这岂非是最大的谬误?
    张灵悦看到的是他们心冷硬如铁,维绝对理性论,跟良心这种感性论毫不沾边。
    你要是哪天看到了他们有良心,不要怀疑,背后肯定还是冷冰冰的利益,那才是他们所想取得的东西。
    张灵悦无意和母亲剖析这些,何必去打碎母亲的三观呢?让父母保持善良,对她来说,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相反,正是她所期盼的。
    “妈妈,你和爸爸想把我们姐弟送去兴市读书,无非是期望我们能有好的读书环境,有好的老师教学,更希望我们像爸爸认识邱叔叔一样,结识家境好的同学,期望着这些同学们,将来能在人生路上提携我们一把,做我们的贵人,那我们就能少走很多弯路,有比你们更好的未来,过上更好的生活,对吧?”
    是的,这正是刘婵的期望。
    水门镇这边的人,拜神拜天拜公祷告时,会说:求保佑身体健康,出入平安,横财就手,出门遇贵人。
    小老百姓们并非不懂人脉的重要性,搭上贵人,得到贵人赏识,一飞冲天,这是他们做梦都想得到的机遇。
    不过,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将自己摆在了被动的位置上,等着贵人去赏识,去发现,去挑拣。
    刘婵同样也是如此。
    “如果妈妈所求的是这个,那没有必要去兴市,在水门圩就能办到。”
    水门圩,怎么可能办得到?
    刘婵怎么想,都不能明白,她觉得水门镇,完全没法跟兴市比,不,就是比兴市的一个街区都比不上。
    张灵悦没急着解释,而是和她说了一遍洪婶婆婆办寿宴的前后经过,再问她:“妈妈,都说人走茶凉,就算是洪婶的公公,人家也未必给面子,洪婶婆婆一个普通妇女,就更不用说了,为何现管们还是去了呢?”
    “你不是说,他们上了报纸吗?”
    “是啊,是上了报纸。”张灵悦就是从报纸上看到的,“但他们为的,可不只有这一点,说到底,现在谁还很关心妇女权益?重视了,也只是锦上添朵小花,不重视,也无人问责。能让他们聚到一起的,还有更切实的好处,洪婶的大伯今年盘下了水门酒家,生意原本不好,这一回过后,大概率要变成那些人的饭堂了。”
    刘婵皱起了眉,她是正直善良的小老百姓,天然对这种事感到不悦,不满道:“他们怎能这样?!”
    张灵悦道:“也只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双方都得好处的事罢了。别说他们了,我要跟妈说的是,民以食为天,我们做好了酸料吃食,就像洪婶大伯的水门酒家一样,自然就有人来了。”
    刘婵这下是完全听明白了,趋利的本能,让她眼前一亮,心砰砰乱跳,但她到底不是利欲熏心之辈,很快就又想到其中的坏处,皱眉道:“真像你所说的那样,哪得填多少进去才够?那就是个无底洞!”
    “不过是别人吃肉我们喝汤。”张灵悦耸耸肩,“我们这样的人家,去哪里都是如此,都是牛马,区别是,在水门圩,我们努努力,还可以喝上汤,在兴市,恐怕再努力,也连兑了水的淡汤都喝不上。”
    刘婵嗫嚅着嘴唇,想了想,还真是这样。
    兴市毕竟太大了,他们混在其中,不说是一粒灰尘,也跟一粒沙子差不多,要达到理想中的目的,真的不容易,甚至根本就可能达不到。
    而水门镇,抛开自家大女儿已做出一点名堂的酸料不提,光说这里是故乡熟土,就让人一想到这个地方,就心中安定,熟人社会的环境,也让人觉得做起事情来更有信心,跟外乡生地,想起来只会让人一片虚茫的兴市完全不同。
    这一刻,刘婵的心又倒回了故乡,被张灵悦说服了。
    既然所求在故乡就能实现,又何必非要离乡背井,去做那被人瞧不起的异乡人呢?
    虽然寄希望于城市里有文化的人会更有教养,更文明,更有包容心,但兴市那么大,就算有这样的人,他们这样的人家又能够够得上吗?
    要是够不上,子女们不就一直要生活在岐视和排挤之中了吗?
    这样又算哪门子的为子女好?
    子女们长期在那种环境下生活,不自卑到畏畏缩缩,不敢见人,都算好的了。
    又何谈让他们活得像个人样?
    之前是她想当然,太乐观,忽略了现实。
    现实是,兴市不是他们的罗马,水门镇反而有可能是。
    她和张成林可以在这个已经扎下了根的地方,奋斗事业,结识贵人,为儿女们的将来铺路。
    让他们在故乡这片土地上,能挺着腰脊,活得开开心心,堂堂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