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红楼梦构架
作者:红豆八宝饭   红楼追梦人最新章节     
    四大名着不假,但说真的,除了西游记,其余有谁能够从头看到尾呢。
    红楼梦,我也是跳着看,实在是看不懂。但不要紧。
    记得里面的套路,就像是古代三纲五常,做爹的可以打死儿子,儿子什么身份,主要看他爹。
    嫡长子也可以说送人就送人。当然,前提是死了娘,换了正妻。东西没有到做爹的手里,基本到不了孙子手里。
    皇太孙皇太女都没有成功,而不是没有,武则天那里越看越像是皇帝他妈。
    毕竟吕后到慈禧,中间出个武则天,并不奇怪。因为说高宗祖传的头晕,后来几乎失明。
    要武则天帮着批阅,也就是不是这样,出不了这种女皇帝的。她们基本都是皇帝生母,年轻,或者儿子年幼。
    媳妇在我们国家,儿子都可能被他爹打死,她的依靠就是儿子。所以,媳妇不可能的。
    但做了太后,总没有儿子打死娘的,她就有可能了。重要的是,贾母,薛姨妈,这种未亡人被夫家的家族视作一家人了。
    多年媳妇熬成婆。也就知道,孔雀东南飞里为什么是个悲剧了。因为,媳妇斗不过婆婆。
    皇后都可能突然死了。据说,是得罪了太后。
    所以,至少清朝太后比皇后厉害,可能就是因为太后视同皇族的人,皇后还不是。
    搞清楚这些,有的错就不会犯了。所以,贾家传统,男人第一个妻子是提钱的。
    我们只看到了贾蓉的秦可卿,没看到贾琏的第一个妻子,这么来看,贾宝玉的第一个妻子真的不好说。
    跟贾琏一样,他哥哥贾珠二十来岁才有孩子,进士出身。
    明代科举,层层选拔,每一层级,对应有不同的地位和待遇。
    第一层,叫童生,宽泛一点讲,凡是读四书五经,有心参加科举求功名的,都可以叫童生。
    严格一点,还要通过县里和府里公办学堂组织的考试,才能称童生。
    童生没有年龄限制,可以是少年儿童,也可以是七老八十。
    童生通过专门考试,正式进入县学和府学读书,叫进学了,就是秀才,也叫生员。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监生,和秀才一个级别,不同的是,监生是考不上花钱买的秀才资格。贡生和秀才总体也一个级别,是秀才中的优秀者,可以到最高学府京师国子监去读书。
    秀才再参加三年一次省里组织的乡试,通过了就叫中举,成为举人。
    而进士就是通过中央一级的考试。林黛玉不要贾宝玉参加科举,他可能是贾蓉这样的,他的第一个妻子就会被牺牲来给他捐官五品。
    譬如,史湘云,林黛玉等都是外地的没了父母的,家里都死绝了。但她们都有嫁妆吧。
    当然,贾琏也可能是没了母亲,又送去他二叔家。用他母亲嫁妆给他捐官,有的事情,要说清楚。
    比如,守孝耽误了。也说得通。尤氏和贾蓉不参加秦氏葬礼,是因为贾珍要以他母亲的规格发葬,贾瑞推断也是秦可卿带大的。
    秦可卿为了贾珍,让贾瑞染了毒瘾还是成了个智能儿的呆霸王了,反正没出息吧。不然,贾代儒夫妻在,未必是贾珍。
    尤氏才想让贾瑞也病死。秦可卿病中可能以为是报应,说了出来,做的亏心事。
    古人总觉得生病是做了坏事。贾珍对秦可卿自然感激不尽,但尤氏不喜欢她。
    也就是贾宝玉骂李嬷嬷的,不过仗着小时候吃过她几日奶罢了,逞得比祖宗还大。秦可卿管家,固然是因为尤氏是续弦,也是贾珍对她不同。
    这样就说得通,贾珍对秦氏不同,而秦氏的两个丫鬟害怕,秦可卿病中说多了一些秘密。甚至有贾瑞这样的,而贾瑞没多久就病死了。
    不知道的不觉得,她们肯定吓到了。是傻子都知道,贾瑞不是病死的吧。秦可卿死了,她们想回秦家吧。
    这些要结合当时的去看。其实,这还好啦,现实生活中,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管事的。那个事基本都是没有人管的。
    或者这么说,拿喇叭喊的,它肯定管不了也不会管你的事情,而你自己去找,永远找不到管你事情的地方。
    能找到,这都是有人说的。换言之,你一件事情办不成工作做不了是常态,真真假假,你的离开一定是你平时觉得正常的事情。
    也就是结果才是别人要的,过程么。则是你需要去思考的。
    这个过程肯定没有做错的居多,也就是并不用反省事情本身,而是找到接下来的工作。
    红楼梦里的感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更像是选择对自己好的。没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红楼梦就不是写感情的。
    就像秦可卿,职业可能只是这等人家的奶妈,结果呢。没有明朝皇帝奶妈荣耀,封号加身。
    但成功得到了终身饭票一张。怎么能够不把事情做好了。当然,她想要的多了,徐娘半老美妇人。
    结果还是遗憾。也就是,这还只是这等人家的媳妇,怎么可能出贵妃,那也是要从小学习的吧。
    作者曹公验证了很多的不可能。也就是,她只做奶妈,只做这个事情,能够善终。
    因为贾珍的设定就是个没规矩的。他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性情中人,但结果,谁也保不住她。一个原本在这等人家也算体面的下人活儿,因为贸然跨越。
    结亲不成反结仇……所以,像了秦可卿的薛宝钗和林黛玉,薛宝钗和秦可卿差不多,家里都是商人。秦可卿不会做人?
    她还有贾珍的支持……结果,贾珍自己都兜不住。贾政传统了些,薛宝钗和秦可卿并无太多不同,秦可卿家里还捐了官。
    当然,薛宝钗年轻。但孩子在这里面并不重要,想想贾珠。
    而林黛玉没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么说吧,她和史湘云并无太多不同。都是官家小姐出身,但做官的,不在了。
    或者说,李执吧。李执的父亲或者说家里做官的肯定受了影响的,不然,不可能。
    嫁进来的,尚且因此而作废,她们这等嫁不进来的,就不要误人误己。贾政到底还是官,还有实权,不然贾琏在他家里做事。
    如果这里面的人,智商都在线,那么,这里面肯定有骗局。她们是为了目的而来,也不是感情。
    就像赵姨娘,推断跟贾政是为了,续弦。王夫人家里到底出了什么变故……王熙凤,说是末世。
    还有,贾探春吧,荣国府也是。或者说,赵姨娘家里?
    再看尤氏家里,她继母和两个妹妹可能不好,但没了娘家她混都混不下去……这点还不如秦可卿。
    所以,没法计较。那里倒下的是她两个妹妹,是尤家,还有她自己……所以,推断武则天为啥不可能,她娘家亲人都被她杀光。
    人家太皇太后都是逼出个太上皇。书中也就是理论上可行,但她那种,理论上都是错的。
    所以,尤氏进不了金陵十二钗,日后被休!进来的,只是命不好,不是路走错了。
    可以看看她们走的,基本都没啥问题。这也是推秦可卿不可能是公主,那种可用的资源多,混成这样进不来。
    但她只是曾经照顾过贾珍而已,赶上人家父母都没了,成了宁国府实际上的管家婆。
    娘家也算争气,出了个五品官,她就能做贾蓉妻。贾珍娶她可能还是违背了礼法,走不通。
    而且贾瑞那里,秦可卿可能有恩于贾珍,至少不好让她离开的。贾珍就只能这样。
    就是贾瑞可能生下来就这样,但结果有利于贾珍,他就得对秦可卿负责到底了。
    肯定怀疑过。
    有时候是这样。贾珍才会让儿子贾蓉娶秦可卿为妻。秦可卿还不忘提携娘家人。
    尤氏要学了三分,就逼着尤二姐嫁给她爹给她订婚的那个!不然,她不敢高攀这门姻亲。
    至少以后王熙凤不好上门。这不是贤良淑德,这是怕了她们母女三人吧。
    也就是,尤二姐再嫌贫爱富,她得立得住。这种在她爹娶进门就躲不过的。
    尤三姐也是,柳湘莲,一开始就说清楚,那种出身。眼高手低,大场面见得多,小事情都做不来的!
    以后你养活他啊。柳湘莲他又不是真的唱戏的,懂不懂,他就不务正业。男人游手好闲,还有张脸。
    漂亮精致的,以后男人找上门都可能。
    烦不烦!这种大场面见多了,就自以为是,所以才主观臆断,尤三姐吧,要是尤二姐实在不愿意。
    就把尤三姐嫁过去好了!这种一般都不会说得那么清楚。要不总有代嫁的演绎。
    推断理论上是走得通的。
    是有些不舒服,想想死去的爹,就是总比断了亲好。要断,出了个嫌贫爱富的尤二姐,让男的上门断。
    也就是,以退为进。人家家里不舒服,不换,那就上门退亲。尤家女儿也包括尤氏的脸面就保住了。
    还有尤二姐尤三姐的爹么。这是必须走的一步,因为没法断了尤二姐,她又嫌贫爱富的。
    不嫁啊。男方家上门退亲还说什么呢。尤氏也不是没有路走。
    至少保住一个姐妹都好。很多时候,这不是贤良淑德的问题,是得为自己日后考虑几分。
    不害人,得自保。所以,最好尤二姐还是乖乖嫁过去,尤三姐在附近人家找呗。
    尤氏在秦可卿这里错哪里呢。贾瑞,你就看袭人在王夫人问,贾宝玉挨打,是不是贾环。
    作为袭人,不恨,不知道?但她就说不知道。
    尤氏管贾珍和贾瑞堂兄弟或者兄弟之间的事情。撑的。
    管不得。这是尤氏的错,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