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吟诗舞剑
作者:北风的雪   三国迎娶蔡夫人,荆州入我手最新章节     
    端坐主位上的褚贡,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道:“君越贤侄,诸位如此盛情,你就不必推辞了!”
    韩玄心如电转,知道又有人发难了!
    而且岑氏居然跟褚贡搞在一起了?这二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根本就不给选择的余地,他暂时也想不到好办法拒绝。
    既然想玩玩,那就陪你们好好玩,他来者不惧。
    想到这,韩玄起身施礼道:“既然府君都发话了,那侄儿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随后拿起长案上的一壶美酒,一饮而尽。
    大量的酒水下肚,韩玄的面颊上已经微红,只感觉一阵阵的醉意袭来。
    下意识的摸了摸腰间,竟然发现自己忘记佩戴长剑,只好目光转向一旁的黄忠。
    “黄前辈,可否借腰间宝剑一用?”
    黄忠自不会拒绝,身为武人即便卸掉甲胄,武器也会随身携带。将腰中宝剑取下递了过去。
    道了声谢后,韩玄来到大堂中央。
    舞姬让开一处空间,韩玄长剑横胸,指尖轻弹剑身。
    只听“当!”一声剑响,清脆悦耳。
    韩玄目光迷离,长剑横抹,再向着侧方劈砍。
    一道刺目寒光闪过。
    他右手持剑,左手向着剑背处弹去。
    “当!”剑身又响起,一声清脆的剑鸣声。
    韩玄伴着清脆的剑鸣声,缓缓开口吟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随着他诗句出口,手中长剑回拉,脚步变换无常。
    韩玄一个旋转起身,长剑在空中不停画着半圆,出剑温润,却又气势浩瀚,大气磅礴。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手中宝剑挥舞一个剑花,一道道剑光犹如碧波潮涌。
    韩玄以大鹏自比,描述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
    更是述说了韩玄,此时功成名就的豪情满怀和直冲云之志。
    “好!好诗!”众人惊叹道。
    韩熙、韩凌、魏延等人,自然是疯狂地叫好。
    韩玄的父亲韩亮虽未发一言,但看着场中焦点的长子,嘴角微笑不住的点头。
    “君越贤侄以诗明志,志向高远,好!”褚贡夸赞道。
    “有志向是好事,就怕好高骛远,年轻人未免太过轻狂!”岑咥面露不屑地说道。
    虽不知岑老为何屡次讥言讽刺,已经微醉的韩玄,却也不复日常的平淡,立即做出反击。
    “还没吟完呢!”韩玄长剑刺去,直指岑老。
    这举动,当即吓的众人惊出一身冷汗。
    虽然岑老语出不逊,有些倚老卖老的嫌疑,但不至于下杀手吧!
    就在众人想要阻止时,韩玄手腕一转,剑尖从岑老眼前划过,插入一旁酒壶的把手中。韩玄后退几步,长剑撤回,酒壶也随着带到他面前。
    就见韩玄身体后仰,高举长剑,清澈的酒水,顺着壶嘴洒下,落入他的口中。
    一口饮尽,韩玄的步伐微乱、似已醉去,再度吟唱道:“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场中众人都知道,这句词明显意指岑老。
    面对着场中针尖对麦芒,一些不嫌事大的人,立即高声赞叹道。
    丝毫不顾及岑老那已经变得黝黑,又通红的面孔。
    韩玄所吟的诗句中,“世人”指是指凡夫俗子,岑老没想到韩玄竟然将他与凡夫俗子相比较。自誉为出身高贵的他,又是荆州名士,自然是气的那是满脸通红。
    剑法舒缓却又十分迅疾,剑光凛冽,众人却清晰的感受到,剑招中的杀意。
    挥剑如风,动作流畅而有力,剑尖在空中留下一道弧光。
    即便如此,长剑上的酒壶依旧平稳,一滴酒液也未洒出。
    韩玄将酒壶之中的美酒一饮而尽,脚尖轻点,一声长啸,吟唱更加高昂,“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一剑劈下,剑上空空如也的酒壶,顺势精准的落在,岑老面前的长案上。
    韩玄剑尖所指,诗句的最后三个字,也随之一字一顿地说了出来!
    “好!”
    “精彩!”
    在场众人无不,高声喝彩!
    最后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而岑老你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
    既是对岑老的揄揶与讽刺,也是对他轻慢态度的回敬。韩玄的态度虽显得桀骜,但却又显示出,少年势不可挡的锐气。
    “你!你!”岑咥用手指着韩玄,支支吾吾说不出半点反驳的话来。
    韩玄直接无视了他,向众人施了一礼后,便把手中宝剑还给黄忠。
    看着潇洒离去的韩玄,岑咥知道这场庆功宴后,自己多年积攒的名望可就毁于一旦,一想到这他就忍不住心中的悲愤。
    “噗!”
    一口老血喷出,整个人栽倒在地。
    在场众人虽然惊讶,但却没人会在意一个即将名誉扫地的老头。
    最终还是褚贡命令一旁的下人,将他抬下去,顺道暗骂一句,“扫兴。”
    中间虽然出现了这个小插曲,但很快就继续歌舞升平。
    眼见东方天际一片鱼肚白,酒宴都已结束,众人纷纷尽兴离去。
    ……
    京师。
    洛阳。
    德阳殿宫门前,数百宫前侍卫肃穆地伫立在宫门两侧,披甲持锐。
    堂内文武百官,文左武右依次站立,提前恭候着。
    汉朝旧制,五日一朝。但自从刘宏继位后,劵于朝政。
    朝会的日子便居无定日,什么时候召开,就要看刘宏的心情如何了。
    面对久违一次的朝会,朝中诸位大臣竟无一人发出声音。德阳殿内一片安静,朝臣们低头沉思。
    甚至连寻常时候遇到困惑,便相互目光询问的举动也没有了。
    因为此次朝会召开的原因,朝臣们心知肚明。
    无非是前线失利,朱儁、皇甫嵩被黄巾军击败,被波才率大军困守于长社。
    不仅如此,卢植与冀州黄巾军周旋毫无战果,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
    战败的消息,如同雪花一般,不断的飘进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