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换将和布局(求月票)
作者:海螺的曹阿蛮   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最新章节     
    一九六五年二月,纽约,唐老鸭科技公司。
    唐大可同志已经将大学学业给丢一边了,现在是全身心搞事业。
    他祖母和他父亲已经管不住他了。
    尽管他的两个长辈,希望他能够完成学业。
    可现如今,唐大可同志的生意已经超越他父亲了,他对继承家业已经没有什么想法了。
    还不如专心致志地搞自己的事业呢。
    一旦杰拉斯特、霍尔尼他们这些技术员,能够研发出来一款划时代的产品,那么他们唐老鸭科技公司将会坐上火箭,盈利规模也会更大。
    至于说复刻华润公司的电子产品,唐大可同志也是有想过的,但不太现实,被否掉了。
    连ibm公司、德州仪器他们这些传统的行业巨头都干不赢华润公司,甚至还被后者打得落花流水。
    唐大可同志虽然非常自信,甚至是目中无人,但他可不认为自己能够干得赢华润公司。
    到时候没有复刻出来不说,就算复刻出来了,也要面临丢失华润公司代理商身份的危险。
    尽管有白手套这样的方案,但奈何他手底下的技术员,不够用啊。
    亚伯拉罕这个老混蛋倒是想要入股他们唐老鸭科技公司,但唐大可同志可不乐意。
    他这家企业就是纯赚钱的企业,就是现金奶牛,他怎么可能乐意跟人分润?
    当然,他最后还是没能够抗住压力,从子公司唐老鸭公司这边分了一点股分给亚伯拉罕。
    最后才促成了跟对方合作拿下寻呼机在北美代理权这门生意。
    现如今,这门生意,已经给唐大可同志带来了很多利益。
    “杰西卡,快去催一催,我要的报表怎么还没拿过来?”
    办公室内,唐大可同志朝秘书喊道。
    杰西卡这个名字在北美这边,就像是国内的小丽、小红一样,十分普遍。
    如果不是杰西卡的样貌清秀,而且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唐大可同志才不会让对方当自己的秘书呢。
    当然,这个秘书嘛,能当多久,那就不知道了。
    “好的,唐,我现在就去催一催.”
    说罢,杰西卡还朝唐大可同志抛了一个媚眼,然后扭着小蛮腰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这美丽的一幕,让唐大可同志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可惜了,这是一个小辣椒,不好搞。
    因为杰西卡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引诱他了,可惜杰西卡要的很多,唐大可同志无法满足对方。
    作为名牌大学毕业生,杰西卡年轻貌美,优势很大。
    难得遇到年少有为的唐大可同志,杰西卡当然不会随随便便地把自己交代出去。
    鹰酱这边,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就已经开始什么xing解放了。
    但他们这个国家很奇怪,还是有很多女性十分保守,而且这种保守程度,绝对远超想象。
    所以这其实就是一个割裂感十分强烈的国家。
    而杰西卡就是这样xing保守的人,所以她不会轻易把自己交代出去。
    可是面对非常优秀的唐大可同志,就算是杰西卡也忍不住想要诱惑对方啊。
    双方之间,到底谁能够获胜,就看谁更有耐心了。
    过了一会儿,杰西卡这才带着一份报表回来了。
    “唐,这是你想要的报表,我可是花了很大力气才帮你拿来的,你准备怎么报答我?”
    “给你发工资还不够么?难道要我给你好几亿么?”
    唐大可同志接过报表,眉毛一掀,眼睛上下打量杰西卡那曼妙的身材。
    “可以啊,如果真的有几亿的话,我当然想要啊,但.”
    没等杰西卡说完,唐大可同志的目光已经看向报表这边了,顿时气得杰西卡很想打人。
    撩完人家就不搭理了,哪有这样的?
    所以这个少年能够在这个年龄,凭借自己的双手打拼下这么大的家业,手段果然很强大。
    此时的唐大可同志,脸上很快就露出了笑容。
    其实报表到来之前,他自己也已经心中有数了。
    只不过,那是大概数据,远不如报表来得准确。
    去年年底的时候,在亚伯拉罕的高压政策下,唐大可同志不得不冒险在纽约、波士顿等几个城市,率先推广寻呼机。
    当时的营收让人惊喜,短时间内就卖出去一百万台寻呼机,更让人惊喜的是短信服务费用营收,居然达到了四亿美金。
    而现如今,北美的好些大城市,都基本上完成了基站建设。
    基站建设完成之后,寻呼机销售工作便提上日程了。
    也正因为如此,唐大可同志才会那么忙碌,毕竟他需要时刻盯着,自然没时间关注什么学业了。
    而现在,华盛顿、休斯顿、芝加哥等城市的销售业绩已经出来了。
    从十二月份开始,到现在的二月份,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
    除去之前在纽约等周边几座城市销售的一百万台寻呼机,在这里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又再次销售出去四百零五万台寻呼机。
    这个庞大的数据,自然让唐大可同志开心到爆炸。
    因为寻呼机卖出去得越多,短信服务费的营收就会越多。
    并且,选择包年的消费者,只会越来越多。
    毕竟短信服务费用的收费,就是催促消费者选择包年,而不是包月或者散户。
    寻呼机的信息发送,一次收费零点二美金,接收的费用是零点一美金。
    所以,不管如何,都是包年更有性价比。
    自然,也有一些人是真的把寻呼机买回来装逼用的,舍不得包年或者包月费用。
    可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有越来越多人选择包月或者包年。
    毕竟包年之后,接收信息都是不限次数,并且还能够接收到天气预报、股票信息、最新热点新闻等等,这些比买报纸要强得多了。
    除了这些之外,唐大可同志更加关心的是其他产品的销售数据。
    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他就从华润公司那边带回来了很多空调、冰箱等产品,这部分的营收,同样不菲呢。
    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能够给他带来一千多万美金的纯利润,就连亚伯拉罕这个沃伯格家族的人都十分眼热呢。
    所以,唐大可同志自然非常关心这些生意了。
    毕竟,跟亚伯拉罕合作的寻呼机代理这门生意,还需要跟人家沃伯格家族分润,并且他唐大可能够分到的份额很少。
    如果不是他还需要沃伯格家族这张虎皮,讲真的,唐大可同志真的不想跟亚伯拉罕合作。
    就在唐大可同志认真查看报表的时候,ibm公司这边,小沃森却是唉声叹气了起来。
    同样是报表,别人是爆表,而ibm公司的则是薄表。
    整个一九六四年,ibm公司的营收仅有二十六亿美金。
    按理说,二十六亿美金已经不是一个数字了,但这部分营收里面,靠代理华润公司那些电子产品所获得的营收却是有十二亿美金。
    十二亿美金啊!
    看似不多,实际上已经快要追上ibm公司自营产品的营收了。
    细想极恐啊!
    要知道,以前ibm公司可是北美,或者说是全球计算机行业的唯一巨头。
    现如今,除了大型计算机或者超算层面,ibm公司还能够稳压其他企业一头之外,其他方面却是差了很多。
    更别说,现如今大家都一致认为华润公司才是电子产业的唯一巨头。
    因为在过去的一九六四年,华润公司的总营收是四百三十七亿美金。
    这个数据,在ibm公司、克雷公司、德州仪器等企业当中,根本不是什么秘密。
    四百三十七亿美金啊!
    一个多么让人绝望的数据啊。
    在一九六三年,枫叶国他们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四百五十亿美金,在全球排名第八的位置。
    而华润公司的四百三十七亿美金,距离四百五十亿美金,也仅仅只是一步之遥罢了。
    所以,小沃森看着自己公司的报表,深深的无力感。
    想太多的小沃森,旧病复发了。
    只可惜,他被秘书发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
    等到他被送到医院之后,已经是将近三个小时之后的时间了。
    五个小时之后,医生传出了一个坏消息:准备后事吧!
    嘶!
    ibm公司的一众高层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而小沃森的家人却是悲痛万分。
    伴随着小沃森的离世,ibm公司却是陷入到了短暂的高管混乱状态。
    随后还是斯里克瓦桑稳住局面,ibm公司这才稳定了下来。
    随后,股东层的董事会召开,温克尔曼、布罗梅尔、麦克道尔、张忠谋、斯里克瓦桑、帕特里克、梅斯菲尔德等高管,都被一一喊去跟董事会成员谈话。
    不是一对一谈话,而是多对一。
    比如销售部门经理梅斯菲尔德,生产部门主管张忠谋,他们这些人都是分别前往会议室被约谈的。
    在这么多位高管当中,最有可能成为总裁的就是斯里克瓦桑。
    此人之前负责沃尔斯半导体公司,为ibm公司创造了很多利润,并且在之前也及时站出来,稳住了ibm公司的混乱局面。
    除此之外,负责研发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s/360系统的布罗梅尔,也同样很有机会。
    只不过,大家都是众说纷纭,具体是谁,还得等董事会的决议。
    正当大家都以为斯里克瓦桑将会是ibm公司新的总裁时,却没想到,董事会这边却是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任命张忠谋为ibm公司的代理总裁。
    为什么是代理?
    因为张忠谋需要在未来一年内,让ibm公司的年营收突破三十五亿美金,才能够成为正式的总裁。
    这个目标还是很重的。
    最重要的是还是缩减成本,加大研发投入,为ibm公司开拓新的市场。
    不管如何,张忠谋成为ibm公司的代理总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很多人都不服气,特别是斯里克瓦桑,他才是正统的央格鲁撒克逊后代啊,凭什么是张忠谋?
    后者可是一个华裔啊,为什么要让他上位?
    其实,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张忠谋自己都是懵圈。
    在德州仪器公司的时候,他倒是有可能成为总裁,奈何那边的人也不允许啊。
    结果没成想来到ibm公司不到三年,从普通的中高层管理,直接一跃成为总裁了?
    他是一九六二年五月从德州仪器公司跳槽过来ibm公司的,打官司都耗费了大半年时间。
    所以他实际为ibm公司工作的时间,也就是六三和六四这两年罢了。
    两年时间就成为了总裁,尽管是代理总裁,但也是非常牛逼了。
    ibm公司内部的高管会议上,坐在原本小沃森的位置上,张忠谋并没有意气风发,反而是满脸严肃,内心却是充满了阴霾。
    因为消息刚传出来之后没多久,斯里克瓦桑就提交了辞职信。
    一个响亮的耳光,扇在张忠谋脸上,通红无比。
    这就是他一个华裔需要面对的强大压力了。
    所以,他上位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安抚民心,凭借自己的手段,摆平斯里克瓦桑!
    就在ibm公司内部正在召开高管会议的时候,外界已经因为这件事闹翻天了。
    《华尔街日报》就在金融版面的头条报道了此事,标题为‘任用一个华裔总裁,ibm公司已然黔驴技穷!’。
    如此标题已经说明了一切!
    《纽约时报》则是头版头条的位置上面,报道了ibm公司的新闻:启用华裔总裁,是ibm商业帝国崩塌之始!
    《芝加哥论坛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纽约邮报》、《洛杉矶时报》等鹰酱影响力颇大的媒体,全都报道了ibm公司换将的事情。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北美重要媒体,几乎是这片大陆上最重要的发声渠道了。
    比如《纽约邮报》这家媒体,它可是北美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了。
    创办于一八零一年,现如今已有一百六十四年的历史了。
    进入六十年代之后,因为有更多的八卦,比如肯尼迪跟玛丽莲梦露的新闻等等,该报又喜欢以煽情等方式来叙述,所以很快一跃成为北美销量第一的大报,日销五十万份以上。
    即便是《华尔街日报》等其他报纸,那也是北美全国性大报纸,日销都是二十万份以上的大报纸。
    当然,现如今,伴随着去年年底,唐大可同志搞出来了寻呼机,收了很多消费者的包年服务费用,这些大报纸的地位和销量已经开始受到影响了。
    比如纽约、波士顿等周边地区,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已经有五十八万名消费者选择了包年服务。
    到了现在的二月份,纽约、波士顿等周边地区,选择包年服务的消费者早已超过百万人了。
    而这百万人,他们都没有再去选择订购报纸,而是通过寻呼机接收到了ibm公司推送过来的新闻短信。
    由于当初唐大可同志派人去跟那些报纸接触的时候,以《纽约邮报》等大报为首的报纸,全都拒绝了这门生意。
    只有沃伯格家族名下的一家名为《纽约每日邮报》的小报纸,接受了唐大可同志的合同。
    光是听名字就知道,《纽约每日邮报》就是蹭人家《纽约邮报》的流量。
    可现如今,《纽约每日邮报》这份小报纸的影响力却是扩散到全国各地了。
    从去年年底开始,每日销量就已经大涨了。
    到现在的二月份已经突破到了日销量一百五十万份的规模,一跃成为全美最畅销、影响力最大的报纸。
    为什么?
    因为这家报纸总编十分鸡贼,让唐老鸭科技公司的业务员,在给所有选择包年服务的寻呼机消费者,发送短信的时候,都会特意添加一句‘《纽约每日邮报》为您报道今天最新消息’作为前缀。
    好家伙,这算盘打得,连远在京城的陈国华都听到了。
    可该说不说,这个广告太牛逼了。
    很多消费者是不会特别在意,毕竟他们只是想要看看今天发生什么事情就可以了,没必要深入了解。
    然而,纽约,或者说北美这边什么人群最多?
    炒股的人群啊!
    这些人本来就非常关注股市波动,否则的话,他们也不会花七十九美金购买一台寻呼机,又花六百九十九美金购买唐老鸭科技公司的短信服务了。
    还有些人群,则是很喜欢八卦,即便是通过寻呼机知道了这些新闻。
    可是寻呼机发送过来的短信,撑死了就是上百个单词,能有多大的信息量?
    对于喜欢八卦的人群来说,买一份报纸,泡上一壶茶,坐在办公室或者家里,一看就是半个上午。
    因此,伴随着唐老鸭科技帝国的迅速扩张,购买寻呼机的人越多,选择包年服务的消费者就越多。
    而选择包月或者包年服务的消费者多了,那么《纽约每日邮报》这份报纸的影响力就更大了,这六个字也更加深入人心。
    所以,《纽约每日邮报》的销量不涨,谁涨?
    此消彼长之下,当初对唐大可同志爱答不理的《华尔街日报》、《纽约日报》、《纽约邮报》等大报,一个个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在众多报纸的报道之下,作为曾经北美计算机行业的巨头,ibm公司的股价应声而跌。
    很多散户纷纷撤离,而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开始暗中进场,收购这些股票。
    资本的世界,做局都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等消费者反应过来的时候,背后的那些资本,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顺利离场了。
    加州地区,洛夫特科技公司。
    雷蒙坐在办公室内,看着自己公司最近的财报,忍不住欣慰一笑。
    还得是自己出来单干,才能够赚更多的钱。
    虽说洛夫特科技公司并不仅仅只是他一个人的,背后还有加州帮的投资,但那又如何?
    洛夫特科技公司就是他自己说了算的,加州帮那些人只是财务投资罢了,并不影响他的控股权。
    相反,还能够为他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鹰酱这个地方开公司,是要讲背景的,没背景的话,那就是小瘪三。
    过去的一年,洛夫特科技公司的营收已经突破了三十亿美金,只可惜,去年九月份没有抢到寻呼机在北美的代理权,否则的话,现在根本没有唐大可同志的‘意气风发’。
    “马上就是三月份了,华润公司的新产品,我必须要多拿一些份额才行.”
    想到很快就是三月份了,雷蒙顿时忍不住发狠地自语道。
    现如今,华润公司已经不再经常发布新产品了,只有每年的三月份和九月份各一次。
    所以,洛夫特科技公司只能够在这两个月加大投资,多拿下一些份额才行。
    “如果再有类似寻呼机这样的产品,我说什么也要拉上加州帮,把代理权给争取到手”
    这样的想法,不只是雷蒙,德州仪器公司的弗雷泽也同样是这么想的。
    对于小沃森的离世和张忠谋上位,不管是雷蒙还是弗雷泽,他们都只是稍微关注一下罢了。
    ibm公司这个曾经的商业帝国,早已经是昨日黄花了,没人会在意。
    论产品创新,论营收能力,ibm公司都是被吊打的存在。
    就连人家洛夫特科技公司,一家华润公司的代理企业,年度营收都吊打ibm公司。
    所以说,ibm公司换将的事儿,有什么好值得关注的呢?
    反倒是接下来的六五年三月份,这才是他们最应该关注的事情。
    当然,对于张忠谋当上ibm公司的总裁,弗雷泽等德州仪器公司的高管,一个个都十分震惊的。
    昔日,张忠谋不过是他们德州仪器公司生产部门的一个主管罢了。
    凭什么短短两年内他就成为了昔日计算机巨头的掌门人?
    不可思议啊!
    难道说,加薪的最便捷之路,就是跳槽么?
    此外,仙童半导体公司的诺伊斯、尤金克莱尔、戈登摩尔等人,听到小沃森离世,然后张忠谋成为ibm公司的新总裁之后,还是挺错愕的。
    毕竟ibm公司是曾经北美计算机行业的王者,是他们八叛逆最想追逐、合作的对象。
    只可惜,时间最是无情,曾经的王者也沦为了普普通通的公司了。
    “听说华润公司推出来的那个寻呼机,现在已经卖疯了”
    会议室内,尤金克莱尔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为什么会提这件事?
    因为寻呼机在北美的代理公司是唐老鸭科技公司,而这家公司的技术主管杰拉斯特,曾经是八叛逆之一。
    杰拉斯特带走了霍尔尼等几位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技术员。
    原本,杰拉斯特的离开,大家也不是很在意。
    因为他们八叛逆聚在一起,还是在十年前,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博士返回他自己的家乡创办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
    他们八人在这里相聚,一年之后离开,从费尔柴尔德的仙童集团拉来投资,成立了现如今的仙童半导体公司。
    结果,这才几年时间,仙童半导体公司经历了风风雨雨,却是已经濒临崩溃了。
    特别是在杰拉斯特他们离开之后,却是越混越好,这就更加难受了。
    “是啊,听说他们推出来的短信包年服务,已经有三四百万人选择了.六百九十九美金的包年费用,就算是三百万人,那也是二十亿美金.”
    谢尔顿罗伯茨的话,像是一根针,狠狠地扎入在场众人的心脏,让大家的心脏都忍不住骤然停止了好一会儿。
    二十亿美金的营收,恐怖如斯!
    即便在去年九月份的时候,唐老鸭科技公司拿出来了一百二十点九亿美金的投资。
    可这才多久?
    就已经拿到了二十亿美金的营收,往后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呢。
    反正这一笔生意,唐老鸭科技公司肯定是赚麻了。
    除此之外,还有西门子公司,以及巴尔扎尼他们这些中东佬,他们都赚麻了。
    港岛,北角英皇道,明报总部。
    “什么?你说你想要收购我们明报?”
    办公室内,查良镛听到对面陈援朝的话,顿时忍不住错愕不已。
    好家伙,现在的年轻人,都已经这么‘不知天高地厚’了么?
    尽管明报这家企业是查良镛在五九年的时候,他自己出资八万港币,沈宝新出资两万,共同创办的。
    在一九六三年的时候,明报已完全摆脱财政窘境,平均每日销量是五万份。
    是港岛当之无愧销量排名靠前的几大报纸之一。
    一份报纸就是一毛五或者两毛左右,日均销量是五万份,也就是每天的营收是七千五百港币,每月就是二十二点五万港币左右。
    这么一家企业,价值百万港币,并不算很过分。
    毕竟查良镛本身的笔名价值就不小。
    “是的,查先,我们很有诚意的,我们可以溢价一百二十万港币,你和沈生都可以保留部分股份”
    陈援朝十分淡定地说道。
    收购明报是上面传达下来的计划之一,当然并不一定非要收购,只能说试一试。
    明报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查良镛手上的那些影视版权。
    报纸这东西,对于陈援朝来说,随时可以收购几家小报纸,然后招聘记者,做好新闻等方面的报道,并不是什么难事。
    难的是影响力!
    不过,寻呼机这玩意儿可以接手的嘛。
    毕竟,港岛现如今并没有寻呼机,其代理权并没有卖出去。
    主要原因也很简单,觊觎这个代理权的资本太多了,出价太高不适合,出价太低怕过错代理权。
    港岛也只有三百六十万人口,就算是十分之一的人购买寻呼机,那也只是三十多万罢了。
    至于说花费五百九十九美金购买短信包年服务费用,那绝对是没有多少人的。
    因为港岛本地人的工资,很低啊,人均月薪三四百块钱。
    一美元可以换五点六五港币,五百九十九美金也就是三千三百八十四美金。
    能有几个人乐意花一年的工资去购买一个短信包年服务?
    而华润公司本身又在港岛,所以那些资本下意识地略过了港岛。
    原本,华润公司确实是打算自己来经营这门生意的,不过上面已经传达了命令,将这门生意交给陈援朝。
    有寻呼机作为支撑,那么到时候明报这样的报纸,绝对直接起飞。
    只可惜,查良镛和沈宝新两人在考虑之后,还是委婉拒绝了。
    “好的,查生,沈生,我希望你们可以考虑一下,一周之后我会再登门叨扰二位。”
    陈援朝闻言,也不恼,笑呵呵地站起来,十分客气地说完场面话,这才转身离开了。
    等他离开之后,查良镛这才看向沈宝新,惊讶地问道:“老沈,我们是不是老了?怎么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早就出来做事了?”
    “对啊,我刚才也听到了,他说他今年十六岁,我刚才一直在想,我十六岁的时候到底在干吗呢?”
    沈宝新也是感慨万千。
    时间过去了两天,消息很快传回来了,《香港商报》被收购了。
    这是一份中文财经报纸,也是那份计划上面的收购目标之一。
    相比明报,《香港商报》的日销量就很靠后了,只有八千份左右。
    但也不能够小瞧它,因为购买这份报纸的人,大部分都是港岛地区的企业高管等商界精英,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
    明报只不过是仗着武侠的影响力,让它的平均每日销量达到了五万份的水平。
    “这个年轻人,真厉害啊!”
    得知消息之后,查良镛、沈宝新都感慨不已。
    就在他们以为陈援朝已经收购了《香港商报》,不会再来打扰他们的时候,没想到陈援朝还是如约而至。
    “查生,沈生,一个星期已经过去了,不知道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查良镛和沈宝新两人顿时面面相觑,这也太这太执着了吧?
    “陈生,你不是已经收购了《香港商报》吗?怎么还要收购我们明报?”
    陈援朝闻言,笑道,“查生,这是我的商业布局,就不便透露给你了,不知道你们是否考虑清楚了呢?”
    毫无疑问,自然是被拒绝了。
    见此,陈援朝还是没有放什么狠话,和气地离开了。
    他只是计划执行人,没了明报,难道就没有其他退路了么?
    有句古话叫没有张屠夫就要吃带毛猪么?
    肯定不是啊!
    那毕竟是上面传达下来的计划,肯定有其他备选方案。
    “唉,多事之秋啊!”
    查良镛突然感慨道,沈宝新赞同地点点头。
    虽然他们不知道陈援朝到底有何后手,但直觉告诉他们,这个十六岁的少年绝非一般人。
    一般人也做不到在这个年纪,拿出百多万来收购报社啊。
    事实上,陈援朝很快就有了新动作。
    《香港商报》突然发布招聘启事,薪资都给很高,比如实习记者,其他报社也就是三百港币,结果《香港商报》却是直接上四百港币。
    高了一百港币啊!
    编辑和正式记者就更高了,五百港币的月薪,已经是行业内的顶尖水平了,毕竟很多主编也才六百块港币罢了。
    扰乱市场啊!
    最关键是《香港商报》招聘的编辑和记者等岗位,分别是三十和一百,简直吓人!
    当然,对于记者的语言要求也挺高的,比如必须会中文和英语,如果是会小语种的话,每多一门小语种,每月还会多八十的津贴。
    如此计算的话,如果有人会五门小语种,那么津贴加工资就是九百港币了。
    因此,这则招聘广告出现之后,前来北角英皇道《香港商报》总部报道的人直接排了一整条街。
    在北角英皇道这条街,总共有《明报》、《成报》、《快报》等多家报社。
    现如今,这些报社的人来上班,就看到了《香港商报》公司门口的长龙,一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
    “扑街仔,这个香港商报的老细是不是傻子啊?怎么给这么高的工资?搞得我都想去排队了.”
    有些记者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已然心动不已。
    正所谓手快有手慢无!
    《香港商报》的工作岗位看似很多,但这么多人排队,肯定不出两天就能够招满了。
    尽管很多人未必会几门小语种,但成为正式记者或者编辑,也比现在的工资高一百块钱啊。
    一百块钱能够做很多事了。
    “咦,那个不是阿城么?他怎么也在排队?我记得他昨天好像请假了?扑街,他不会是也要跳槽吧?”
    很快,有些人已经看到熟悉的同事,顿时忍不住跺脚。
    操蛋!
    原来这些同事昨天请假,就是为了现在跑过来香港商报面试?
    一时间,很多人顿时忍不住后悔!
    明报、成报、快报这些报刊管理层,看着办公室内少了一小半的人,顿时忍不住骂娘。
    香港商报这操作,简直绝了!
    出手就是雷霆手段,不给敌人反应的时间啊!
    在明报的办公室内,沈宝新来汇报了一下情况,查良镛直接沉默了。
    前几天,他们两人才刚说完多事之秋,现在马上就应验了。
    三天之后,明报等几家报刊,每家都分别接到了不下十份辞职报告。
    轩尼诗道的大公报、新晚报,九龙宏光道的星岛日报,海旁道的文汇报等报刊也同样惨遭重创,都损失了不少得力助手。
    并且,由于香港商报的突然涨薪,其他报刊不得不被迫涨薪,以此来稳定日渐浮躁的员工。
    即便如此,香港商报这一波,绝对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举动。
    就在大家都以为香港商报这一波是损人不利己的时候,却没想到香港商报公司又新开了一版日报,叫《香港报》!
    这完全就是冲着明报、成报、星岛日报等报刊来的呀。
    为什么?
    因为明报、成报等几家报社,他们都是港岛报纸销量排名前几的报纸,而他们都无一例外,都有连载。
    现在香港商报这一波,完完全全就是对着星岛日报、明报他们几家报社,照抄!
    “有什么好怕的?这绝对是一大昏招,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看到忧心忡忡的沈宝新,查良镛却是笑呵呵地安慰道。
    只可惜,没过两天,查良镛就笑不出来了。
    这个《香港报》出来之后,完完全全就是最新的武侠,准确来说,这些的武力值,比武侠要强大很多。
    并且剧情也十分紧凑。
    就是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陈国华看到这些的话,就只会告诉查良镛,这些都是他写出来的大纲,其他人代笔写出来的罢了。
    这就是之前陈国华写出来的计划里的附录。
    以前,陈国华一直想要写的那本潜伏,至今都还没发表呢。
    没想到他在内地没写成,却是在港岛这边,以另类的方式写了好几本。
    大纲而已,又并不是真正的,不会浪费陈国华多少时间。
    才创刊没多久的《香港报》,第一天就卖出去三千份,这个成绩不算怎样,但已经十分不错了。
    一周之后,一家名为华通通讯公司成立了,在尖沙咀和铜锣湾这里两个地方开了两家门店,卖寻呼机!
    跟国外不同的是,寻呼机的价格不是七十九美金,而是一百九十九港币。
    这价格还是很高的,但相比国外七十九美金的高价来说,已经便宜了一大半。
    毕竟七十九美金就是四百四十六港币罢了。
    除此之外,包月的短信服务费用也仅为三十九港币,包年也仅仅只是三百九十九港币而已。
    跟国外相比,已经便宜了很多很多。
    一百九十九港币的价格,顿时让很多人都忍不住‘慷慨解囊’,购买了一台寻呼机。
    不过,大部分香港人还是习惯订购了包月费用,选择包年的人,很少。
    但是很快,经过短信轰炸之后,他们都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伴随着寻呼机在港岛内畅销,香港商报、香港报这两份报纸就迎来了畅销模式。
    “嘶,《香港商报》销量已经超过我们明报了”
    办公室内,沈宝新找到了查良镛,说出了一见后者错愕的消息。
    凭什么?
    所以,这就是当初陈援朝这个年轻人说的商业布局?他居然能够拿下华润公司那款寻呼机在港岛的代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