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夏原吉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     
    武英殿灯火通明。

    身穿红色官服的老人匍匐在地,看着宣纸上的文字,心中五味杂陈。

    朱棣举着烛火,为夏原吉照明。

    “陛下,已经到用膳的时间了。”

    宦官上前提醒。

    朱棣方才回神,看向宛如落水狗的夏原吉,迟疑片刻,方才开口:“夏尚书,你这是看到什么了?”

    “……”

    夏原吉干瘪的嘴唇微张,欲言又止。

    “陛下……”

    夏原吉注视朱棣,忽然想起靖难成功时,朱棣赦免他罪过的那一天,面对自己这位建文重臣,朱棣采取了宽恕并重用的态度。

    “夏某太祖之臣也,彼忠于太祖,故忠于建文,又岂不忠于朕哉。”

    那时的朱棣虽然不再年轻,却也雄心勃勃,脸上满是意气风发。

    今夜,夏原吉却看到了朱棣的眼角纹。

    原来你也老了。

    官帽在夏原吉的手上缓缓摘下,而后放在了地上。

    “臣万死,臣万死!”

    “臣作为户部尚书,明知前朝钞法败坏之事,却不自觉,未曾向陛下言说。”

    “没有注意到大明经济的问题,只是在一些小的地方修修补补,并未真的有益于大明。”

    “臣愧对陛下的器重。”

    “臣万死!臣万死!”

    夏原吉俯身跪下,真心的忏悔。

    “戴上!”

    朱棣眉头一皱,放下手中烛火,见夏原吉依然低着头,怒喝道:“戴上!”

    夏原吉咬着牙,依旧没有带上官帽的意思。

    朱棣一把扔下烛台,无声地将地上的官帽拾起,放回了夏原吉头上。

    扫视地上卷轴上还未干的墨迹,虽然写下的都是大白话,但是朱棣依然一知半解,无法全部理解这些话的真正意思。

    “户部尚书,今日朕就要问问,你到底看到了什么?”

    夏原吉声音艰涩:“世子所赐天书已经写明,大明宝钞已是‘失信’之物,自洪武年间,直到现在,宝钞已经贬值到难以为继。”

    “民间也逐渐不认宝钞,而认白银和铜钱。”

    “现在或许还不明显,但是继续下去,必然如大元的钞法一般,导致百姓手中宝钞一文不值。”

    “臣今日得阐教祖师所写天书,方才知晓,宝钞不是一张纸,而是保证书,是契约,代表着国家的信誉。”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如何?”

    说到这里,夏原吉咬了咬牙,颤声道:“陛下滥发宝钞的行为,本质上是在不劳而获,是在损害大明的信誉,以失信于天下为代价,汲取百姓的心血!”

    朱棣闻言大怒,双目圆瞪,深吸一口气,方才说道:“起来吧,户部尚书,朕要是想杀你,早在永乐元年就动手了。”

    夏原吉起身。

    朱棣续道:“夏尚书,话既然说开了,你便对朕说说,朕是如何失信于天下的?”

    夏原吉深吸一口气:“大明钞法继承自大元,但是比起大元,却差上许多。”

    说出这话的瞬间,朱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大明钞法是朱元璋制定的,夏原吉现在说这话等同于在骂朱元璋不通钞法。

    对子骂父。

    这是对子骂父!

    夏原吉既然豁出去说出这种话,这就意味着他打算拼命了。

    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夏原吉放下以往所有的为官之道,即使今日殒命于此,有些话也必须说出去。

    “忽必烈统一钞法、更化币制,确立了新的货币制度,建立专门部门聘请大量术数精湛的色目学者,通过测算来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

    “设置金银平准行用交钞库,纸钞可以与金银及时地等价兑换,任何官员不得阻挠。”

    “并且严格打击伪钞,伪造者处以极刑,同时废除所有货币,只留宝钞。”

    “大元钞法无比严密,却也无法保持宝钞的价值,忽必烈一死,宝钞就开始败坏,我大明又有什么?”

    语声震耳欲聋,回荡在武英殿内。

    这是在质问朱棣,太祖皇帝朱元璋比起忽必烈在钞法上可有长进?

    恐怕没有,甚至是大大不如。

    朱棣不甘心地说道:“既然如此,咱们仿照大元旧制,也建立交钞库,也任免善于数算之人来计算大明经济所需货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这样可好?”

    “辽、金、大元的钞法一脉相承,但是最后全部国破家亡,只是一味恢复旧制,只是重蹈覆辙!”夏原吉拱手,震声说道:“大明钞法必须变,不变,则是下一个元末!”

    朱棣闻言,脸色阴沉。

    变法,会触犯祖制。

    祖制。

    朱元璋定下的《皇明祖训》和太祖成宪几乎成了大明合法性的源头。

    这些“祖制”几乎成了掣肘大明发展的主要原因。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开海失败来源于此。

    即使嘉靖帝王术用的炉火纯青,反过来利用“祖制”,将大明沿岸所有的船只无差别击沉,严格遵守“祖训”中关于海禁的主张。

    换言之,若是不开海,你们这些走私的海商,也别想吃上这碗饭!

    嘉靖的手段炉火纯青,却依然被熬死,等到隆庆开海时,这群官员更是敢拿着“八十万两”这种可笑的数目应付皇帝。

    但是。

    祖制真的不可撼动吗?

    祖制真的不可改变吗?

    不!

    朱元璋的祖制只是一张废纸,不要说永乐、嘉靖这样的皇帝,就连建文帝朱允炆都可以随意违背祖制。

    之所以“祖制”成为掣肘大明变法的根源。

    只在于朱棣。

    朱棣不想背上“不孝”的骂名。

    他们这一脉的皇位可是造反得来的,是叔叔抢了侄子的皇位。

    这已经是“不义”!

    违背祖训,就是不孝。

    所以,朱棣组织下西洋,却不敢直接开海。

    所以,朱棣打下了安南,却不敢永镇交趾。

    夏原吉如今所言的“钞法改革”就是要朱棣违背祖训,就是要让朱棣背上不孝的骂名。

    夏原吉咬了咬牙,身躯忍不住颤抖。

    当年朱棣进京,建文朝的官员无比恐惧,唯有他夏原吉毫无畏惧,用完早膳后,入朝完成自己剩下的工作,而后坦然等死。

    但是现在夏原吉怕了,他不怕死,但是他怕朱棣碍于祖制而不改钞法。

    砰!

    夏原吉直接下跪,带着决绝嘶吼道:

    “陛下若是实在不想违背祖制,臣可以保留大明宝钞,依然以宝钞为大明的唯一货币,但是钞法必须改,不改不行,即使陛下今日不改,臣明日也要上书求改钞法!”

    “明日不行就后日,后日不行就次月。”

    “我若不行,还有子孙,纵使三族死绝,臣的学生也会上书,求陛下改革钞法!”

    听到夏原吉的话,朱棣一阵恍惚,视线落在了地上铺着的宣纸。

    是要“明朝”?

    还是要“大明”?

    朱棣深吸一口气,看向夏原吉:“要如何变法?”

    夏原吉闻言大喜过望:“此事非臣一人之力可以做到的,也无过往的例子可以借鉴,唯有世子写下的《经济》可作为参考。”

    “臣斗胆,请陛下召集户部中精通经世济民之术者,不,是大明精于此道者入宫,阅读世子所写天书。”

    “唯有集合天下人的才华,才可以想出新的钞法!”

    朱棣抬手。

    “朕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