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重复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     
    轰!

    炮火声震天彻地。

    子母炮发射出炮弹,落到了远处,而后士兵取出子炮,另一个士兵立刻跟上,装上了第二个子炮,同时第一个子炮已经开始填装,

    又是轰地一声,第二枚炮弹发射出去,紧接着又是第三枚炮弹。

    三枚炮弹连发,仅仅用了一分钟。

    见到这样的演示,朱棣的眼神发生了变化,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将子母炮(弗朗机炮)用在对付蒙古人,而是用在船只上。

    稍作思索,朱棣放弃了这个想法,子母炮的射程不足,放在船只上,需要抵近射击。

    陶穹恭声道:“陛下,这就是世子留下的子母炮。”

    朱棣微微颔首,说道:“这个火炮你们可以大规模制造吗?”

    “完全可以。”陶穹没有犹豫,补充道:“只是大规模铸炮需要使用泥模铸炮法,短则一月,长则三月,这样才可以制造出一個泥模。”

    这是大明的主要铸炮法,不过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大规模铸造子母炮并不困难。

    只是。

    陶穹续道:“世子还留下了一件红衣大炮的设计图,我们正在尝试铜铸造出了这炮,铁铸造的也在尝试,此外也有工匠认为可以用铜和铁混铸。”

    朱棣颔首,看向陶穹,认真地问道:“你之前说,这些火器是用到了那个‘炼丹术’和‘格物术’,你觉得这两种法门可以继续精进火器吗?”

    陶穹先是一愣,而后说道:“一定可以,这是我此生唯一的指望了,为了实现我们陶家的夙愿,我什么都愿意做!”

    “一切都是从那时开始的。”

    陶穹轻声呢喃,似是陷入回忆。

    “洪武二十三年,祖父将火药装在椅子上,想像烟花一样飞上天,却被炸了个粉身碎骨,但是我等后人继承祖父的遗志,我名为‘穹’,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飞上天穹!”

    朱棣:“……”

    他总算想起为何对这个人才没有印象了。

    这个陶穹是个痴人,或者说魔怔人,总是会像复读机一般的讲述自己爷爷陶成道的故事,以此坚定自己的信念。

    朱棣觉得这人有些烦,所以打发到了军器局。

    “咋……”

    朱棣咂了咂嘴,拍了拍陶穹的肩膀:“朕明白了,你就去杭州府那边,跟着我那个不孝孙子铸造鸟铳和子母炮,也学习一下他的那个道法。”

    说实话,有些不太想看这个人。

    至于新式火器,反正朱悟净将图纸和原理全部留在了兵仗局,找其他工匠和官员研究就是,这个痴人还是留给朱悟净吧。

    不知为何,朱棣觉得陶穹一定和朱悟净聊得来。

    “好的,我马上收拾一下就出发!”陶穹十分激动,恨不得马上前往杭州府,而后他想起一件事。

    “对了,世子对我说过的新式火药,我也改进出来了,威力提升了很多、很多。”

    朱棣眯起眼:“十几天,你又是制造鸟铳和子母炮,又是制造新式火器,你是有三头六臂吗?”

    你小子不会是抢了别人的功劳吧?

    陶穹解释道:“其实我这些日子都没有睡觉,也有不少师兄弟帮忙,为了配出这世子口中的新火药,我甚至有一位师伯被炸掉了两根手指。”

    “只炸掉两根手指,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的这些师兄弟,还有师父师伯,都是先祖门下的学生,一切都是从那一天开始的。”

    “洪武二十三年,祖父将火药装在椅子上,想像烟花一样飞上天,却被炸了个粉身碎骨,但是我等后人继承祖父的遗志,我名为‘穹’,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飞上天穹!”

    朱棣的眼角抽了抽。

    这世间但凡大才,就如同烈马,有些怪癖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这个陶穹难道是鹦鹉转世,怎么一段话翻来覆去地说。

    这简直,这简直……

    就和自己那个不孝孙子在《西游释厄传》里注水一样!

    “你先把那个新火药拿出来试一试,试完你就可以去杭州府了。”朱棣没好气地说道。

    “哦。”

    旋即,陶穹一溜烟地跑开。

    朱棣坐回道衍身边。

    “这个陶穹,真是不知该说什么。”

    道衍乐呵呵地说道:“这个陶穹是个大才,精于火器,又有世子的道法相助,日后必然会造出改变战场的火器。”

    “他不把咱那不孝孙子炸死,咱就谢天谢地了。”

    “其实这陶穹的话语,本质上和阿弥陀佛一样,只是坚定自己信念的手段,陛下不必介怀。”

    朱棣摇了摇头:“那他这也太啰嗦了。”

    道衍:“反正以后烦恼的是世子,陛下何必担忧。”

    两人不像是君臣,反倒像是老友一般的闲谈。

    过了一会,太监跑上来,恭声道:“陛下,太孙求见。”

    “让他过来吧。”

    旋即,脚步声响起,朱瞻基急匆匆地跑进校场,提着下摆,姿态急促却不失端正。

    “皇爷爷,好消息,那个水泥工匠们试出来了!”

    朱棣闻言,也是大喜过望,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确认道:“这水泥如何,真的如瞻壑所言可以取代三合土砂,甚至糯米砂浆吗?”

    朱瞻基克制着激动说道:“完全可以,工匠们同时试了七十九种配方,其中有三十一种基本可行,到了今天,已有十种配方的水泥可以用来砌墙。”

    “而这十种配方中,又有三种水泥砌出的墙,强度完全不逊于糯米砂浆!”

    “最重要的还是,这水泥的造价实在低廉,完全可以大规模炼制!”

    听到这话,朱棣满意地说道:“这东西好啊,有了如此廉价的水泥,卫所的壁垒,还有城墙,都可以加固不少,大明在北方的防线将固若金汤。”

    听到这话,朱瞻基有些尴尬,而后小心翼翼地说道:“父王说应该先拿来铺路,虽然伤马蹄,但是用来运粮,还有让百姓走动,都很有益处。”

    朱棣闻言,没有多说,笑着表示同意:“老大这话也没错,道路修好了,调兵遣将、运输粮草辎重,都是有益的,就先从金陵修一条水泥路,直通北平吧!”

    道衍提醒道:“陛下,世子献上水泥的目的是建造堤坝。”

    “是的,根据二弟所言,这水泥可以在水下硬化,可以用来修造堤坝。”朱瞻基提醒道:“皇爷爷,咱们大明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修水泥路太耗费民力了,还是先用运河吧。”

    这话倒是提醒了朱棣。

    大明的不少大工程都耗费巨大。

    像是下西洋,疏通运河,北伐蒙古,全部都是吃钱的大户,现在虽然有了水泥,不少以前不能做的工程,都可以上马,但是异想天开地大兴土木,还是不行。

    想到这里,朱棣只能悻悻地放弃。

    而后,朱棣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还是你小子有福,咱这些年想要修点什么,花的银子都是从老大手里抠出来的,有了水泥,你就不一样了,可以修些喜欢的。”

    听到这话,朱瞻基心中窃喜。

    这简直就是明示啊!

    之前还担心瞻壑那小子威胁自己的地位,现在那小子已经变成了不孝孙子,而自己还是好圣孙,现在又在暗示自己以后当了皇帝,可以用水泥建自己喜欢的。

    想到这里,朱瞻基就觉得元气满满,浑身上下都是使不完的力!